-

河北荒野一怪异废弃古城身份成谜,1998年考察队进驻终揭怪城之秘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3-25 07:26: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河北荒野一怪异废弃古城身份成谜,1998年考察队进驻终揭怪城之秘,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777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县的辽阔大草原上,有一座神秘而又奇怪无比的废弃古城遗址,数百年来它虽经历了无数的风吹日晒,但今天却还是能从现存的遗迹中看出它曾经的辉煌与风采。


当地很多人打有记忆开始,就知道有这片庞大的古城废墟,但千百年来,却愣是没人知道这座城池的建造时间和具体名字,只是将其唤作——白城子


白城子


白城子是当地百姓口中的一大禁地,原因说来也简单,因为传说这里是一座“鬼城”,特别是靠近古城遗址周边的几个村子里,“白城子”之诡名,几乎可止小儿夜啼。


过往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文物普查时,曾了解到解放前白城子里原本住着几十户人家,不过由于那古城里老是发生一些光怪陆离之事,这些住户便被吓得统统搬离了,从上世纪50年代起,白城子里就彻底没了人家。


民间传闻中那些非科学之事自是不足信的,不过白城子的来历确实也引起了有关人员的注意,毕竟规模如此之大的城池,说它在历史上一点名声没有也不太可能


它究竟是历史上的哪座城池?它为什么会被废弃?这处古城遗址的身上,可以说围绕了太多的不解之谜。


第一、历史上的记载

清代乾隆时期编有一套书,叫作《口北三厅志》,这是一部地方志,详细记录了今张北、沽源、多伦三县的历史变迁及风土人情。




《口北三厅志》




在这部书里,也曾提到过白城子,里面称此城为“插汉巴尔哈逊”,翻译过来是“白色城堡”的意思,用当地人的话来讲,就是白城子。


同时这部书里还提到,这座古城为辽代的“北羊城”,是当时辽宋两国进行牲口交易的榷场


这处记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作为了该古城的身份标签,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些人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


如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城池,难道就仅仅是个买卖牛羊牲口的贸易市场?若真是这样,那辽国未免也太过财大气粗了些。




白城子遗址航拍图




率先提出这一质疑的是张北一中一名叫尹自先的中学历史教师,1982年他在《张家口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认为废城遗址一说是错误的,只不过尹老师并非专业考古人士加之文中论据实在太少,因此他这篇文章并未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这时的尹自先并不知道,其实还有一个人,也对废城遗址为“辽代北羊城”的说法产生了怀疑。


第二、废城究竟是何来历?

刘建华,上世纪80年代初任张家口市文化局基层干部,彼时她刚从吉林大学考古系毕业分配到张家口负责文物保护工作。




刘建华女士




1982年,刘女士在翻阅《张家口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时,偶然看到上面一条关于废城的初勘情况说明。


……城中有一长方形大土台基,在土基上发现柱石、石条和琉璃瓦残片等,系当年皇族殿阁的遗迹。


职业的敏感性令刘女士立刻注意到了这条记录,她同样疑惑了,如果这处废城仅仅是个牲口交易市场,又怎会出现“皇族殿阁”这种天家之物呢


难道辽代皇帝还有亲自买卖牲口的怪癖,所以在市场里建了个行宫方便自己卖牛卖羊?


无论怎么看,这都不符合常理。


刘女士当即决定到白城子看一看,正所谓“眼见为实”,如此怪异的记载,不亲自到实地考察,恐怕很难看出其中的玄机。


1983年10月,刘建华来到了这个当地人谈虎色变的废弃城址。


不得不说,由于此废城“闹鬼”的传说,以致这里几乎没有人来,所以遗址保存得相对完好,因此刘建华很快就有了重大发现。


刘建华找到的,是3件大型汉白玉螭(chi)




刘建华当时发现的汉白玉螭首照片




螭其实就是龙,古代皇家建筑中常用螭首作为装饰。


如此明显的证据让刘建华终于确定,这座废城确实是一座皇城遗址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究竟是历史上哪座皇城?还有谁会将皇宫建在张北大草原这种人迹罕至的地方呢?


众所周知,中国历朝历代皇宫选址,必定是选在人烟稠密之地,比如汉唐之长安、明清之北京,无一不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跑到草原上建皇城的,中国历史上还真是罕见的紧。


当然,罕见并非代表没有,比如元朝,就真的在草原上建过皇城


元朝是一个比较特别的朝代,按史料记载它先后共有3个首都——大都、上都和中都


大都这地方都知道,就是今日的北京,上都位置也很明确,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唯有元中都,却是极其神秘


即使是在元代的史料中,“中都”这地方也少有提及,其城池大小、所处位置直到几百年后都还是个谜,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元中都”只是个传说,现实中它可能并不存在。


那么这座废城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元中都”呢?


刘建华当即对螭首进行了年代分析,经对比,她发现此螭首造型与在元上都出土的石螭首造型十分相近,这充分说明,这座废弃古城,其建造年代正是元朝,而此城,有可能也就是传说中的“元中都”


元上都遗址


第三、揭开白城之秘

刘建华的这个推断在当时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元中都”被找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足以称得上是中国考古史上了不得的大发现。


在随后的考察中,刘建华又发现了其他一些证据,其中包括元代风格的龙纹瓦当、龙纹滴水等物,此时刘建华已基本可以确定,这个白城子应该就是那个在历史上失踪了的“元中都”


1983年,刘建华将她的发现写成了一篇论文并投到了相关期刊,但令人遗憾的是,她这篇文章寄出后却是石沉大海……


当时刘建华刚刚大学毕业,不仅资历浅,学术上也没有影响力,发现元中都这样的大事从她嘴里讲出,确实是没什么说服力。


1995年,刘建华从北大考古系硕士毕业后,不甘心的她再次将这篇论文投到了考古类期刊,而这一次她的文章终于得以顺利发表,并立刻引起了考古学界的轰动。


1998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张家口市、张北县文管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正式进驻白城子进行全面勘查和发掘,准备就此揭开白城子之谜


仅仅是前期的测量和探查,考古队就用了整整1年之久,可见此废城遗址规模之宏大。在初步勘探结束后,考古队已基本确定,这座宫阙遍地、气势恢宏的城址就是一座元代皇城。


而随着后来城中大殿遗址及大批证据的出土,终于证实此城就是历史上的“元中都”


1999年,元中都遗址入选当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当然以元中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入选这一名录自是实至名归。




元中都研讨会,图中专家为98年发掘元中都遗址时的负责人任亚珊先生




但是,遗址的确定并不意味元中都之谜就此全部解开了,相反,笼罩在元中都身上重重历史疑云,反而越来越令人费解


第四、元朝为什么要不惜工本在草原上建一座皇城?

在考古队对城中大殿的发掘过程中,发现铺地方砖磨损极轻,砖与砖之间接缝也极为严密,这表明大殿建成后并未使用很久,否则地砖不会是这种状况。


由此元中都为何被废弃的问题再次浮现在了众人心头。


发掘中的种种情况表明,中都城的建设耗资巨大,甚至可以说是元朝以倾国之力所建,但为何这么一座宏伟的宫城,蒙元朝廷说弃就弃了呢


这其中必然有不为人知的缘故。


前文讲过,元史中对中都城的记载一直语焉不详,仿佛中都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巨大隐秘一般,究竟是什么秘密,竟然令史书也这么讳莫如深。


通过查阅多方史料,历史学家们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而这一切,还要从中都城的建设说起。


元中都的开建,与元朝历史上一位名声不显的皇帝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元武宗




元武宗画像




元武宗孛儿只斤·海山是元朝第三任皇帝,这位皇帝与别人有个最大的不同,他的皇位是夺来的。


公元1307年,元朝第二任皇帝元成宗驾崩,由于元成宗没有后嗣,所以他一死皇位顿时空悬,各路人马摩拳擦掌,一场血雨腥风的夺位大戏,就此拉开大幕。


在诸多有资格争夺帝位的人马中,最有实力呼声也最大的是元成宗哥哥的两个儿子,即元成宗的两个侄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


这两位选手是亲兄弟,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其中海山依靠的主要是自己的兵马,此人长期坐镇漠北,执掌兵权,手握控弦之士十余万,是典型的实力派


而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兵马则相对较少,支持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主要是来自朝堂上的力量,算是朝堂派


元成宗驾崩后,两人都得到了消息,于是分别动身赶往元大都


首先赶到的是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他到达北京城后,在朝臣们的帮助下发动政变,一举诛杀反对派,按理说爱育黎拔力八达到了这一步,应该就此登基为帝、号令天下才是。


当时很多重臣都向爱育黎拔力八达劝进,只是爱育黎拔力八达本人却犹豫了。


原因很简单,他哥哥海山动身时不是一个人出发的,而是亲率3万大军,兵分三路以雷霆万钧之势南下,现在正在来京的路上




蒙古骑兵




弟弟虽斩杀反对派立有定鼎之功,但哥哥却是兵强马壮,这个情况就比较尴尬了,谁当皇帝成了个麻烦事。


但终究还是拳头大的说话管用些,海山兵多,最终登基即位成为元朝第三任皇帝元武宗,然而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势力也不能小觑,所以兄弟俩约定“兄弟叔侄世世相承”,爱育黎拔力八达被封为皇太弟,若武宗驾崩,皇位则兄终弟及。


两人这个约定表面上看起来兄弟和睦,非常友好,但实际上两人却是各有一帮拥趸,在朝堂上明争暗斗,所以海山虽然上了位,在施政上却被弟弟的势力处处掣肘


元武宗深知弟弟在大都的势力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撼动,因此他本人就想另选一处地方办公。当时除了大都外,元朝的备选京城还有一个上都,只不过那里元朝开国时留存的遗老遗少甚多,元武宗若去了,受到的制约并不比在大都城少。


怎么办呢?


元武宗决定干脆另起炉灶,在上都和大都的中间选一个地方重新修建皇城,这样无论弟弟还是遗老遗少的势力都无法影响到他,而这个新修的皇城,就是后来的元中都。


公元1307年7月1日,元武宗登基仅仅10天,就正式下旨肇造中都城。


元中都遗址


第五、元中都为何最终被废弃,而且史书上还语焉不详?

据史料记载,这座皇城修得相当快,1307年元武宗下旨开建,1308年7月23日元廷就宣布“旺兀察都行宫成”,建设时间刚好1年。


当然修建速度快并不意味着中都城就是个豆腐渣工程,毕竟发掘结果表明,这座行宫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极为精致,因此此城修建如此迅速的原因只有一个:元武宗不惜工本,不惜民力物力赶了工程进度


可以想像,当时为了快速完成这座皇城的建设,不知多少无辜百姓埋在了这座皇城之下,只是有关元中都的史料实在太少,这个修建过程我们今天无法知道罢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元廷以倾国之力建设的皇城,却在短短几年内便遭受了废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依然和当时元朝的政局有关




元中都遗址出土螭首




中都城建成后,元武宗自然是搬进了这座新皇城,但谁也想不到的是,他仅仅在位3年就突然驾崩,时年仅31岁


元武宗的暴毙是元史中的一个谜,众说纷纭,至今仍没有确切史料可证明其死因为何,只能说其死亡一事疑云重重。


元武宗一死,最高兴的自然是皇太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其人不但有“兄终弟及”的大义名份在手,本人还受大部分朝臣拥戴,因此他迅速即位,是为元朝第四任皇帝——元仁宗


元仁宗当上皇帝后,原本该按照他和哥哥武宗“兄弟叔侄世世相承”的约定封武宗长子为皇太子,不过品尝了权力甜美滋味的元仁宗并不打算履约,而只是将武宗长子封了个“周王”的名号,就远远打发到云南就藩去了。




元仁宗绘像




连武宗长子都只是这种待遇,可想而知武宗一力主持修建的元中都会是什么结果。这种天然就能聚集武宗残余势力的大本营,元仁宗自是不会再用,而元武宗元仁宗两代皇帝相互争位以及元仁宗后来出尔反尔这些事,很可能也是元代史料中对元中都一直语焉不详的原因


元仁宗后,中都城虽然失去了政治地位,不过毕竟其造价不菲,所以后来还曾作过元朝皇室的行宫使用。


至于其具体被废弃的时间,由于史料的缺失目前已无法考证,只知根据发掘结果,这座皇城曾被人有意识地破坏过,有学者推测说是元末农民起义军所为,但究竟真相如何已不得而知了。


事实上从元朝风雨飘摇的那时候起,元中都被废弃的命运就已被注定,元朝这一代王朝都无法在历史大潮的滚滚洪流中保存自身,何况是几处宫阙、几许殿阁呢,今日白城子遗址还能保存的相对完整,这已经是历史对它的格外垂怜和厚爱了。




元中都遗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这首《临江仙》,或许就是对元中都,也是这座皇城背后那些帝王将相故事的最好注脚。



参考文献:


《河北省张北县白城子古城址调查简报》,刘建华,《辽海文物学刊》,1995;


《揭秘元中都:元武宗为何在张北县建都城?》,《大众日报》,2011。


【本文标题和链接】河北荒野一怪异废弃古城身份成谜,1998年考察队进驻终揭怪城之秘 http://www.hzhe123.cn//n/122905.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