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袨是什么意思(曌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02 11:32: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袨是什么意思(曌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219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1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曌、䶮,这两个汉字不简单,一般人不敢用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如同中国的文化一样,汉字也成为了中国的名片。汉字的出现也就伴随着书法的出现,所以说中国的汉字它又是一幅画、一种艺术品,这在世界文字历史上的也别树一帜,这就是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所在。比如:《兰亭集序》、《赤壁赋》、《草书诗贴》等等。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汉字的创造者一般认为是皇帝时期手下大臣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结束了以结绳记事的时代。《吕氏春秋·君守篇》中有记载“仓颉作书”,因此仓颉也被称为“造字圣人”。后来又普遍认为仓颉造字只是一种传说,更明确而言,仓颉是文字的统一者,但丝毫不影响仓颉对汉字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文明的推进者。




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汉字也在发展,文字的演变和不断增加等。今天跟大家说说“曌”和“皝”这两个字,也是在后来才出现的,而且是由皇帝创造出来的汉字。


曌(zhào)


“曌”和“瞾”读音一样,与“照”是一个意思。在中国历史上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女皇帝,那就是武则天。对于武则天的称呼,大家可能很多地听到:武媚娘、武才人、武照等。则天,是她退位后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才有这两个字出现。




公元674年,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同朝上殿,合称“二圣临朝”。后来高宗驾崩,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在公元690年,已经67岁高龄的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在公元683年-690年间,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取名为“曌”,为武曌。


武则天这位皇帝,比较有意思。她认为文字具有统治思想的作用,在她在位期间发明了很多新的文字,这些文字后人统称“则天文字”。当然这些文字也只在她在位期间使用,此后没有人在使用这些文字了。但是不要小看影响力,鉴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些汉字都传到外国了。




“曌”这个字就是“则天文字”的其中之一,是凤阁侍郎宗秦客创立的,为了讨好武则天就把这个字献给她。跟武则天解释,这个字有着“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而且字上有“日月”,代表阴阳,“日月相映、阴阳结合”彰显万民之福。武则天听后很满意,并且这个字与她之前名字中“照”同音,就采用这个字当作名字。


后来“曌”就成为皇帝的专用,为了避讳,人们这个字就把上面的“日月”写成“目目”,免得惹恼皇帝,弄个文字狱出来。


䶮(yǎn)


䶮同龑,说到这个字,就不得不提刘岩,这个人是谁?




刘岩,也叫刘俨、刘纻。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岭南出了一个割据势力,首领就是刘岩。这刘岩确实有能力,平定了岭南各方的其他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后又不断扩张。在公元917年,自立为帝,国号大越,后又宣称自己是汉朝皇室后裔,为了表示恢复汉室天下,在公元918年,改国号为“大杆”,也就是后来的“南汉”。刘岩就是五代十国南汉的开国皇帝!




《易经·乾卦》中第五爻写道“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当了南汉皇帝时期时,这刘岩找人来算了一卦,说了自己原有的名字不吉利。要知道刘岩这个人很讲究名字的吉兆,不然也不会一开始为大家介绍有好几个名字,认为有好名字就会有好兆头。所以就根据《易经》中的“飞龙在天”,自己造了一个“龑”字,寓意自己这个九五之尊能飞龙在天。


当然现在来看“曌”、“䶮”这些字,都有着强烈的寓意在其中,而且这些字都是皇帝的专用名,一般人还真不去使用。


不过通过这,也看出中国汉字的独特性和魅力所在,有些人想着“我要是希望有很多钱”该取什么名字呢?


历史上那些难念的帝王名字(刘奭、武曌、刘彧.........)

刘奭:念shì。是汉元帝的名字。《说文》里其意思为“盛”。另外这个名字也不是元帝首创,前面有燕召公用过。刘奭不太讨他老子喜欢,差点被废。只因为是汉宣帝危难时发妻所生,最终没忍心废掉。


刘骜:念ào。《吕氏春秋》注解有千里马的意思。刘骜是汉元帝的儿子汉成帝的名字,这个名字不出名,但汉成帝却非常出名——说起赵飞燕就想起他。


刘衎:汉平帝的名字,衎念“kàn”,有快乐的意思。哀帝死后继位,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终年14岁,可怜的傀儡少年皇帝。


刘炟:念dá,有“火起、爆”的意思,是汉章帝的名字。刘秀的孙子汉章帝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把“火”旁换成“女”旁的话大家就容易记了:妲——商纣美女妲已。两个字同音。


刘肇:这个字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念zhào,有“开始、初始、引发”的意思,是汉和帝的名字。汉和帝是刘炟的儿子、刘秀的曾孙。在位时灭匈奴,拓疆数千里,又有蔡伦发明造纸术,在世界上地位重要。


刘祜:念hù,有“福”的意思,千万别念成gu。刘祜是东汉安帝,是刘肇的孙子。他在位时查办谋反案,导致发明造纸术的蔡伦自杀。


刘缵:念zuǎn,容易被人念成赞(zàn)。《说文》里解释:缵,继也。刘缵是东汉第九个皇帝,在位时间仅1年,便被毒死,仅活了8周岁。


曹叡念ruì,有“深明、通”的意思。曹叡是曹操孙子,为魏明帝。他的名字被许多书弄混成了“睿”。


曹髦:这个字大家都知道怎么念,不过用作名字就比较少了。曹髦是曹叡的孙子,为高贵乡公。公元206年曹髦率数百宿卫攻司马昭,兵败,被杀。嘿嘿,有血气。


曹奂:念huàn,有“盛大、众多”的意思。曹奂是曹操的孙子,立为帝后,司马炎代魏称帝,废其为陈留王。


司马邺:念yè。邺是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最牛的城市之一。司马邺是司马炎的孙子,公元311年即位于长安,后降于刘曜,西晋四代而亡。


司马聃:念dān,耳朵长大的意思。东晋穆帝。即位时仅2岁,又是可怜的婴儿皇帝,18岁病死。


张寔:念shí,同“实”,有“放置、此”的意思,现在非常少用了。张寔为前凉高祖昭王。


慕容皝:念huàng,仅用于人名。慕容皝是前燕太祖文明皇帝,在位12年。他老子的名字也怪:廆(guī,古山名)。《天龙八部》里头“慕容公子”的渊源便出于此。


慕容儁:念jùn,有才智超群的意思。在网络上因难打,经常被人写成“隽”。慕容儁是前燕景昭皇帝,慕容皝的二小子,在位13年。


慕容暐:念wěi,形容光很盛的样子。慕容暐是慕容儁的二小子,谥为燕幽皇帝,被苻坚所杀。


姚苌:念cháng。姚苌为后五胡十六国的后秦武昭帝,在位11年。


姚泓:念hóng,形容水的深广。姚泓是姚苌长孙,即位后被东晋太尉刘裕所杀。


李暠:念gǎo,或念hào。念gǎo形容“光明、明亮”,念hào同“皓”。李暠是李广十六世孙,公元400年称帝,是为西凉昭武王,定都敦煌,在位18年。有一朋友叫这名字,硬是发生了好多次取钱困难——老被打成“日高”而取不到钱。


刘彧:念yù,形容有文才。曹操时有荀彧。刘彧为南朝宋太宗明帝,465年废刘子业,在位8年。被他杀掉的刘子业便是有名的“不是人的皇帝”,不但睡了亲姐,还睡了姑姑,成为小说家最爱的料子。刘彧体胖,被刘子业称为“猪王”,把他衣服脱光扔进泥坑,还让他像猪一样爬在地上吃猪食。不过,这刘彧也算不得什么好货色。


萧赜:念zé,有深奥的意思。萧赜为南朝齐武帝,在位12年,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他老爹的治国之策,经济发展相对不错。


陈蒨:和茜同音。别急,这不是女孩子名字。而是南朝文帝的名字。陈蒨是开国皇帝陈霸先哥哥的长子,因为陈霸先儿子陈昌被西魏抓到长安,所以让陈蒨继位。


陈顼:念Xū(小心别念成页)。这个字早有出现——古帝颛顼。陈宣帝陈顼是陈蒨的弟弟,废侄儿陈伯宗后,自立为帝。


宇文邕:念yōng,有和谐的意思,千万别念成邑了。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泰的四儿子,在位19年,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是北周最有作为的皇帝。


宇文赟:念yūn,有“美好”的意思,多用于人名,千万别念成“斌”了。这家伙是宇文邕的长子,在位时立了5个皇后(牛X呀)。传位于儿子后,杨坚不客气地玩“禅位”,历史进入隋代。


武曌:念zhào,只有武则天一个人用过。起于她称帝前夕,是她的堂外甥,凤阁侍郎宗秦客所献的12个新字中的第一个字。这个新造的“曌”字,尽管意思与“照”字相同,但结构特殊,能使人联想到日月当空,光芒万丈这一磅礴景象,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独钟情于它,并选做自己名字的主要原因。


李漼:念cuǐ或cuī,形容水深。唐懿宗李漼是唐朝第17个皇帝,在位14年,骄奢淫逸,昏庸无能。


李儇:念xuān,形容“聪慧、敏捷”。唐朝第18个皇帝僖宗李儇12岁即位,只活到27岁就挂了,是个绝对的天才——斗鸡、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游玩无所不精,并且还是个马球高手。曾经对旁边的人说:我要是参加马球进士科考,应该能中个状元。这样的才能如果放在和平年代,他绝对可以成为超级明星,但可惜的是他生在李唐末期。他即位后,爆发了有名的黄巢起义,老实不客气地挖了李氏皇陵充军饷并攻进了长安,而李儇只得在四川躲了整整4年。


李晔:念yè,形容火光很光盛大的样子,常用于人名。唐朝第19个皇帝昭宗也是个十分有天份的家伙,他和李儇是兄弟,李儇老三他老七,原名李杰,改过两次名——李敏、李晔。同样可惜的是,唐朝末年的支离破碎已经不是想有作为的他所能挽回的。


李柷:念zhù,与“祝”同音,是古代打击乐器,八音乐器的木之属。唐朝末代皇帝,仅活了16岁,和他老子李晔一样,都被朱温给杀了。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

武则天的曌字为何意?日月当下,万物皆空

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到玉华宫休养,恰逢王玄策出使印度归来,并带回了很多的帝那伏国人,听一预言说:唐三世而后,女主武王,代得天下。


于是,李世民密召天文学家、易学家李淳风,商量此事。


李淳风奏道:依臣据术推之,其兆已成,其人就在陛下宫内,三十年后,当有天下,诛戮唐家子孙殆尽。


李世民说道:现就将所有姓武者杀之如何?


天命不可易,况且真王不死,徙使疑似者,妄遭诛戮,祸及无辜。今既在宫内,已经是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心慈,虽然有变制易姓,于陛下的子孙,或者所损不大;今若杀之,复生少壮,那就更加严毒了,况又立仇,则陛下子孙必无遗类了。


李世民相信了李淳风说的话,停止查究;次年,李淳风就被任命为太史令。


武则天,本名武元华,别名武曌。母亲杨牡丹是隋朝宰相杨达之女,四十四岁时才嫁给了已经五十多岁的武士彟当后妻,据说他们的婚姻介绍人还是唐高祖李渊呢。


武元华从小受其母亲的教育,五岁能文,九岁能写诗,十二岁就能引经据典讲故事了;自幼受其母亲的影响,信奉佛教,成为了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 武则天以女身当皇帝,其时是有违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不许妇人参与国政之观念的,她只能从佛典中去寻找根据。


僧人薛怀义与法明等人积极为武则天称帝大造舆论,伪造了一部写着武则天本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来统治天下、然后再转化为佛的《大云经疏》,献给武则天,甚至连神秀、法藏、慧安等诸多高僧也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证明武则天当皇帝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骆宾王对女人当皇帝,很是不满,认为武则天为了登上皇位,竟然嗜杀成性、手段残忍,这是扰乱朝纲、不伦不类,写下了讨武檄文,将武则天骂的狗血喷头,简直就是一个惨无人性的魔头,而武则天看了他的这篇檄文,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愤怒,反倒感叹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居然流落于朝廷之外。


武则天终身念佛参禅,撰写了赞颂佛法的四句开经偈,历经千年不衰,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她学佛有得的欣喜和领悟,已经没有了那若狂,只有李淳风的这据术推之的“老则心慈”。


后来,武则天有重用骆宾王的想法,只是骆宾王不愿意,却跟在徐敬业后面起了反。如果骆宾王能够转变思想,哪怕那么一点,不要过分纠结于武则天是女人的问题,说不定他的才华和爱国抱负就可以得到展现,其结局也不至于是当时兵败被杀还是避世隐居,“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以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武则天耋老之年几乎天天晚上都去一密室反省、忏悔,曌字原意本为日月凌空,普照大地;后实是日月当下,万物皆空之意。唯有其空,才能包容一切




“曌”字传说来自一个和尚,武则天造这个字,大有深意

武则天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又做过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最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人生堪称是一个传奇,因此留下了无数的传说。


“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武则天,又名武曌,“曌”字写法是日月当空,它是武则天造的字,在民间传说中这个字来自于一个不识字的和尚。


传说有一天,武则天突然心血来潮,想为自己取一个好名字,可是琢磨了好几天,还是没有想到合适的,于是就在长安城墙上贴了一张求字的榜文,并安排专人负责此事。


​长安附近寺中有一个叫明空的烧火和尚,此人除了认识自己的僧号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一日,他到长安买菜,行到城墙处时,忽然觉得肚子疼,想上茅厕,抬头看到城墙上贴了一张纸,也没细想就撕了下来,准备如厕用。


正当明空转身要走的时候,负责此皇榜的人看见了,他正愁没人揭榜,为如何交差而发愁,见明空揭榜,心中高兴,上去就把明空拦住了,接着就问他征字的事。


明空一听,傻眼了,一屁股坐到地上,接着嚎啕大哭,哀求到:“官爷,我连字都不认识,哪里会制字啊,您让我把御榜再贴上去,放过我好吗?”


但是,负责此皇榜的人急于交差,死活不同意,明空没法只好跟他去见武则天。明空不甘心就此稀里糊涂地死去,一路上一边走,一边想,最终打定注意赌一把。


见到武则天后吧,明空连忙跪倒请罪,武则天见进来一个和尚,又请罪,问到:“和尚,是你揭的榜,你取得是什么字?为何请罪?”


明空低着头说:“我是出家人揭御榜恐怕不合适,有辱圣明!我取得这个字,字典里没有。”武则天说:“那你写出来吧!”


明空于是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个“曌”字,这是明空在路上想好的,他就认识自己这两个字,干脆就把二字叠加,编个“曌”出来,或许能逃过此一劫!


谁知歪打正着!武则天一见此字大喜,日月当空普照万物,正像皇帝君临天下,于是重赏了明空,明空欢欢喜喜地回到了寺中。


这个传说很有趣,不过不符合史实,“曌”字,其实来自宗秦客,宗秦客是唐朝的一位大臣,他和武则天是亲戚,他的母亲是武则天的堂姐,他造这个“曌”字,大有深意!


当时,武则天已拥有皇帝的权力,但她还想进一步做皇帝,因为从来没有女人当皇帝的先例,因而受到一些朝臣的反对,说武则天想当皇帝,是阴阳不合,是乾坤颠倒,是牝鸡司晨。


为了给武则天当皇帝制造舆论,宗秦客就造了这个“曌”字,献给武则天,并对武则天讲了这个字除了有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外,还表示阴阳统一的含义,很符合她女人当皇帝的身份。


武则天一听宗秦客所说的意思,心中十分高兴,马上就采纳了宗秦客的意见,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武曌”。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诏行所造新字,以曌为名”,便堂而皇之用"曌"作名字了,从此,"曌"字天下皆知,流传至今!


武则天即位后,宗秦客因劝进之功,被任为中书令,但仅过了两个月就因贪赃获罪,被贬为遵化县尉,一年后死在流放地,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曌”字非武则天新造,史书冤枉她了

“曌”字非武则天新造,史书冤枉她了


一代女皇武则天


最近,笔者著文《武则天与广安的神秘情缘》,质疑广安历史上的一座寺庙《慧照寺》与武则天有不解之缘——照即指武则天本人,也即“曌”。


史家皆知,“曌”为武则天新造的一个字,并独用于其名。关于这一点,史书确有记载。如《新唐书》载:“载初中……作曌、埊、囝……十有二文。太后自名曌。改诏书为制书。”其意十分明了,即武则天自创了12个字,其中“曌”(音义同“照”)作为武则天的名字。而今,百度百科、360百科等对“曌”均这样解释:“武则天为自己的名字造的字。”


但笔者发现,“曌”字其实并非武则天新创。即在武则天称制之前,“曌”字就已经存在。


比如后晋刘昫等人所著《旧唐书》就出现两处“曌”字并不指武则天。


一是《旧唐书·王瑗传》:“瑗,武德元年历信州总管,封庐江王。九年,累迁幽州大都督。朝廷以瑗懦,非边将才,遣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助典兵事。”这里指的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武德”为唐高宗李渊的年号),王瑗升任幽州大都督,但朝廷认为王瑗“懦曌”(大意是说王瑗有点胆小怕事),不是边将之才,便又派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去帮助王瑗参典军事。而此年,武则天才2岁,这里的“曌”与她怎么也扯不上关系。


《旧唐书·王瑗传》截图


二是《旧唐书·虞世南传》:“(贞观)七年,转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若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这里说虞世南“容貌懦曌,若不胜衣”,意思是说虞世南看上去有点怯弱而畏畏缩缩的,像是衣服穿少了有点怕冷的样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这时武则天才9岁,因而这里的“曌”与她依然没有关系。


《旧唐书·虞世南传》截图


其实,综合两处“懦曌”一词,我们也可结合字面对该词给予更清晰的解释:即形容人缺少阳刚之气。“曌”,本意即指阳光,或指阳光照晒。


或许有人说,后晋时期的刘昫等人写《旧唐书》时,很可能受了武则天所造“曌”字的影响,故写史时才采用了“曌”字。我们姑且认为这个理由算勉强说得过去吧,但若有史书出现在武则天之前,且也采用了“曌”字的呢?别说,还真有!


首先,我们来看看《梁书》。《梁书》的


《梁书·刘杳传》有一段文字:“其为约所赏如此。又在任昉坐,有人饷昉曌酒而作榐字。昉问杳:‘此字是不?’杳对曰:‘葛洪《字苑》作木旁絜。’”大意是说,刘杳一天与众人聚会,旁边坐的是任昉。有人曾拿曌酒献给任昉并写了一个“榐”字。任昉便问刘杳:“这个‘榐’字写对没有?”“榐”字是一个极为生僻的字,它是传说中的一种树,其树汁可用来做酒,即榐酒。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这东西,能遇到并认得这个“榐”字的文人也不多。不想刘杳竟也有见识,便答道:“葛洪所作《字苑》一书中有这个字,就是木字旁。”而这里的“曌”确实有些难以理解,我们权且当作一种酒名,或者是形容那酒清澈透明吧。


《梁书·刘杳传》截图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本更早的书,即南朝梁时期的皇族萧子显(487~537)所著的《南齐书》。该书收录了《张融传》,并全录了张融所著的《海赋》一文,文中就有一段:“若乃幽崖曌,隈隩之穷,骏波虎浪之气,激势之所不攻……”这里描绘的是张融漂流在大海中看到的情况之一,即指茫茫大海中,也能遇到幽深而空明的崖谷,在崖谷里,如猛虎扑人般的海浪就会相对平息下来。而这里的“曌”想必就是“空明”之意吧。


《南齐书·张融传》截图


张融为南朝齐国人,生于公元444年,卒于公元497年。在他逝后127年后,武则天才降生。故张融《海赋》一文中的“曌”与武则天更没有一毛钱关系吧?


事实摆在面前,为何《新唐书》却说“曌”为武则天所创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曌”为极生僻字,即便涉猎文史较深的武则天也未必知晓这个字,或者说是她揣着明白装糊涂呢?由于武则天将“曌”独用于自己的名字,在其后的唐朝,自然是不敢将“曌”字作为他用了。再其后至今的1000多年时间里,除《旧唐书》曾用“懦曌”一词外,人们基本就不再用“曌”字了。何况,《旧唐书》用“懦曌”一词,想必也仅为了沿用史料罢了。


“曌”字非武则天新造,史书冤枉她了


一代女皇武则天


最近,笔者著文《武则天与广安的神秘情缘》,质疑广安历史上的一座寺庙《慧照寺》与武则天有不解之缘——照即指武则天本人,也即“曌”。


史家皆知,“曌”为武则天新造的一个字,并独用于其名。关于这一点,史书确有记载。如《新唐书》载:“载初中……作曌、埊、囝……十有二文。太后自名曌。改诏书为制书。”其意十分明了,即武则天自创了12个字,其中“曌”(音义同“照”)作为武则天的名字。而今,百度百科、360百科等对“曌”均这样解释:“武则天为自己的名字造的字。”


但笔者发现,“曌”字其实并非武则天新创。即在武则天称制之前,“曌”字就已经存在。


比如后晋刘昫等人所著《旧唐书》就出现两处“曌”字并不指武则天。


一是《旧唐书·王瑗传》:“瑗,武德元年历信州总管,封庐江王。九年,累迁幽州大都督。朝廷以瑗懦,非边将才,遣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助典兵事。”这里指的是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武德”为唐高宗李渊的年号),王瑗升任幽州大都督,但朝廷认为王瑗“懦曌”(大意是说王瑗有点胆小怕事),不是边将之才,便又派右领军将军王君廓去帮助王瑗参典军事。而此年,武则天才2岁,这里的“曌”与她怎么也扯不上关系。


《旧唐书·王瑗传》截图


二是《旧唐书·虞世南传》:“(贞观)七年,转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若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这里说虞世南“容貌懦曌,若不胜衣”,意思是说虞世南看上去有点怯弱而畏畏缩缩的,像是衣服穿少了有点怕冷的样子。贞观七年即公元633年,这时武则天才9岁,因而这里的“曌”与她依然没有关系。


《旧唐书·虞世南传》截图


其实,综合两处“懦曌”一词,我们也可结合字面对该词给予更清晰的解释:即形容人缺少阳刚之气。“曌”,本意即指阳光,或指阳光照晒。


或许有人说,后晋时期的刘昫等人写《旧唐书》时,很可能受了武则天所造“曌”字的影响,故写史时才采用了“曌”字。我们姑且认为这个理由算勉强说得过去吧,但若有史书出现在武则天之前,且也采用了“曌”字的呢?别说,还真有!


首先,我们来看看《梁书》。《梁书》的


《梁书·刘杳传》有一段文字:“其为约所赏如此。又在任昉坐,有人饷昉曌酒而作榐字。昉问杳:‘此字是不?’杳对曰:‘葛洪《字苑》作木旁絜。’”大意是说,刘杳一天与众人聚会,旁边坐的是任昉。有人曾拿曌酒献给任昉并写了一个“榐”字。任昉便问刘杳:“这个‘榐’字写对没有?”“榐”字是一个极为生僻的字,它是传说中的一种树,其树汁可用来做酒,即榐酒。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这东西,能遇到并认得这个“榐”字的文人也不多。不想刘杳竟也有见识,便答道:“葛洪所作《字苑》一书中有这个字,就是木字旁。”而这里的“曌”确实有些难以理解,我们权且当作一种酒名,或者是形容那酒清澈透明吧。


《梁书·刘杳传》截图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本更早的书,即南朝梁时期的皇族萧子显(487~537)所著的《南齐书》。该书收录了《张融传》,并全录了张融所著的《海赋》一文,文中就有一段:“若乃幽崖曌,隈隩之穷,骏波虎浪之气,激势之所不攻……”这里描绘的是张融漂流在大海中看到的情况之一,即指茫茫大海中,也能遇到幽深而空明的崖谷,在崖谷里,如猛虎扑人般的海浪就会相对平息下来。而这里的“曌”想必就是“空明”之意吧。


《南齐书·张融传》截图


张融为南朝齐国人,生于公元444年,卒于公元497年。在他逝后127年后,武则天才降生。故张融《海赋》一文中的“曌”与武则天更没有一毛钱关系吧?


事实摆在面前,为何《新唐书》却说“曌”为武则天所创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曌”为极生僻字,即便涉猎文史较深的武则天也未必知晓这个字,或者说是她揣着明白装糊涂呢?由于武则天将“曌”独用于自己的名字,在其后的唐朝,自然是不敢将“曌”字作为他用了。再其后至今的1000多年时间里,除《旧唐书》曾用“懦曌”一词外,人们基本就不再用“曌”字了。何况,《旧唐书》用“懦曌”一词,想必也仅为了沿用史料罢了。


:
【本文标题和链接】袨是什么意思(曌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http://www.hzhe123.cn//n/145348.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