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人日常生活吃什么(非洲人都吃些什么东西)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14 00:32:02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非洲人日常生活吃什么(非洲人都吃些什么东西),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588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4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非洲人连饭都吃不饱,为何要大量种植芝麻,不种小麦和水稻?

宁吃猴子肉,也不愿意种地的非洲人,为何对芝麻情有独钟?


全球芝麻产量最高的10个国家中,非洲占了7个,是名副其实的芝麻主产区。


这就奇怪了,芝麻是油作物,产量再高也不能当饭吃,非洲人种植芝麻有什么目的?为何不种水稻或小麦呢?


种过芝麻的人应该知道,芝麻喜欢透水的土壤和温和的天气,这与非洲的气候不谋而合。


非洲人选择种植芝麻,并不是巧合,而是芝麻的原产地,本身就是非洲。数千年前,芝麻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我国,我们能吃上芝麻,还得感谢非洲。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其实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土地肥沃,十分适合农业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非洲有超过8亿公顷土地尚未开垦,人口数量13亿。不缺劳动力,不缺土地的非洲,为何不种植水稻或小麦,非要种芝麻呢?


难道种植芝麻,比填饱肚子还重要吗?


非洲人简直太奇怪了,其他地区已经很少有人种芝麻了,非洲人却要大量种植。


有数据显示,非洲地区的芝麻年产量,已经超过400万吨,占据了全球芝麻产量的60%以上。


要知道,我国从2010年-2020年的芝麻年产量,也仅为40万吨左右。


非洲人选择种芝麻,主要有3个原因。


其一,芝麻的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仅需100天左右。这对战火频发的非洲来说,简直就是量身打造。


其二,种植芝麻工序简单、成本低,播种之后浇水即可。待芝麻成熟后,挥舞镰刀收割,敲打即可获得芝麻。即便真的有事,十天半个月不搭理,也不影响收成。


其三,芝麻的原产地是非洲,当地有种植的传承和习惯。子承父业,芝麻成了当地普遍存在的农作物。


不过问题来了,芝麻是油作物,不能当饭吃,非洲人种植的芝麻,又都去了哪里呢?


饭都吃不饱的非洲人,却要大量种植芝麻,他们做什么用处呢?


非洲地区的粮食缺口很大,不是应该多种水稻和玉米吗?非洲人种植芝麻,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出口换钱。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从非洲进口的芝麻总量,就超过100万吨。非洲人大量种植芝麻,有了钱之后,也就可以买更多的粮食吃。


既然种芝麻有利可图,我们为何不自己种,要从非洲进口呢?


芝麻的收割几乎全靠手工,非洲有些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便宜劳动力,从非洲进口芝麻,比我们自己种植还划算。


而且我国北方天冷、南方降雨多,这些都不适合芝麻的种植。


相比芝麻这种副产品,水稻、玉米和小麦才是保证粮食供应的核心,花点小钱进口芝麻,也就很好理解了。


你见过芝麻种植吗?除了芝麻酱,你还吃过哪些芝麻做成的产品?


非洲人不种水稻和玉米,你认为可能还有哪些原因呢?


非洲人一天工资十几块,为什么过得很快活?

我在非洲打工多年,每次和国内朋友联系,他们都抱怨工资太低,赚钱太少。当我问他们工资多少时,他们大多回答五六千,连自己都养不活。在国内五六千工资很普遍,但养不活自己我是不相信的。我在尼日利亚生活了好几年,当地人的工资月薪五百人民币左右,一天的工资才十几块,他们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养活老婆和孩子。


很多人可能觉得尼日利亚物价低,所以当地人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实际上当你真正来到尼日利亚,会发现这里的物价不低,很多东西甚至比国内还要贵。比如买一斤蔬菜要十几块,买一部手机要要上千人民币,买一辆摩托车也得几千人民币。那么,为什么当地人工资只有十几块,却能过得很快活呢?


主要是他们消费欲望比较低,没有太高的追求,他们非常懂得享受生活。一天能挣十几块钱,就非常满足了。我们公司也招聘了不少当地员工,有一次我问一名员工,你一天只有十几块的工资,为什么每天过得这么开心。这名员工回答说,能在外企打工,我当然开心了,而且外企的工资有保障,每个星期发一次工资,中午还可以在公司吃一顿饭。外面很难找到这样的工作岗位。


听到员工的回答,我若有所思地问他,我们中国人的工资每个月都超过了一万人民币,你们难道不妒忌和羡慕吗?这名员工笑着回答说一点都不羡慕。我问他为什么。员工回答道,中国人的工资虽然高,但工作太辛苦了。经常加班,都没时间到外面寻找乐趣。而他们一天工作时间比较短,从早上八点工作到下午四点,下班后可以到外面娱乐。


这名员工说完,我无言以对。他们的工资确实很低,但过得很快活。他们也不会和中国人比工资,只会和身边的人比工资。当地人的工资普遍都不高,所以他们也不会觉得有压力。对此,你怎么看?


非洲饮食地图:哪国人吃肉最多?哪些国家爱吃海鲜?

昨天写了欧洲各国的饮食概览,欧洲饮食地图:哪国人吃肉最多?哪国人吃菜最多?哪国人爱喝茶?今天来写非洲各国的。


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为最新年份的数据。索马里、南苏丹、厄立特里亚、赤道几内亚和西撒哈拉没有数据,要么是太混乱,要么是不被国际承认。


肉类消费量

粮农组织规定的肉是指畜禽肉,不包括水产。


非洲年人均食肉量为17千克,只有世界平均值(43千克)的40%,非洲只有5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值。最高的是塞舌尔,达到65千克,南非和加蓬也超过60千克。塞舌尔是非洲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但却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南非是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加蓬是地广人稀的产油国。


低于5千克的国家有两个——布隆迪和刚果(金),全球排名也是倒数。不过这两个国家实际消费的肉类是高于这个数的,因为那里的民众流行吃“丛林肉”,也就是野生动物的肉,像大象、河马、猩猩、羚羊等,但野生动物的肉致病菌和寄生虫很多,吃了很容易闹瘟疫。多种恐怖的传染性病毒就是最早发现于非洲中部雨林,比如埃博拉病毒最早发现于刚果(金)境内的埃博拉河。


水产消费量

水产就是指淡水和海水里的鱼、虾、蟹、贝类、头足类等。


非洲年人均消费量9.6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值(19.9千克)。非洲最高的是塞舌尔,达到57千克,最低的是埃塞俄比亚,只有0.5千克。


网上流传着“非洲人宁愿饿死也不吃海鲜”的谣言,其实只是吃得少,不可能不吃。吃得少是因为捕捞、养殖、运输、保鲜技术全面落后,导致产量低,想多吃也做不到。


哪种水产吃得最多?

沿海国家多为海鱼,内陆国家多为淡水鱼。


哪种肉吃得最多?

我们把畜禽肉和水产都算作肉,来看看非洲各国主要吃哪种肉?


草原国家以牛肉为主,毕竟是从游牧部落发展而来的,不吃牛肉就没啥肉可吃了。大西洋沿岸国家以水产为主。南非、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国以鸡肉为主。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以羊肉为主。马拉维是非洲唯一一个主食猪肉的国家,吃得还不少,年人均消费量14.5千克。


水果消费量

非洲年人均消费67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值(79千克),但差距较小。最高的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达到210千克,最低的是布基纳法索,只有5.2千克。


哪种水果吃得最多?

大部分国家是蕉,20个国家主食香蕉,8个国家主食芭蕉,乌干达年人均芭蕉消费量高达171千克,那里的人是把芭蕉当主食吃的。有少数国家是柑橘类水果,有4个国家是椰枣,只有贝宁是菠萝。


蔬菜消费量

非洲年人均消费65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值(141千克),非洲只有4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值——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全都在北非。最高的是突尼斯,达到272千克,突尼斯的地中海气候光照热量充足,很适合种植蔬菜。


最低的国家是乍得,只有6千克,乍得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菜不是他们擅长的事。


奶制品消费量

这个奶制品不包括黄油。


非洲年人均消费量24.6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值(71千克),非洲只有5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值,最高的是博茨瓦纳,达到97.6千克,苏丹和突尼斯也有90千克以上。最低的是刚果(金),只有0.2千克。


植物油消费量

动物油各国用得都很少,差距不大,我们来看看植物油。


非洲年人均消费量9.2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值(11.4千克)。最高的是阿尔及利亚,23.5千克。最低的是布隆迪,只有2千克。


哪种油用得最多?

非洲各国都使用着多种植物油,用棕榈油的国家最多,只有突尼斯是橄榄油,只有利比亚是玉米油,只有埃塞俄比亚是菜籽油,只有科摩罗是椰子油。


糖消费量

非洲年人均消费量16.4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值(26千克),最高的是斯威士兰,达到70千克,最低的是刚果(金),只有3千克。


咖啡消费量

非洲年人均消费量是0.7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值(1.1千克)。最高的是阿尔及利亚,2.8千克,最低的是乍得,低于0.01千克。


正所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非洲虽然是咖啡主产区,生产了全球12%的咖啡豆,但人均咖啡消费量低于世界平均值,远低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非洲生产的咖啡主要出口到欧洲,不是用于国内消费,因此就连欧洲年人均咖啡消费量最低的摩尔多瓦,也能达到0.6千克,超过了67%的非洲国家。


茶叶消费量

非洲年人均消费量是0.33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值(0.82千克)。最高的是毛里塔尼亚,达到4.3千克,最低的是中非,低于0.01千克。


以上就是关于非洲饮食的一些概览。如果各位觉得有趣的话,还请点赞支持一下,下一期打算更新美洲饮食地图,敬请期待。


饭都难吃饱的非洲人,为啥大量种油作物芝麻,不种水稻玉米?

宁吃猴子肉也不种地的非洲人,为啥对种芝麻情有独钟?他们做什么用处?今天我们来认识下,非洲哥们的致富经!




根据中国以及联合国的测算,非洲尚有可开垦耕地8.3亿公顷,13亿的劳动力,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放着如此富饶的风水宝地,非洲人不种水稻玉米,为啥偏偏栽上了芝麻?


那非洲人是如何种芝麻的呢?如果要选个农作物让非洲人,心甘情愿去打理,绝对非芝麻莫属!适宜的温度,透水的土壤,沙质土只适合播种 三个月就能收割,结种子时,人工成排手持镰刀地毯式收集,放阳光下暴晒,等到炸开,不停进行敲打,落地上的种子过筛后,就要开始正式加工,周期短好打理,遇上战火纷飞,十天半个月不管也没事,哪怕错过收割期,芝麻粒自己就掉土里成了种子,完美为非洲的动乱环境量身定制!所以一些国家就把芝麻发展成了支柱产业!


非洲常闹饥荒明明很缺粮,为啥还种有作物芝麻?


原来他们采取的是曲线救国,出口换钱,钱买粮食,这有问题吗,这没问题!先看结论,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非洲地区的芝麻总产量俨然超过400万吨,


而非洲地区芝麻产量第一的国家为苏丹,埃塞俄比亚屈居第二,看看种植排名,十个国家非洲包揽一大半!




近些年有了规范化种植,光坦桑尼亚就承包了全球芝麻使用量的14%,一点不小,出口量还占据的世界芝麻半壁江山!甚至获得欧盟有机产品认证!而最大买家,自然是中国,在这里真的物尽其用,说起芝麻的吃法,没谁比中国人更了解!吃火锅黄金伴侣麻酱,营养早餐芝麻糊,我们老家还用芝麻叶下过面条,爽口的凉菜一定需要香油这个最佳伴侣,偶尔还会做成小零食,美其名曰护发补血, 能下口 能护发 能榨油!既然芝麻有那么多用途,为啥咱们自己不多种植呢?应了那句话,农产品千般好,可惜产量少,占地不划算,人工要求高!


你多久没见到农田里的芝麻了?做饭用到的香油,麻酱司空见惯,但制作它们的原料,芝麻,田间地头却难见几棵,补充个冷知识,芝麻的原产地就在非洲,之所以来中国,正是通过丝绸之路,在那之后,才广泛应用到日常饮食中!既然对芝麻需求那么高,国内为啥不大力推广种植呢?细究时才发现,芝麻很麻烦的,收割必须人工,收早了芝麻粒是扁的。别看成长期不足百天,


照样有病菌威胁,一旦沾染直接欠收,种芝麻的好处就是贵,赚钱,可榨油的农作物毕竟不能当饭吃,比起它,玉米大豆水稻显然更实在些!温带地区,要守着春播秋收,非洲则不用,力气的可以摘面包果


, 没能力的做蚊子饼


,泥土饼,


饿不死。取用全


白籽落地非洲洒,步步登高吹喇叭。


一甲包衣怀众子,出口外销惠千家。


非洲最原始部落:抓狒狒当主食,蝙蝠当凉菜,猛兽见到他们都害怕

#一国一品走近非洲#


图片源自网络


大家看过《疯狂原始人》吗?


很难想象,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依然有人类停留在原始时代。


他们过着完全原始的生活,穿的是狒狒皮毛,用的是钻木取火。


住的是树洞,吃的是野兽和野果......


这就是非洲最后一个生活在石器时代,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哈扎比部落。


图片源自网络


据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进化成人之后就没有发生过变化,就这样坚持了上万年。


他们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不种地不养牛羊,也不上学不工作,靠狩猎和采集为生,随季节变化在草原迁徙。


滴答声和口哨声就是他们交流的语言。


哈扎比人一生见到其他人类的机会很少,在哈扎比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开始的模样。


图片源自网络


哈扎比部落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北面的东非大裂谷地带,他们身材矮小,女人身高平均只有一米三,男子也不会超过一米六。


跟原始部落俾格米人一样,他们非常擅长弓箭生活在丛林之中,从未走出过非洲。


他们是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


但是现如今哈扎比人却只剩下1000人左右,保持传统生活的人也只剩不到400人,不仅如此,他们的栖息地也在不断减少。


图片源自网络


哈扎比人之所以被称为“石器时代”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畜养牲畜也不种田,吃的食物完全是靠狩猎和采集得来。


茹毛饮血,钻木取火,游猎为生,居无定所,自由自在,这些通通都是哈扎比部落的代名词,他们过着20-30人的群居生活,分散在东非大裂谷地带的湖泊河流边。


哈扎比人根本不用担心会猎不到猎物,因为他们生活的国家是坦桑尼亚。


图片源自网络


这里是世界上野生动物最密集的国家,随处可见威猛高大的非洲狮,步履蹒跚的非洲象,以及到处可以看到的珍珠鸡、羚羊、狒狒等。


图片源自网络


由于现在人类跟哈扎比人无法进行语言沟通,所以他们给人类带来的是更多的神秘色彩。


但不可否认的是,哈扎比人是最适应非洲原始生存环境的人,他们有着神奇的野外生存能力,尤其擅长与非洲野生动物搏斗。


与现代人类相比,哈扎比人身材矮小,体重也只有不到90斤。


图片源自网络


他们的头部看起来像人类的心脏,五官更接近蒙古人,肤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非洲那么黑,而是有些焦糖色。


大多数哈扎比人都有些驼背,或许是生活方式的原因,但与体重不相符但是,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食肉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


每天可以吃20公斤以上的肉,除了人肉几乎什么肉都敢吃。


图片源自网络


除此之外哈扎比人还有非一般的疼痛忍耐力,在不实用麻醉但情况下,可以进行肢体切除手术,并且能生存下来。


哈扎比人但一生中见到其他人类的机会很少,他们交流全靠嘴发出但滴答声和口哨声,这就是他们的语言。


图片源自网络


在部落里,男人负责外出狩猎,而女人则负责采集果实、准备肉食、打扫住所和照顾小孩。


一个部落的人一起出动,他们不会把东西占为私有,而是带回去跟部落里的人一起共享。在哈扎比部落不存在金钱交易,而是以物易物。


部落跟部落之间会用猎物换取所需物资比如弓箭和刀。


图片源自网络


哈扎比部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小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要跟着母亲学习鉴别植物根茎。


长大一些还会跟着父亲学习猎杀小动物,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男孩们必须杀死一只狮子。


图片源自网络


他们打猎的工具是一支纯手工打造的弓箭,弓箭的弦由麻绳或者是非洲大羚羊的韧带组成。


最讲究的则是箭头了,有用于鸟类但钝头,也有在其他部落换来了的金属头用来猎杀比鸟大一些的动物。


而猎杀狮子等大型猛兽的箭头则是被毒液浸泡过的毒性极强。


图片源自网络


他们最喜欢吃的就是狒狒和蜂蜜。


每当需要食物的时候,部落里的男人就会三五成群地背着弓箭出发捕猎,通常捕捉猎物的时候还会带上他们的猎狗。


哈扎比人没有固定的猎物,通常是看到什么就猎什么,只要是猎物他们都可以吃,不挑食。


图片源自网络


甚至看到蝙蝠也直接就地开吃,毫不含糊。


当他们看到小羊的时候会直接咬住小羊的耳朵,让羊发出叫声,聪明地用这种方法吸引更大的羚羊过来,然后袭击。


图片源自网络


哈扎比人最喜欢的就是狒狒,对他们来说最好的衣服就是狒狒的皮毛。在部落里只有特别能干的猎人才能获得狒狒的皮毛。


男人们在外面狩猎的时候女人也不会闲着,部落里的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就全靠这些女人了,她们会摘猴面包果。


图片源自网络


在非洲有很多的猴面包树,猴面包树的果子可以吃,而且猴面包树还可以被哈扎比人拿来当房子住。


由于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坦桑尼亚的领导专门为他们建造了房屋,并配了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把他们强制带入现在文明社会。


但是大多数的哈扎比人都选择了离开,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才是自由的,不用工作不用上学,也不会有社会压力。


图片源自网络


饿了可以享受美食,困了就睡,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跟家人一起生活。


或许我们觉得他们很可怜,活在贫穷的原始社会。但也许在他们眼中我们才是那个可怜的群体。


就像哈扎比人贡加对探访他们的英国记者帕特罗说的那样:


“请将哈扎比人的现状告诉外界的人,但不要试图把外界的东西强加到我们身上,也不要试图从这里拿走我们的东西,告诉世人,我们正在走向灭亡。”




图片源自网络


与猛兽相比,哈扎比人更害怕的是那些开着直升机来的富人,甚至还有人想跟坦桑尼亚政府协商要收购这便古老的土地当作自己的私人猎场。


对于那些富有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猎杀游戏,而对于哈扎比人来说这是在把他们推向灭亡。


图片源自网络


如今哈扎比部落只有不到400人在保持着打猎采集为生的传统生活,他们的人数依然在减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哈扎比部落会真的从这个社会上消失。


图片源自网络


“世界第一强国”冈比亚:非洲最穷国家,欧洲老年女性的浪漫天堂


非洲原始部落红泥族:“赤裸”为美,女人从不洗澡,男人寿命极短


#一国一品走近非洲#


图片源自网络


大家看过《疯狂原始人》吗?


很难想象,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依然有人类停留在原始时代。


他们过着完全原始的生活,穿的是狒狒皮毛,用的是钻木取火。


住的是树洞,吃的是野兽和野果......


这就是非洲最后一个生活在石器时代,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哈扎比部落。


图片源自网络


据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进化成人之后就没有发生过变化,就这样坚持了上万年。


他们没有语言,没有文字,不种地不养牛羊,也不上学不工作,靠狩猎和采集为生,随季节变化在草原迁徙。


滴答声和口哨声就是他们交流的语言。


哈扎比人一生见到其他人类的机会很少,在哈扎比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开始的模样。


图片源自网络


哈扎比部落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北面的东非大裂谷地带,他们身材矮小,女人身高平均只有一米三,男子也不会超过一米六。


跟原始部落俾格米人一样,他们非常擅长弓箭生活在丛林之中,从未走出过非洲。


他们是这片土地最早的居民。


但是现如今哈扎比人却只剩下1000人左右,保持传统生活的人也只剩不到400人,不仅如此,他们的栖息地也在不断减少。


图片源自网络


哈扎比人之所以被称为“石器时代”的人,是因为他们不畜养牲畜也不种田,吃的食物完全是靠狩猎和采集得来。


茹毛饮血,钻木取火,游猎为生,居无定所,自由自在,这些通通都是哈扎比部落的代名词,他们过着20-30人的群居生活,分散在东非大裂谷地带的湖泊河流边。


哈扎比人根本不用担心会猎不到猎物,因为他们生活的国家是坦桑尼亚。


图片源自网络


这里是世界上野生动物最密集的国家,随处可见威猛高大的非洲狮,步履蹒跚的非洲象,以及到处可以看到的珍珠鸡、羚羊、狒狒等。


图片源自网络


由于现在人类跟哈扎比人无法进行语言沟通,所以他们给人类带来的是更多的神秘色彩。


但不可否认的是,哈扎比人是最适应非洲原始生存环境的人,他们有着神奇的野外生存能力,尤其擅长与非洲野生动物搏斗。


与现代人类相比,哈扎比人身材矮小,体重也只有不到90斤。


图片源自网络


他们的头部看起来像人类的心脏,五官更接近蒙古人,肤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非洲那么黑,而是有些焦糖色。


大多数哈扎比人都有些驼背,或许是生活方式的原因,但与体重不相符但是,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食肉能力。


图片源自网络


每天可以吃20公斤以上的肉,除了人肉几乎什么肉都敢吃。


图片源自网络


除此之外哈扎比人还有非一般的疼痛忍耐力,在不实用麻醉但情况下,可以进行肢体切除手术,并且能生存下来。


哈扎比人但一生中见到其他人类的机会很少,他们交流全靠嘴发出但滴答声和口哨声,这就是他们的语言。


图片源自网络


在部落里,男人负责外出狩猎,而女人则负责采集果实、准备肉食、打扫住所和照顾小孩。


一个部落的人一起出动,他们不会把东西占为私有,而是带回去跟部落里的人一起共享。在哈扎比部落不存在金钱交易,而是以物易物。


部落跟部落之间会用猎物换取所需物资比如弓箭和刀。


图片源自网络


哈扎比部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小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要跟着母亲学习鉴别植物根茎。


长大一些还会跟着父亲学习猎杀小动物,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男孩们必须杀死一只狮子。


图片源自网络


他们打猎的工具是一支纯手工打造的弓箭,弓箭的弦由麻绳或者是非洲大羚羊的韧带组成。


最讲究的则是箭头了,有用于鸟类但钝头,也有在其他部落换来了的金属头用来猎杀比鸟大一些的动物。


而猎杀狮子等大型猛兽的箭头则是被毒液浸泡过的毒性极强。


图片源自网络


他们最喜欢吃的就是狒狒和蜂蜜。


每当需要食物的时候,部落里的男人就会三五成群地背着弓箭出发捕猎,通常捕捉猎物的时候还会带上他们的猎狗。


哈扎比人没有固定的猎物,通常是看到什么就猎什么,只要是猎物他们都可以吃,不挑食。


图片源自网络


甚至看到蝙蝠也直接就地开吃,毫不含糊。


当他们看到小羊的时候会直接咬住小羊的耳朵,让羊发出叫声,聪明地用这种方法吸引更大的羚羊过来,然后袭击。


图片源自网络


哈扎比人最喜欢的就是狒狒,对他们来说最好的衣服就是狒狒的皮毛。在部落里只有特别能干的猎人才能获得狒狒的皮毛。


男人们在外面狩猎的时候女人也不会闲着,部落里的维生素以及其他营养就全靠这些女人了,她们会摘猴面包果。


图片源自网络


在非洲有很多的猴面包树,猴面包树的果子可以吃,而且猴面包树还可以被哈扎比人拿来当房子住。


由于生活环境比较恶劣,坦桑尼亚的领导专门为他们建造了房屋,并配了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把他们强制带入现在文明社会。


但是大多数的哈扎比人都选择了离开,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才是自由的,不用工作不用上学,也不会有社会压力。


图片源自网络


饿了可以享受美食,困了就睡,还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跟家人一起生活。


或许我们觉得他们很可怜,活在贫穷的原始社会。但也许在他们眼中我们才是那个可怜的群体。


就像哈扎比人贡加对探访他们的英国记者帕特罗说的那样:


“请将哈扎比人的现状告诉外界的人,但不要试图把外界的东西强加到我们身上,也不要试图从这里拿走我们的东西,告诉世人,我们正在走向灭亡。”




图片源自网络


与猛兽相比,哈扎比人更害怕的是那些开着直升机来的富人,甚至还有人想跟坦桑尼亚政府协商要收购这便古老的土地当作自己的私人猎场。


对于那些富有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猎杀游戏,而对于哈扎比人来说这是在把他们推向灭亡。


图片源自网络


如今哈扎比部落只有不到400人在保持着打猎采集为生的传统生活,他们的人数依然在减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哈扎比部落会真的从这个社会上消失。


图片源自网络


“世界第一强国”冈比亚:非洲最穷国家,欧洲老年女性的浪漫天堂


非洲原始部落红泥族:“赤裸”为美,女人从不洗澡,男人寿命极短


:
【本文标题和链接】非洲人日常生活吃什么(非洲人都吃些什么东西) http://www.hzhe123.cn//n/150204.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