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密扑灰年画哪里的好用(高密扑灰画)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5-12 13:21:53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高密扑灰年画哪里的好用(高密扑灰画),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07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目录:

发现潍坊手造|高密“新成李记木版年画”,九代人的传承

记者 蔚晓贤 马媛媛


提起木版年画,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实际上,木版年画也是高密民艺瑰宝之一,在高密传统民间文化中有着独特地位。它产生于民间,成长于民间,以其贴近生活接地气的天然优势,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艺人们情有独钟。6月10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现潍坊手造》栏目组走进高密市姜庄镇东李家庄村,采访“新成李记木版年画”第八代传承人李连中,几十年来他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木版年画的学习、研究和传承上,为民间艺术守住一段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更可贵的是,“新成李记木版年画”目前已传到第九代,是少有的在传承问题上没有遇到困难的非遗项目。


李连中先生正在刻版。


祖辈开创高密木版年画巅峰


6月10日上午,在高密市姜庄镇东李家庄村一幢普通的民宅里,记者见到了正在雕刻年画画版的李连中。李连中家里,整个南屋墙壁上挂满了不同题材的木版年画。桌子上、橱窗里摆放的一块块大大小小、或完整或残缺的木版,记录着李家几代人木版年画的制版历史。


“我家祖辈就是做木版年画的,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八代了。我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就跟着大人学画画。那时为了挣钱糊口,家人们人人都会做画”。李连中告诉记者,新成李记木版年画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约1760年前后),根据历料记载及东李家庄李氏宗谱中的记录,12世祖李建中、李建積兄弟俩,在常年绘制扑灰年画的基础上,参考天津杨柳青年画印画结合的特点,尝试雕刻木版用于印制年画,经过几番套印,多彩多姿的年画即成功印出,然后再局部施以彩绘。总结出了木版年画的刻、印、画、描等多道工序的工艺流程,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手工绘制的繁杂工艺,使年画生产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由此也把高密年画制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块“灶王”木版已有40多年的历史。


李连中告诉记者,“新成李记木版年画”的巅峰时期是在爷爷李文斗手中创造的。李文斗是第六代传人,因能双手持刀“左右开弓”被誉为“刻版圣手”。李文斗的画版作品中,有花鸟风景、大小家堂、戏剧和神话故事人物、春节装饰窗屏、裱糊用的花纸图案等,不仅在本地深受欢迎,在潍县、莱州、平度、胶州、烟台甚至东北三省等地也享有盛誉,在整个年画艺术界刮起了一股李记旋风。李连中的父亲李思荣是第七代传人,他继承祖上衣钵,继续不懈奋斗,同样取得不凡业绩,成为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刻板艺人。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当接力棒传到了第八代传人李连中手中,更是遇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年华。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结合新时代新特点,创作了各个类别的一系列深受百姓大众喜爱的新作品。


李连中“复刻”了很多失传的木版,重拾被遗忘的记忆。


潜心研学,复刻遗失的记忆


李连中告诉记者,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十岁起就开始从事木版年画制作。“当时年画生意很火爆,全家人上阵都做不出来。”李连中从打下手开始,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木版年画的一道道程序他都学会了,从画墨线稿到贴板、站板、刻板到设套色、刻套色版、印制,至少要十三道工序,其中雕刻是硬工夫,一刀一画皆辛苦。


日复一日的雕刻,李连中的手指磨出了老茧,他也掌握了制作木版年画技巧,所刻画版线条流畅、纹理精细,人物表情丰富、栩栩如生,很受大家喜欢。


木版年画每一副作品都是纯手工,从木版的选材到成品,整个过程都比较艰辛,每一幅作品都来之不易,全国木版年画制作工艺都不相同,甚至潍坊杨家埠和高密李记木板年画工艺和雕刻技术都不相同。李连中说,刻版这个活儿最需要爱好、耐心,还得有绘画基础。“这个线条你要想叫它细、粗,刀子从哪里下,早在心里有个轮廓。手上的功夫,加上眼力,还得细心琢磨。”


今年67岁的李连中不仅每天精心雕刻和勤于创作,还致力于搜集、整理传统木版年画图样。先辈们曾创作出大量珍贵的木版,然而因种种原因不存于世,为了把祖传的技艺在一块块木版上再现出来,李连中翻阅了大量资料,走访老艺人的同时潜心创作,将大量丢失的传统老样子重新“复刻”出来,重拾被遗忘的记忆。


李连中先生家中珍藏了很多先辈们留下来的年画木版。


九代人,不断档的传承


让李连中感到欣慰的是,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李连中和木版年画也看到了春天。


1979年,李连中和焦岩峰创作的《大吉有余》作品,在英国、比利时参加巡展。2017年,登上世界华人杂志。2017年9月,他创作的木版年画《三国人物》获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山东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潍坊民间艺术博览会组委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潍坊)“一带一路”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2017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精品奖。该作品于2019年被山东省政府选录,并作为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作品进行收藏。2018年5月,李连中应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邀请,赴该院手工艺博物馆举办了《守年——山东高密”新成李记”木版年画作品展》,展出了李记木版年画的部分雕刻木板、木板线稿、木版年画代表作品等80余件。他创作的高密木版年画代表作品《年年有余》被该院手工艺博物馆收藏。2018年9月,木版年画《耕读渔樵》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第七届民间工艺美术展“乡土奖”金奖,并被该学会收藏。2019年4月,木版年画《教孙图》获第11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核艺堂”杯山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大吉有余》获银奖……


除了传统木版年画,李连中还应邀为企业制作一些木版文创产品。


李连中说,尽管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十多年间,年画创作受到了很大影响,但李记木版年画几代人始终紧握手中的刀和笔不放,想方设法多创作为老百姓所喜爱的作品,使李家的祖传技艺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幸运的是,现在他的儿子李超接过衣钵成为高密新成李记木版年画的第九代传人。“现在姜庄镇党委对木版年画非常重视,在聂家庄成立了木版年画半印半画传承基地,这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我也有决心把木版年画传承下去。”李连中高兴地说。


好评如潮!高密扑灰年画亮相苏州

  吕红霞的年画作品,吸引市民参观。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近日,在苏州美术馆开幕的“古版新韵开门大吉”——2023年中国十八地传统年画联展中,高密扑灰年画代表性传承人吕红霞带来的《秦琼、尉迟恭》《踏春》《富贵有余》等七幅年画作品,一经亮相,便收获好评如潮。


   这七幅作品包含侍女类、生活类、花卉类和娃娃类等多个门类。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融汇了高密人的群体智慧与世俗生活,展现了高密扑灰年画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文图


责任编辑:封晓健



“国之瑰宝”潍坊高密老年画线上展览(三)

潍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其中,年画当属潍坊民间艺术的一块瑰宝。特别是高密扑灰年画及半印半画年画,题材丰富、风格独特,成为众多年画产地中的一朵奇葩。10月26日,由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主办,于希宁艺术馆、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院、潍坊人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国之瑰宝”潍坊高密老年画展(潍坊站)在于希宁艺术馆正式举办。展览集中展出一百余幅清代、民国时期的老年画艺术佳作,题材内容丰富,从神话故事、美人童子到戏文故事、民俗生活及山水花卉,从不同角度集中反映了当时农村、城镇的社会风貌及风土民情,凝聚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独特的精神标识,具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


为了让更多观众欣赏到展览作品,我们特分期进行线上展示。


“国之瑰宝”潍坊高密老年画线上展览(三)


山水四条屏


(清代、版印手绘、110×28cm×4)


此套画在构图上为上下结构,上为圆形,内有诗词书法,下为长方形,内有四季山水和诗句落款。上面的诗词大多是为了点明画面的季节,如春景、夏景、秋景和冬景。画内的两句诗则具体说明了画面内容。如第一幅是春景,上面的诗为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的是春天的景色。画内的两句诗是借用了杜牧《清明》的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博古花卉四条屏之一


(清代、版印手绘、110×28cm×4)


此套博古花卉图,上有书法诗词,下有四季花卉、博古花瓶及鹿、鹤。鹿:与禄字谐音,寓意吉祥长寿和升官。东晋葛洪《抱朴子》载:“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 仙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在古代被称为“一品鸟”。因为明清一品官的官服都绣有仙鹤图案。古人还把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为长寿仙禽,与龟同列长寿之王。


博古花卉四条屏之二


(清代、版印手绘、110×28cm×4)


此套博古花卉图,浓淡墨均用木版套印,其它色彩为手绘。博古图始于宋代,元丰(宋神宗赵顼)后,文人李公麟取平生所得所闻,绘写《考古图》。宣和年间王楚撰《宣和博古图》,集宣和殿收藏的古代炉鼎瓶盂摹绘成图,后始有博古图之画目。博古图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常用于书香门第或官宦人家的宅第装饰。


花鸟四条屏之一


(清代、版印手绘、110×28cm×4)


此套花鸟四条屏,上为诗词书法,下为四季花卉,祥禽瑞鸟,山石。如牡丹配寿带鸟,寓意长寿富贵。荷花配鸳鸯,寓意圆满喜庆,天配良缘等。此套画在木版印线及重墨的基础上,手绘淡墨进行晕染。对四季盛开的花朵,多用白粉描绘。画风清丽淡雅,恬淡闲适,颇具文人画神韵。


花鸟四条屏之二


(清代、版印手绘、110×28cm×4)


此套花鸟四条屏,有牡丹配苍松,有山石芭蕉叶配竹子,有鸟雀山石配兰草,有竹子喜鹊配梅花。在构图上采用全景式散点透视法,主次分明,疏密有间。在制作技法上,非常讲究。先用重墨一次印出线条、花叶正面的墨块、诗词、落款等,在需要的地方套印淡墨版,极少的地方手工晕染。如第四幅画中的竹叶,是没骨画法,没有线条,就是用浓淡墨分别水印完成,已经有别于传统形式上的木版套印。


花鸟人物四条屏


(清代、版印手绘、110×28cm×4)


此套花鸟人物图,纯为文人画风,用笔简洁洗练,意境优美含蓄。构图上为人物,下为花鸟,共四联。如第一联,在上面的圆光中,绘有一条小船,在湖光山色的芦苇丛中游玩,有划船的渔夫和读书的公子。上面书有“落日放船好”诗句。此诗为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中所题:“落日放船好 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 荷净纳凉时。”


连年有余


(清代、版印手绘、110×28cm×2)


画中池塘,莲花盛开,鲤鱼跳跃。鲤鱼为祥瑞之物,春秋时,孔子的夫人生一男孩,恰巧有人送来鲤鱼,孔子“嘉以为瑞”,于是为儿子取名鲤,表字伯鱼。由此可见,以鲤为祥瑞的习俗,在春秋时已经普及。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


鲤鱼跳龙门


(清代、版印手绘、110×28cm×4)


此套鲤鱼跳龙门的四条屏,为木版印线,手绘浓淡墨晕染。在构图上,上有用草书题的诗句和落款,中有峡谷,飞流,龙门,下有两条跳跃欢腾的龙睛长须大鲤鱼。《埤雅·释 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后来人们把鲤鱼跳龙门比喻为科举高中,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



责任编辑:封晓健


“灰扑扑”的年画是山东高密棉花屯村最浓的年味儿

原标题:“灰扑扑”的扑灰年画是山东高密棉花屯村最浓的年味儿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年画是我国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在各地的年画创作中,多伴随着木版的刻制,各类木版年画也最为知名。而在山东省东南部的高密市,这里的年画制作手艺靠的是“灰”。这种年画制作手艺主要通过木条烧灰后勾勒线条,再将画好底稿一张张扑在纸上,因而得名“扑灰年画”。据一位来自高密市姜庄镇的传承人介绍,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内容涵盖神话形象、飞鸟鱼虫、历史人物等。其中最为经典,也是当下时间最受欢迎的便是“家堂画”。除了人物、环境的塑造,这类年画还是当地人纪念祖先的一种重要方式。


勾画出的图案可以明显地印在纸上,此为扑灰示意。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木条烧灰,制成年画最初的“底稿”


高密人都知道,家乡共有四绝,分别是泥塑、剪纸、扑灰年画与茂腔。其中的扑灰年画与传统印象里的木版制画的工艺有所不同。在位于高密市北部的姜庄镇上,扑灰年画的传承人石见亭正在自己的画室忙碌着,创作春节前来自客户的订单。


石见亭是高密姜庄镇棉花屯村人,从小便开始学习扑灰年画的制作。祖辈如此,临近的村民也如此,他告诉记者,曾经从事年画制作的人有很多,但随着社会发展,村民陆续找到了新的工作,许多人便放下了这门手艺,“过去我们家不光是画,也从事年画的交易,因为规模比较大、质量好,慢慢延续至今。”


石见亭已是家族中扑灰年画的第六代传承人。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过去,石见亭还在学习年画制作时,这种年画手艺还没有“扑灰”这个名字,过去人们管这项手艺叫“灰儿里耕”,“耕地的耕,意思就是用烧出来的灰儿做出来的年画。”


2006年5月,扑灰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灰儿里耕这个名字肯定是有点土气,当时申报时为了名字更好听些,就根据制作工艺起了扑灰这个名字”。而根据这种年画的制作工艺来看,两个字也确实传神地表达了这项手艺。


石见亭告诉记者,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在当时,年画的主要内容源自寺庙中画于墙上的神明,许多民间的画匠都会以临摹的形式将壁画绘于纸上,“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大小,大家对底稿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就直接就地取材,木条烧灰、描线打底,再一张张印制。”


从上至下为柳木条、烧制的木条以及炭笔。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所谓扑灰二字,就是用烧成黑色的柳条做笔,在纸上勾画出基本轮廓。石见亭解释道,柳条需选用两年以上的,这样烧出来的木枝末端才能出灰,在纸上进行勾画。


石见亭以烧制的木条示意底稿绘画。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随后将烧成“黑炭状”的木条研磨成粉、细灰,再加入水,用毛笔蘸取后勾描图画的细节,让线条更加细腻清洗,这样一来就制成了底稿,也就是石见亭口中的“灰稿”。随后将这份底稿依次扑在宣纸上,“过去一张底稿可以制成十几张年画,在当时也是提高了效率。”


代代相传的家堂画,记录先辈之名


从神话形象到历史人物,从山水景象到飞禽走兽,随着时间的发展,扑灰年画的制作内容也越来越广泛。而有一种年画内容,不仅考验手艺人的工笔,也是当下春节前这段时间里需求最大的一种。


扑灰年画题材广泛,既有人物也有山水。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


在石见亭的画室中,记者注意到,位于画室正中间的两块板上粘有石见亭最近的作品。画中包含人物、院落、院墙等元素,既有人物相见作揖行礼,也有老人拄拐陪同小孩玩耍。石见亭告诉记者,这种内容称为“家堂画”,是扑灰年画中最传统、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个类型。


记者注意到,家堂画中的内容分为院外、庭院和堂屋三个部分,从下至上依次排列。在位于院外的人物中,年画左侧的人身穿明朝代表服饰,右边的人物则身穿清朝的代表性服饰。石见亭告诉记者,古代左为上,这种人物分布遵循的是先明后清的历史,也代表着扑灰年画始于明朝、盛于清朝的发展。


在家堂画中,堂屋的部分面积最大。除中间最上部能看到两位老人的形象外,大量的留白被划分成细小的格子。这些细小的格子都是用来填写家族中祖先的名字,用石见亭的话说,这相当于古代的牌位。


据了解,家堂画起源于古代人们对逝去先祖的纪念。“过去是立牌位,随着家族不断发展,堂屋没法放置越来越多的牌位,所以采用了以画的形式,将名字一代代写在画上”。石见亭告诉记者,自己家中有一幅规格更大的中堂画,上面填写的祖先姓名已到了二十六世,大约有七成以上的空白格被填满。


每逢春节期间,石见亭都会将写有祖先姓名的家堂画拿出,“过了年三十中午挂起来,这叫请神,代表邀请祖先回来吃团圆饭,在年初二完成祭祖后,再把画收起,这叫送神”。据石见亭介绍,直到今天,村内还有不少村民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而这种家堂画也占据了他每年春节前工作的大部分时间。


除了纪念祖先,家堂画的内容也包含了人们对天伦之乐的向往以及家族兴旺、一代代人不断高升的愿望,“所以这种画中老中青三代的人物必须都要有,而且要有佩戴官帽的人,每个部分的人物数量也一定是双数,都是为图一个好兆头。”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


渭南政法网编辑:王倩


高密:年关临近 扑灰年画销售火爆艺人忙

齐鲁网潍坊1月14日讯(高密台 李常梅 单颖颖)随着年关的日益临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密扑灰年画也迎来了一年中的制作、销售高峰,艺人们也加班加点忙绘制,今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探访一下。


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作为一种传统年货——扑灰年画的销售也愈发升温走俏。在位于高密市姜庄镇孙家长村的树花扑灰年画艺术馆里,王树花正在赶画定制的扑灰年画,虽然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订制的年画已经排满了年前,现在每天都需要加班加点。


扑灰年画艺人王树花告诉记者,来到年根了,特别忙,为了快画起来,有时候晚上也加加班,早晨起来一起来就干,因为现在天短,她们是纯手工画的,很慢,一天干不多少活,你想着画起来就得抓紧时间加班干。


据了解,一些传统题材年画如家堂、《年年有余》、《三星图》、《姑嫂踢毽》、《财神》等这些年最受市民欢迎。不过,为了适应年轻群体的审美和需要,近年来,年画艺人也在逐渐为这门老手艺上注入新活力,不仅在年画选题创作上力求精致,同时,在结构上也力求贴近现代人的赏析习惯,注入鲜活的时代主题,以最简要的方法传递美好信息,寄托新年的幸福愿望。


王树花说,我们扑灰年画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根据传统这些题材,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创新,传承画法,在传统基础上,加上一些现在的东西,让一些年轻人比较喜欢。


齐鲁网潍坊1月14日讯(高密台 李常梅 单颖颖)随着年关的日益临近,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密扑灰年画也迎来了一年中的制作、销售高峰,艺人们也加班加点忙绘制,今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探访一下。


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作为一种传统年货——扑灰年画的销售也愈发升温走俏。在位于高密市姜庄镇孙家长村的树花扑灰年画艺术馆里,王树花正在赶画定制的扑灰年画,虽然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但是订制的年画已经排满了年前,现在每天都需要加班加点。


扑灰年画艺人王树花告诉记者,来到年根了,特别忙,为了快画起来,有时候晚上也加加班,早晨起来一起来就干,因为现在天短,她们是纯手工画的,很慢,一天干不多少活,你想着画起来就得抓紧时间加班干。


据了解,一些传统题材年画如家堂、《年年有余》、《三星图》、《姑嫂踢毽》、《财神》等这些年最受市民欢迎。不过,为了适应年轻群体的审美和需要,近年来,年画艺人也在逐渐为这门老手艺上注入新活力,不仅在年画选题创作上力求精致,同时,在结构上也力求贴近现代人的赏析习惯,注入鲜活的时代主题,以最简要的方法传递美好信息,寄托新年的幸福愿望。


王树花说,我们扑灰年画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根据传统这些题材,在传统的基础上,也创新,传承画法,在传统基础上,加上一些现在的东西,让一些年轻人比较喜欢。


:
【本文标题和链接】高密扑灰年画哪里的好用(高密扑灰画) http://www.hzhe123.cn//n/160761.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