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江油在哪里(江油市哪里繁华)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summer 时间:2023-05-30 18:37:58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四川江油在哪里(江油市哪里繁华),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93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四川江油在哪里(江油市哪里繁华) 文章目录:

一个名为李白故里的小城江油,却是可以美到让你流连忘返

绵阳旅游(scmylyj)长按复制


OR 点标题下方蓝字“绵阳旅游”关注


李白故里——江油


江油市,四川省下辖县级市,绵阳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上游,龙门山脉东南,东临梓潼县、广元市剑阁县,南接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西连安州区、北川县,北抵平武县、广元市青川县。距绵阳35公里,成都160公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四川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市、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法治市、文明城市。地处成渝经济区北端,是绵阳国家科技城重要辐射区,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


李白故里


李白故里位于四川省绵阳江油市青莲镇。《李翰林集序》中有: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李白《与韩荆州书》: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李白故乡是陇西(今天甘肃天水一带)。生于中亚。后移居四川。


太白碑林


太白碑林以园林为基调,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根据李白诗风的脉络,分为“李白诗精品园”、“清风明月园”、“故园山水园”、“磨针寻梦园”、“诗仙醉酒园”等五大部分。碑刻的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等近二千件创作精品,风格迥异,足以体现我国源远流长的书画艺术的深刻魅力,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书法家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了“太白碑林”碑名。


陇西院


陇西院位于江油市区西南15公里青莲镇天宝山麓。为唐诗人李白故宅。现存殿宇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增修仓颉、太白、文昌、地母等殿,并祀李白塑像。至民国年间,诸殿堂多残破,仅山门照壁尚完整。照壁上方所嵌“陇酉院”三字犹存。建国后历经修葺。院东数百步有李白妹月园墓。陇西院的山门经多次维修,保留了清代风格,山门微呈八字,中部檐顶上塑有宝珠中花,鳌鱼,四角有卷草翼角。


窦圌山


窦圌(tuan)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武都镇。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市)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名。自麓至顶约5公里许,行道迂回盘旋,林木苍翠,景色秀丽。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题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镌刻于山中石碑之上。窦圌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爷洞


佛爷洞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处(江油市大康镇)是神迷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处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连李白读书台;东临观雾、窦团山;西依莹华山、乾元山。它是通往九寨沟风景区的必经之地。洞周山环水绕,古木缪翠,风光奇绝。民国二十三年,人们在通天暗河内发现了一尊三米多高的石刻如来佛像,故此洞名曰:佛爷洞。在86版西游记中佛爷洞曾作为拍摄场景之一。


白龙宫


白龙宫位于李白故里四川江油市以西18公里处,距绵阳市区五十六公里,距成都市一百八十五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地处九寨沟黄龙寺旅游热线上。相传当年哪吒闹东海用乾坤圈打死白龙敖丙,后经太乙真人用舒筋藤白松皮救活后,白龙便潜入地底另造宫殿重新修行后得道飞升上天,留下这神奇的白龙宫。


老君山


老君山坐落在四川江油市北重华镇境内,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明建文帝曾在此隐居而得名。景区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700-2500米之间。在老君山发现的古代制硝洞遗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和旅游价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元山


乾元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江油市西部19公里,盘江东岸,江油市工业和文化旅游重镇——含增镇境内,是《封神演义》、《哪吒传》等神话故事和川西北道教主要发祥地。被誉为‘太乙真人练丹圣地,哪吒太子成长摇篮,道家弟子朝圣仙山。’乾元山景色秀丽、山势奇险,山脉横亘东西,绵延十余里。最高处——鹰嘴岩海拔2千余米,远眺大雪山(夹金山),近观窦圌山,俯视绵阳、江油城区。


百年好合爱情谷


百年好合爱情谷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大康镇境内的国家级4A级景区,与九皇山相邻,相距仅16.3公里,开车仅15分钟左右到达。百年好合爱情谷中主要以百合的品种繁多而出名,园区内已有百合品种1500余种,种植百合面积大余5200亩。园区由“风情月意、青梅竹马、爱情小筑、青云花梯、爱情隧道、百合博览园”等主题公园组成。


涪江六峡


涪江六峡位于四川江油市,在江油市国家AAAA旅游风景区窦圌山和佛教圣地观雾山之间,紧靠猿王洞和藏王寨。北起于平武县响岩扇铁沟南泽坝,东南至武都镇白石沟,全长约20km。总落差近50m,河床平均纵比降在2.5‰左右。自扇铁沟向南,这六个峡依次为石门关峡、平驿峡、喇叭峡、藏王寨峡、牛鼻子峡、挖金峡等景点。2009年,武都引水工程水库修成后,库区回水长37km,可直达平武县南泽坝。


青林口古镇


青林口,坐落于二郎庙镇西南的小山沟里,潼江之源马阁水与另一条小河在这里交汇,川北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至今仍保留了较完整的文昌宫、妈祖庙、南华宫、万年戏台、桥楼亭等古建筑和大量清代、民国时期的木构一楼一底民居,自1999年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续集剧组在此拍摄两集外景后,名声鹊起。青林口依山傍水,位于江油市东北约40公里。原为江油、梓(潼)、剑(阁)三县交通要道和商贸集集散地,会馆林立,寺庙兴盛。


2018,元旦快乐!


-或许你还喜欢看-


绵阳旅游投稿邮箱:myslvyouju@163.com



走过40年,江油!一座越来越美的城

走进江油


一幅城水相依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一排排崭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摄影师:杨国




摄影师:刘丽华


一条条宽敞的街道四通八达


一座座城市生态园林美景如画






摄影师:邓涛




摄影师:魏东


百年好合爱情谷、青莲诗歌小镇


明月岛公园


都是江油人活动的好去处




摄影师:魏东




摄影:邓涛




图片


哪里风光最好


当数江油


圌岭、匡山、紫云山、老君山


多得数不过来










摄影:邓涛


40年砥砺奋进


40年蜕蛹化蝶


城市发展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


无不回响着江油人敢为人先


开拓创新的新时代铿锵足音


摄影:邓涛


江油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成渝经济区北端,幅员面积2719平方公里,总人口88万,城市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50万,辖39个乡镇、3个办事处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市、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法治市、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魅力江油




  江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5000多年前,“大水洞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自蜀汉设江油关(戍)以来,历经岁月沧桑,迄今已有1800多年建县(郡)史,1988年撤县设市。






摄影:唐波


唐代诗仙李白在这里出生并生活了24年,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和珍贵遗迹以及光耀古今的李白文化和诗歌情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江油亲笔题写“李白故里”,被授予“中国诗歌之乡”。






摄影:邓涛


江油积淀深厚,产业坚实。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强劲发展,奠定了这座城市中国西部重要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和四川工业重镇的产业本底。






摄影:邓涛


全域文农林旅深度融合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辛夷花传统栽培体系被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摄影:邓涛


 江油区位独特,交通便捷。位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交汇点、全国“两横三纵”城市格局“包昆通道”发展轴、四川北向出川主通道。


摄影:邓涛


   江油生态优美,宜居宜游。地形地貌丰富多样,以平坝和丘陵地貌为主,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






山水田园城市特色鲜明,绿化覆盖率48.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7平方米,明月岛公园、体育公园等多个生态公园点缀城区,“一江两河九堰”穿城而过,三山环抱着广袤的江彰平原,基本形成“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






摄影:邓涛


当前,我们将持续巩固提升绵阳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地位,打造绵阳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重要支点,在全省类区县争先进位,奋力开启新时代“创新江油、开放江油、幸福江油、大美江油”建设新征程。



600年谜题答案终揭晓—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竟藏身于四川江油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关注我们,为您带来新视角新体验。】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受到了广大臣民的衷心拥护。但他毕竟年轻,政治经验不足,在“削藩”过程中过于急切,继位第一年就废掉了五个藩王爵位,引起了另外十余位藩王的不安、愤怒。第二年,他的四叔——燕王朱棣公然起兵反抗,三年后就攻进了南京城。



建文四年六月的一个夜里,在燕王军队抵达京城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起了火。当大火被彻底扑灭后,人们发现了几具烧焦到无法辨认的残骸,据太监说是皇帝朱允炆一家三口的尸体。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究成了一件悬案,谁不知道建文帝是否真的死于火中,对他抱有同情的历史学家们都愿意相信他假扮成和尚逃走了。《明史》记载:“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成祖疑惠帝亡海外”,也就是说他要么出家当了和尚,要么就是流亡海外了,这是比较主流的说法。当然也有史料记载说他逃去了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莫衷一是。这一谜团困扰又吸引了后世的人们长达600多年。


在四川西北部著名的地震断裂带——龙门山下方,如今江油市的西北边,有一座最高海拔达2300米的大山,名为藏王寨山,巍峨险峻,风景优美,古时候被人们叫做大业山。


为什么改成了这个名字?顾名思义,“藏王寨”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曾隐藏过一位下野的封建帝王。那么,他究竟是中国历史上这223位帝王中的哪一位呢?神州大地如此广阔,又为何偏要隐藏在这川北地区的深山老林之中呢?


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委托江油的朋友采访,确认那位藏身于此山的“王”,正是明代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的建文帝朱允炆。各位读者先别说笔者乱说,且看下文。



笔者认为,朱允炆逃亡云南、贵州、广西的说法应当首先排除。因为云南是岷王朱楩的封地,朱允炆在位时恰恰削了他的藩,只不过被后来的明成祖又给恢复了爵位。因此,朱楩必定是拥护朱棣的,加上旧怨,肯定会卖力捉拿朱允炆。所以建文帝出于安全考虑,肯定不会选择流亡云南。


再者,明朝时候的广西、贵州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地方偏僻又经济落后,虽然可以做到不为人知,但时不时就会发生一场骚乱,假设朱允炆带上7岁的太子朱文奎和一支流亡队伍去那里定居,生活艰苦不说,单是安全方面就站不住脚。



其次,笔者认为朱允炆逃亡海外的说法也应当排除。从明成祖朱棣登基的第四年开始,曾七次派遣“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一个重要的秘密任务就是搜寻朱允炆下落,虽然他们的行踪遍及今天的日本、东南亚、印度洋周边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达29年,但一直没能将朱允炆拿获归案,因此这一说法可能性较小。


那纵观国内,有朱允炆逃亡的理想选择吗?有,那就是四川。在朱允炆登基的第一年,他提拔了四川蜀王朱椿给他推荐的家庭教师,正是大名鼎鼎以死力挺建文帝的方孝孺。然后又把方孝孺的得意门生——牛景先任命为御史。皇帝如此给叔父面子,可知这叔侄二人的关系还算不错。



除了蜀王,朱允炆的大舅——郑国公常茂一家居住在龙州(今四川江油一带),这位大舅在当地非常有势力,因为的岳父大人便是赫赫有名的龙州土司赵贴坚。《明史》里提到,二舅常昇和朱允炆一同出逃,在这种大难之中,二舅带着侄子去投奔龙州的大舅也是情理之中。


四川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适合朱允炆了,因为除了上面这两户人家,还有一户人家值得一提。那就是家住茂州(今茂汶、松潘一带)的大学士宋濂全家。茂州紧挨龙州,而且宋濂是朱允炆父亲朱标的教师,朱允炆在位期间曾破例提拔了宋濂之孙宋泽,因此两家三代关系密切。如果龙州有什么风声,朱允炆还可以向西前往茂州避难。



有了这些政治保障,就该考虑一行人的安全和衣食住行问题了。蜀王朱椿在洪武十一年被封为蜀王后,大力发展经济,澄清吏治,有效改善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过他二十多年经营,当地人安居乐业,逐渐富裕起来(见《明史·蜀献王列传》),这就为朱允炆的隐居提供了相当可靠的安全和经济保障。他们平时住在深山之中,外人难以知晓;如果想要去绵州(今绵阳)、成都采购用以改善生活,骑马来回也就仅大半天的光景,实在是一处理想的避难之地。



当然,我们分析出来确实挺合理,然而需要更多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推论。恰恰明代小说家陆人龙编着的《型世言》第八回《失智终成智 盟忠自得忠》里就有提到。文中说:“在成都市上遇着一个箍桶的,一见建文君,便扯住大哭,拜倒在地,迎他回家,一市惊怪......在江油时,借宿正觉禅寺……”当时人记录的当时事,



因此,当地编于清光绪年间的《江油县志·关隘志》说:“藏王寨......俗称建文君居此,上有保王庙”。


当笔者朋友去到藏王寨东北端文胜乡蒲家沟一带时,发现当地还有保王庙和朱允炆中年剃度为僧的龙泉寺(可见《明史》说他“为僧遁去”还是猜中了),后来因朱允炆的缘故改名廻龙寺。


这样看来,六百年前逃出生天的建文帝朱允炆确实隐居在今江油市的文胜乡蒲家沟一带。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关注我们,为您带来新视角新体验。】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受到了广大臣民的衷心拥护。但他毕竟年轻,政治经验不足,在“削藩”过程中过于急切,继位第一年就废掉了五个藩王爵位,引起了另外十余位藩王的不安、愤怒。第二年,他的四叔——燕王朱棣公然起兵反抗,三年后就攻进了南京城。



建文四年六月的一个夜里,在燕王军队抵达京城后的一场混战中,南京城内的皇宫起了火。当大火被彻底扑灭后,人们发现了几具烧焦到无法辨认的残骸,据太监说是皇帝朱允炆一家三口的尸体。


但朱允炆的下落终究成了一件悬案,谁不知道建文帝是否真的死于火中,对他抱有同情的历史学家们都愿意相信他假扮成和尚逃走了。《明史》记载:“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成祖疑惠帝亡海外”,也就是说他要么出家当了和尚,要么就是流亡海外了,这是比较主流的说法。当然也有史料记载说他逃去了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莫衷一是。这一谜团困扰又吸引了后世的人们长达600多年。


在四川西北部著名的地震断裂带——龙门山下方,如今江油市的西北边,有一座最高海拔达2300米的大山,名为藏王寨山,巍峨险峻,风景优美,古时候被人们叫做大业山。


为什么改成了这个名字?顾名思义,“藏王寨”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曾隐藏过一位下野的封建帝王。那么,他究竟是中国历史上这223位帝王中的哪一位呢?神州大地如此广阔,又为何偏要隐藏在这川北地区的深山老林之中呢?


笔者通过查阅古籍,委托江油的朋友采访,确认那位藏身于此山的“王”,正是明代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的建文帝朱允炆。各位读者先别说笔者乱说,且看下文。



笔者认为,朱允炆逃亡云南、贵州、广西的说法应当首先排除。因为云南是岷王朱楩的封地,朱允炆在位时恰恰削了他的藩,只不过被后来的明成祖又给恢复了爵位。因此,朱楩必定是拥护朱棣的,加上旧怨,肯定会卖力捉拿朱允炆。所以建文帝出于安全考虑,肯定不会选择流亡云南。


再者,明朝时候的广西、贵州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地方偏僻又经济落后,虽然可以做到不为人知,但时不时就会发生一场骚乱,假设朱允炆带上7岁的太子朱文奎和一支流亡队伍去那里定居,生活艰苦不说,单是安全方面就站不住脚。



其次,笔者认为朱允炆逃亡海外的说法也应当排除。从明成祖朱棣登基的第四年开始,曾七次派遣“三保太监”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一个重要的秘密任务就是搜寻朱允炆下落,虽然他们的行踪遍及今天的日本、东南亚、印度洋周边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达29年,但一直没能将朱允炆拿获归案,因此这一说法可能性较小。


那纵观国内,有朱允炆逃亡的理想选择吗?有,那就是四川。在朱允炆登基的第一年,他提拔了四川蜀王朱椿给他推荐的家庭教师,正是大名鼎鼎以死力挺建文帝的方孝孺。然后又把方孝孺的得意门生——牛景先任命为御史。皇帝如此给叔父面子,可知这叔侄二人的关系还算不错。



除了蜀王,朱允炆的大舅——郑国公常茂一家居住在龙州(今四川江油一带),这位大舅在当地非常有势力,因为的岳父大人便是赫赫有名的龙州土司赵贴坚。《明史》里提到,二舅常昇和朱允炆一同出逃,在这种大难之中,二舅带着侄子去投奔龙州的大舅也是情理之中。


四川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适合朱允炆了,因为除了上面这两户人家,还有一户人家值得一提。那就是家住茂州(今茂汶、松潘一带)的大学士宋濂全家。茂州紧挨龙州,而且宋濂是朱允炆父亲朱标的教师,朱允炆在位期间曾破例提拔了宋濂之孙宋泽,因此两家三代关系密切。如果龙州有什么风声,朱允炆还可以向西前往茂州避难。



有了这些政治保障,就该考虑一行人的安全和衣食住行问题了。蜀王朱椿在洪武十一年被封为蜀王后,大力发展经济,澄清吏治,有效改善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经过他二十多年经营,当地人安居乐业,逐渐富裕起来(见《明史·蜀献王列传》),这就为朱允炆的隐居提供了相当可靠的安全和经济保障。他们平时住在深山之中,外人难以知晓;如果想要去绵州(今绵阳)、成都采购用以改善生活,骑马来回也就仅大半天的光景,实在是一处理想的避难之地。



当然,我们分析出来确实挺合理,然而需要更多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推论。恰恰明代小说家陆人龙编着的《型世言》第八回《失智终成智 盟忠自得忠》里就有提到。文中说:“在成都市上遇着一个箍桶的,一见建文君,便扯住大哭,拜倒在地,迎他回家,一市惊怪......在江油时,借宿正觉禅寺……”当时人记录的当时事,



因此,当地编于清光绪年间的《江油县志·关隘志》说:“藏王寨......俗称建文君居此,上有保王庙”。


当笔者朋友去到藏王寨东北端文胜乡蒲家沟一带时,发现当地还有保王庙和朱允炆中年剃度为僧的龙泉寺(可见《明史》说他“为僧遁去”还是猜中了),后来因朱允炆的缘故改名廻龙寺。


这样看来,六百年前逃出生天的建文帝朱允炆确实隐居在今江油市的文胜乡蒲家沟一带。


【本文标题和链接】四川江油在哪里(江油市哪里繁华) http://www.hzhe123.cn//n/162130.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