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浙沪是哪里查4.2(沪怎么读)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summer 时间:2023-06-05 10:11:20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江浙沪是哪里查4.2(沪怎么读),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4140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6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江浙沪是哪里查4.2(沪怎么读) 文章目录:

江浙沪皖赣,哪里算是江南?

不知道怎么回事,最近总是看到网络上关于江西是不是江南的讨论。


有的说,江西是妥妥的江南,江南西郡,怎么不算江南呢?江南三大名楼的滕王阁,怎么不算江南呢?


1.江南是一个动态的词。


你看,不仅有江南西路,历史上还有江南东路,主要地区在今天的皖南。可如今,可曾听说过皖南地区在要说法:我算不算江南?


宋,两浙路和江南东路


再如上图,宋朝时,苏南、上海和浙江,都属于一个“两浙路”,也就是同一个省。可是,可曾听浙江人说:“苏南属于浙江”“上海属于浙江”。


计较之前的历史,就是一笔糊涂账。对于现在的意义不大。


2.江南更有核心区、边缘区。


现在,如果问哪里最能代表江南,恐怕大多数人多会联想到杭州、苏州。可见,江南是有核心区、边缘区的。


如果给江南也按星级指数的话:


五星级的江南:就是上海、苏南、浙北,具体包括:上海全境、苏锡常、杭嘉湖、宁波、绍兴。


四星级的江南:江苏的南京、镇江、扬州,浙江其余地区。安徽的宣城,也可以算。


三星级的江南:江苏的南通、泰州、盐城,安徽的马鞍山、黄山,江西的景德镇。


二星级的江南:江西的南昌、九江、上饶,安徽的铜陵、芜湖,池州,安庆等地。


一星级的江南:长江以南的沿岸其他地区。


3.江南更是美好富庶的代名词


中国的人文历史,经过了上千年的沉淀,文人雅客、民间群众都赋予了“江南”这个词,十分美好的概念。


江南=美好,江南=富庶。


例如,如果北方某个地区,环境优美,水流充沛,丰衣足食,就可能会称之为“塞上江南”“塞外江南”。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塞上江西”的吧!


江西,近几年总有一些不太美好的事情流传,例如被诟病的高价彩礼。这样子就与美好格格不入,也就离人们心中的江南有差距。


更何况,环顾江西,2021年不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居民收入,所有的邻居都比江西高。这个数据很客观地说明:与各位邻居比起来,江西的发展是最差的。


那显然,江西与美好富庶,还是有差距的嘛!


因此,江南就在那里,江西与其争来争去“属不属于江南”,还不如奋发努力,提高人均收入,降低高价彩礼,提高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最后,江西算江南吗?


从地理上看,江西全境在长江以南,当然算江南。从人文上说,江西的东部、北部可以算江南,但只能算江南的边缘区。而从经济上看,江西就不算江南。


不得不说,江浙沪就是江浙沪,包邮区就是包邮区



(一)

不得不说,江浙沪就是江浙沪,包邮区就是包邮区。


我知道,有些人也看不上这里,认为这里的人不大气,最会打小算盘,最看重金钱,说起话来,软绵绵肯定也不够硬核。


但这次疫情,最考验的是两个,一个是政府的治理能力,另一个是百姓的自律能力。有些地方,坦率地说,交出了不那么合格的答卷;但江浙沪,总体来说,还是最好的。


就讲三个细节。


之所以关注细节,因为再高明的政策和部署,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中。


第一个细节,放假时间。


以前大家总呼吁,春节能不能多放几天假。这一次,全部、超额、绝对满足你!


1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20年第一号令,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2日(农历正月初九,星期日)。


也就是说,原来春节放7天,现在放9天,年初十上班。


史无前例!


但要知道,在国办通知前一天,有一个地级市,就是苏州,已经下通知了,不是年初十上班,而是元宵节后(正月十六)上班。


提前一天,比国办的新要求,还多放了6天假。


在国办下发通知的当天和第二天,上海、浙江以及江苏全省,也立刻下发通知,延长春节休假。


跟国办统一?


怎么可能!而是一直放到正月十六,正月十七,也就是2月10日,正式上班。


看到了放假情况吧:


国办:年初十,即2月3日,开始上班。


江浙沪:正月十七,即2月10日,开始上班。


整整比国家规定多了一个星期。而且,第一时间就宣布;然后,才是其他省份的陆续跟进。


很多朋友可能会说,这不就是简单多放几天吗?反正一个命令就行,又不要政府多掏钱。


恰恰相反。政府就是要多掏钱。因为每多延长一天,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外地打工者众多的江浙沪来说,GDP肯定大受影响。GDP受影响,财政收入受影响,当地官员政绩难免受影响。


但什么事都有轻重缓急。为了健康,为了防疫,哪怕是最在意GDP的地方,该拍板的必须拍板,该壮士断腕也必须壮士断腕,该多放假的果断立刻多放假。


这一点,坦率地说,也不是每个城市能做到的。


尤其是苏州,只是一个地级城市,在国办通知前一天,就下决心放到元宵节。一个史无前例的长假,史无前例背后是重大经济损失,这显然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


冲着一点,在所有城市中,我先为苏州点赞。


(二)

但我也要为浙江为杭州点赞。


为什么要点赞?


第一点,在所有省份中,浙江是第一个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要知道,当时湖北还只是启动二级响应,浙江已经是一级响应。


随后几天,全国各省份,包括湖北在内,才陆续启动一级响应。


什么是治理水平?这就是治理水平!


第二点,对杭州的一些暖心举措。


坦率地说,在当前抗疫中,不乏对武汉人和湖北人的歧视。当然,也确实有个别湖北人隐瞒病情,到处乱逛,以至于传播了细菌。难免引发恐慌和愤怒。


但湖北人中绝大多数的绝大多数,都是无辜者,也是受害者。但我们也看到各种视频,一些地方挖断通联湖北的道路,一些人将湖北同胞的信息外泄,一些人甚至用木板封锁了湖北人的住房……


这不是硬核,尤其是封门,这是人性中的恶。以至于有朋友感慨,武汉人在武汉,大家喊加油;武汉人在身边,大家都……


但杭州至少不是这样。


记得前几天,一趟新加坡飞武汉的航班,因机场关闭无法降落武汉,最终降落在了杭州。如果按照某些地方的做法,杭州完全可以拒绝,因为这意味着多少的麻烦和风险!


但杭州接纳了这个航班,而且迅速采取行动,对发热人员立刻送医,对其他人员隔离安排。这就是执政水平,也看到公道人心。


这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但也是有人情味的城市。很多措施可能不是我们理解中的硬核,有些似乎也不太会宣传,但很多措施,确实有一股温暖在心中。


毕竟,我们唯一的敌人,不是湖北人和武汉人,是这种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真不是说说的。


苏州张家港的一个路口检查站


(三)

江浙沪,上海是龙头。当然,上海也是最挨骂的霉头。


比如,疫情一发生,全国各地买口罩,据说上海人买得最多。以至于网上有嘲讽:上海人干啥啥不行,怕死第一名!


但很快,我们看到,上海医务工


昨天,一位上海人,更让人刮目相看。他就是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


一段他的视频,在网络上刷屏。视频中,张主任说他刚刚做了两个决定,一个决定,就是自己一定要亲自下病房查房。


然后,他这样说:


我今天做了第二个决定,换岗!把所有在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掉,全部换岗!这一批都是了不起的医生。在对疫情的风险性、传播性、它的致病性,一无所知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子把自己暴露在这个疾病的前面,暴露在病毒的前面,我认为他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医生!




所以,人不能欺负听话的人。所以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换成谁?换成科室的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




他接着这样解释:




我说,现在开始,把所有人都换下来,共产党员上!再给我做出自己的样子来!所以我前面还开了个党小组的会议,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口号你平时喊喊可以,这个时候(你必须上);你平时入党,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对不起,现在你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你都得上去!心理上要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肯定是上去!




南方口音,听起来很软绵绵;但张主任的话中,自有一份担当和魄力。


这就是上海人,可能声音不够响亮,可能形象也不够硬核,但既有专业,更敢作敢当。


所以,我还看到有朋友这样评说:


很喜欢一个城市这样的两面:


一点的事就怕死,如履薄冰;


天大的事不怕死,舍生取义。


越文明城市越有机会有这样的双面性。上海就是这样一个城市!




当然,这样的进步,何尝不是甲肝、非典等一个又一个悲剧后的提升。其中,既有政府治理能力的进步,也有百姓自律能力的提高。


怕死的背后,其实正是高度的自律。


所以,政府要求春节不放爆竹,上海这里就没了爆竹声;政府要求机动车礼让行人,所以杭州司机的素质最高;政府要求加大宣传防疫,所以,我所在的江南老家,虽然村里没有高音喇叭,但这两天面包车一直在乡村公路上转圈,播放着防疫的各种快板和知识……


硬核,有时也不需要声嘶力竭,不需要各种诅咒式的标语,也可以吴侬软语,同样达到润物细无声。


夸江浙沪,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问题。最近几年,也有不少让人痛心的事件,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和隐患。但在全国而言,包邮区毕竟是包邮区,其地方治理水平在全国都是最高的。


江浙沪的一小步,中国的一大步。


疫情就是一场大考,让我们看到各地治理能力的高下,也看见世道人心的沧桑。至于最后能不能80分,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中央的问责也会很严肃的。


当然,当前形势还非常紧急,即便在江浙沪,因为外来人口众多,温州就是除湖北外疫情最严重的地级市,上海、苏州等地,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


唉,这个春节过得……


愿春天早日到来,风波过去,一切安好!


分析|江浙沪从哪儿来?是黄河冲出来的么?

今天的江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苏南是整个中国的工业重镇、商贸中心;苏北则是产粮大区,正在快速成长。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江苏相当可观的土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优质土地,为江苏这个省份提供了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保障,沿海与沿江的大小港口更是让江苏有了对外商贸的机会。


然而这一切并非天然如此。如果没有海洋之力的塑造和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的合力淤积,江苏的面积会比现在小1/3,江苏现代的很多城市也就不复存在了。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一下江苏的海岸线是如何向海扩张的。


鬻海之民何苦门


安得母富子不贫


对远古海岸线位置的判定,除了对地质和古生物的勘测,对人类遗址的追寻是更直观的方式。在江苏最早有大规模人类聚落的年代,也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000年左右),考古学家们发现江苏的海岸线是相当稳定的。


但在海洋面前,远古先祖的技术能力实在太过微弱。每当海水涌起,淹没沿海滩涂或倒灌入河流,人类就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出路。江苏早期的人类文明,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早期文明,就是在与海水的共进退之中逐渐成长的。


现代江苏人民


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图为江苏盐城沿海,旧黄河入海口附近)


海水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约4100年左右。当时的海平面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暴涨,对沿海的河流和土地形成了严重的海侵。


居住在东海海岸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居民因为这次海水的影响不得不迁往内陆山林,丧失了发展的机会,逐渐沉沦。其人口也大量离开了刚刚形成规模的城郭,四散奔逃,直接导致南方的文明进步出现倒退,被北方甩开一大截。


即使在海水退散之后,由于海水对土地的破坏作用,人们还是很难回到过去的居住地生活。


海岸线仍相当不稳定


一直到春秋时期,由于海平面长期稳定,人类才在江苏沿海一线恢复了繁荣的景象。盐度逐渐降低的土地成为了良田,淡水资源和其中的鱼类也逐渐变多,一下子给江苏带来了巨大的食物和经济增量,支撑了春秋吴国中兴时代的霸业。


战国后期直到西汉初,海平面又有过一次上升过程,让吴地民众苦不堪言。但等到海平面又一次下降时,吴地的生产活力迅速回升。


西汉前中期爆发的七国之乱,由吴王和楚王领衔,不是没有道理的。突然恢复生产力的沿海土地,给了吴国充足的食物供给,再加上私铸钱币的收益,才能供应得起一场猛烈的叛乱。


吴楚分据长江南北


加起来相当于曾经的西楚霸王


此后江苏的海岸线又一次发生了变化,由西汉中期开始的一轮海平面上升再次淹没了大量土地,直到东汉中后期才开始退潮。此后三分天下的孙吴政权,便又是在海平面稳定之后,盘踞吴楚之地而与北方的曹魏对抗的。


事实是


吴国撑到了最后一个灭亡


海平面的起伏,对吴地的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每当海平面下降露出土地时,吴地便会勃兴一支有志于争霸全国的势力;每当海平面上升逼迫吴地人民迁移时,吴地就变成了一个沉默的地区。自然地理对国运的作用不可小觑。


然而从上古时代到隋唐,海平面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过是一米左右,对整个江苏的海岸线影响只能说是轻微的。真正塑造了现代江苏海岸线的,还要数黄河和长江。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从战国后期黄土高原开始出现水土流失,增大了黄河携带的泥沙量之后,黄河河道常年为泥沙淤积所困扰,水平面越来越高并多次泛滥和改道。从汉文帝十二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开始,黄河就不断有向南改道的动作。


到了北宋,黄河的改道越来越频繁,向南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连东京开封周围的汴水也受到了黄河泛滥的影响。这当然对北宋的国力也造成了消耗,使之难以集中物力防御北方,最终被赶到了南方。


而与南宋对峙的金国以北方为基地,对黄河向南改道既无必要也没能力控制,黄河终于在和人类的多次对抗之后彻底经鲁西南夺淮泗入海。


在黄河向南改道之前


一直在华北平原来回肆虐和造陆


黄河的这次改道,对当时吴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南宋政府对救灾抢险有心无力,金政府则乐得看到南宋方面的土地受灾。但这次夺淮入海的改道,也暗含着一些长远的好处:黄河裹挟的泥沙,重新划定了江苏的海岸线。


根据任美锷的《黄河输沙及其对渤海、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一文,黄河每年的输沙量达到11.6亿吨,占世界21条大河入海泥沙量的17%,数量极为可观。


宋元明清


淮海人民要受苦了


黄河泛淮早期,河水分别由颍、淝、涡、浍、濉、泗支流入淮,分流泥沙沿途沉积,所以河口延伸并不迅速。自明弘治七年(1494年),黄河全流由淮入海,输沙量大增。再加上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采用“上下千里,束水攻沙”的治河策略,大筑两岸堤坝,使黄河水沿统一河道入海,河口延伸速度于是加快。


从宋建炎二年(1128年)正式改道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改道,黄河在江苏入海长达700多年,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冲出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淮河口也向海里狂飙突进了90多公里。苏北的土地面积,也向海里大大扩充了。


黄淮入海口在江苏北部


冲出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


仅以盐城为例,这座城市现在的市区距离海岸线已经有50公里之遥,但在南宋时盐城县城东门距离黄海不过二里地。盐城之名,也来自当地百姓赖以为生的晒盐煮盐行业。


然而在黄河改道之后,明朝中期的盐城已经看不到海了,县城与海岸距离20公里;清乾隆年间的盐城距离海岸线距离和今天类似,市中心已经不算是滨海城市。


这里仍然产盐


但是离市区已经相当远了


《水经注》有云:“(海洲)县东北海中有大州谓之郁州。”海水甚至还曾阻拦了大诗人苏轼登岛游玩的路径,使之写下了名句:“欲知东海县,恨无石桥梁。”但经过黄河泥沙700年的淤积,这座岛已经并入大陆了,这便是连云港东北的云台山景区。


当连云港还在海里的时候


这块大石头就是一座海上孤岛


而如今,则成就了苏北少有的良港


自黄河铜瓦厢决口,河道回到北方以后,苏北的海岸线便不再扩张,反而在海水的冲刷下逐渐溃缩,速度快时达到600米/年。


但此时已经到了清末民初,人类对抗自然条件变化的技术手段正在逐渐成熟,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通过苏北人民的艰苦建设,海堤设施终于完成了对大海侵蚀的抵御,稳定住了苏北的海岸线。


这是一项相当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江苏盐城射阳县沿海)


苏北在海水冲刷下日益平滑的海岸线,正是黄河当年改道的现实留存。


欲寄两行迎尔泪


长江不肯向西流


苏中苏南的海岸线变化主要受到的则是长江的影响。


长江在先秦时期的古入海口为广陵(扬州)和镇江之间,呈大喇叭口状。那时苏南的海岸线也是沿着扬州-泰州-海安一线东进,并在海安拐向北。在那个古老的时代,今天的如皋、泰兴都还不存在,更不用说启东、崇明和上海。


当年的上海是扬州


可惜还没有远洋贸易


长江虽然携带的泥沙量不如黄河,但它的河道比较稳定,对当地的地形形成参与时间更久,逐渐淤出了很大一块土地。在江南,长江沿着苏锡常平原淤出了上海滩,最终形成了中国最富庶的城市群;在江北,则淤出了南通和崇明。


精华中的精华


然而,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岸的淤积程度还要比南岸更高一些。这是因为泥沙比水更重,在受到偏向力的吸引时受到的影响较小,倾向于留在原地;而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南指向赤道的,泥沙于是更多地留在了北岸。


复习一个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向前运动会向右偏转


古长江口的沙洲多靠近北岸既是这个物理作用的结果,也加速了这个过程。泥沙附着在沙洲上,逐渐扩大了沙洲的面积,最终并入大陆。


今天可以看作是长江江心岛的崇明,在唐代还只是两个小小的沙洲,如今已经1400平方公里的巨岛,而且其北侧的长江支流还在携带泥沙进入,不久的将来就会将崇明与江苏并岸。而长兴、横沙两岛则会合体成为新的崇明岛。


崇明要不要并入苏北....


稍加计算就能得知,长江的泥沙,用了2000年的时间向东创造了100多公里的陆地,成就了面积足够庞大的苏南和苏中。


而且很显然,和苏北靠黄河一时兴起创造的大片陆地相比,长江会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的堆积海岸,让长江三角洲变得越来越大。苏南的经济重心,将会受到这个地理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向东。千年以后,也许上海的东南会崛起一个新的上海,而今天的上海则会继承今天苏州的地位。


如果把长江入海口不断向南的地质变化因素计算在内,长江北岸也会逐渐包裹住南岸,成为东中国面向海洋的前端。从足够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江北在对海洋的控制力上压制江南,也是可以预料的事。


沧海桑田,海与陆的变化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正是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才形成了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千百年后,这些熟悉的生活环境又会因为这些决定因素进一步产生变化,成为今天人们不认识的新鲜事物。


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我们的眼光可以不那么苟且,而是站在更大的尺度上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达源, 张建军. 黄河南徙, 海平面变化与江苏中部的海岸线变迁[J]. 第四纪研究, 1999 (3): 283-283.


2.蔡则健, 吴曙亮. 江苏海岸线演变趋势遥感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 2002, 3: 19-23.


3.张建锋. 江苏沿海岸线自然条件概述[J].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 (岸) 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中), 2011.


4.孟尔君. 历史时期黄河泛淮对江苏海岸线变迁的影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0 (4): 147-159.


5.张晓祥, 王伟玮, 严长清, 等. 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3): 344-351.


6.贺云翱. 夏商时代至唐以前江苏海岸线的变迁[J]. 东南文化, 1990 (5): 264-267.


今天的江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苏南是整个中国的工业重镇、商贸中心;苏北则是产粮大区,正在快速成长。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江苏相当可观的土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优质土地,为江苏这个省份提供了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保障,沿海与沿江的大小港口更是让江苏有了对外商贸的机会。


然而这一切并非天然如此。如果没有海洋之力的塑造和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的合力淤积,江苏的面积会比现在小1/3,江苏现代的很多城市也就不复存在了。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一下江苏的海岸线是如何向海扩张的。


鬻海之民何苦门


安得母富子不贫


对远古海岸线位置的判定,除了对地质和古生物的勘测,对人类遗址的追寻是更直观的方式。在江苏最早有大规模人类聚落的年代,也就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5000年左右),考古学家们发现江苏的海岸线是相当稳定的。


但在海洋面前,远古先祖的技术能力实在太过微弱。每当海水涌起,淹没沿海滩涂或倒灌入河流,人类就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出路。江苏早期的人类文明,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早期文明,就是在与海水的共进退之中逐渐成长的。


现代江苏人民


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图为江苏盐城沿海,旧黄河入海口附近)


海水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公元前约4100年左右。当时的海平面因为某些原因突然暴涨,对沿海的河流和土地形成了严重的海侵。


居住在东海海岸的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居民因为这次海水的影响不得不迁往内陆山林,丧失了发展的机会,逐渐沉沦。其人口也大量离开了刚刚形成规模的城郭,四散奔逃,直接导致南方的文明进步出现倒退,被北方甩开一大截。


即使在海水退散之后,由于海水对土地的破坏作用,人们还是很难回到过去的居住地生活。


海岸线仍相当不稳定


一直到春秋时期,由于海平面长期稳定,人类才在江苏沿海一线恢复了繁荣的景象。盐度逐渐降低的土地成为了良田,淡水资源和其中的鱼类也逐渐变多,一下子给江苏带来了巨大的食物和经济增量,支撑了春秋吴国中兴时代的霸业。


战国后期直到西汉初,海平面又有过一次上升过程,让吴地民众苦不堪言。但等到海平面又一次下降时,吴地的生产活力迅速回升。


西汉前中期爆发的七国之乱,由吴王和楚王领衔,不是没有道理的。突然恢复生产力的沿海土地,给了吴国充足的食物供给,再加上私铸钱币的收益,才能供应得起一场猛烈的叛乱。


吴楚分据长江南北


加起来相当于曾经的西楚霸王


此后江苏的海岸线又一次发生了变化,由西汉中期开始的一轮海平面上升再次淹没了大量土地,直到东汉中后期才开始退潮。此后三分天下的孙吴政权,便又是在海平面稳定之后,盘踞吴楚之地而与北方的曹魏对抗的。


事实是


吴国撑到了最后一个灭亡


海平面的起伏,对吴地的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每当海平面下降露出土地时,吴地便会勃兴一支有志于争霸全国的势力;每当海平面上升逼迫吴地人民迁移时,吴地就变成了一个沉默的地区。自然地理对国运的作用不可小觑。


然而从上古时代到隋唐,海平面的上下波动幅度也不过是一米左右,对整个江苏的海岸线影响只能说是轻微的。真正塑造了现代江苏海岸线的,还要数黄河和长江。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自从战国后期黄土高原开始出现水土流失,增大了黄河携带的泥沙量之后,黄河河道常年为泥沙淤积所困扰,水平面越来越高并多次泛滥和改道。从汉文帝十二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开始,黄河就不断有向南改道的动作。


到了北宋,黄河的改道越来越频繁,向南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连东京开封周围的汴水也受到了黄河泛滥的影响。这当然对北宋的国力也造成了消耗,使之难以集中物力防御北方,最终被赶到了南方。


而与南宋对峙的金国以北方为基地,对黄河向南改道既无必要也没能力控制,黄河终于在和人类的多次对抗之后彻底经鲁西南夺淮泗入海。


在黄河向南改道之前


一直在华北平原来回肆虐和造陆


黄河的这次改道,对当时吴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南宋政府对救灾抢险有心无力,金政府则乐得看到南宋方面的土地受灾。但这次夺淮入海的改道,也暗含着一些长远的好处:黄河裹挟的泥沙,重新划定了江苏的海岸线。


根据任美锷的《黄河输沙及其对渤海、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一文,黄河每年的输沙量达到11.6亿吨,占世界21条大河入海泥沙量的17%,数量极为可观。


宋元明清


淮海人民要受苦了


黄河泛淮早期,河水分别由颍、淝、涡、浍、濉、泗支流入淮,分流泥沙沿途沉积,所以河口延伸并不迅速。自明弘治七年(1494年),黄河全流由淮入海,输沙量大增。再加上明代治河专家潘季驯采用“上下千里,束水攻沙”的治河策略,大筑两岸堤坝,使黄河水沿统一河道入海,河口延伸速度于是加快。


从宋建炎二年(1128年)正式改道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改道,黄河在江苏入海长达700多年,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冲出了一个巨大的三角洲,淮河口也向海里狂飙突进了90多公里。苏北的土地面积,也向海里大大扩充了。


黄淮入海口在江苏北部


冲出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


仅以盐城为例,这座城市现在的市区距离海岸线已经有50公里之遥,但在南宋时盐城县城东门距离黄海不过二里地。盐城之名,也来自当地百姓赖以为生的晒盐煮盐行业。


然而在黄河改道之后,明朝中期的盐城已经看不到海了,县城与海岸距离20公里;清乾隆年间的盐城距离海岸线距离和今天类似,市中心已经不算是滨海城市。


这里仍然产盐


但是离市区已经相当远了


《水经注》有云:“(海洲)县东北海中有大州谓之郁州。”海水甚至还曾阻拦了大诗人苏轼登岛游玩的路径,使之写下了名句:“欲知东海县,恨无石桥梁。”但经过黄河泥沙700年的淤积,这座岛已经并入大陆了,这便是连云港东北的云台山景区。


当连云港还在海里的时候


这块大石头就是一座海上孤岛


而如今,则成就了苏北少有的良港


自黄河铜瓦厢决口,河道回到北方以后,苏北的海岸线便不再扩张,反而在海水的冲刷下逐渐溃缩,速度快时达到600米/年。


但此时已经到了清末民初,人类对抗自然条件变化的技术手段正在逐渐成熟,在新中国建立之后,通过苏北人民的艰苦建设,海堤设施终于完成了对大海侵蚀的抵御,稳定住了苏北的海岸线。


这是一项相当庞大的系统性工程


(江苏盐城射阳县沿海)


苏北在海水冲刷下日益平滑的海岸线,正是黄河当年改道的现实留存。


欲寄两行迎尔泪


长江不肯向西流


苏中苏南的海岸线变化主要受到的则是长江的影响。


长江在先秦时期的古入海口为广陵(扬州)和镇江之间,呈大喇叭口状。那时苏南的海岸线也是沿着扬州-泰州-海安一线东进,并在海安拐向北。在那个古老的时代,今天的如皋、泰兴都还不存在,更不用说启东、崇明和上海。


当年的上海是扬州


可惜还没有远洋贸易


长江虽然携带的泥沙量不如黄河,但它的河道比较稳定,对当地的地形形成参与时间更久,逐渐淤出了很大一块土地。在江南,长江沿着苏锡常平原淤出了上海滩,最终形成了中国最富庶的城市群;在江北,则淤出了南通和崇明。


精华中的精华


然而,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岸的淤积程度还要比南岸更高一些。这是因为泥沙比水更重,在受到偏向力的吸引时受到的影响较小,倾向于留在原地;而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南指向赤道的,泥沙于是更多地留在了北岸。


复习一个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向前运动会向右偏转


古长江口的沙洲多靠近北岸既是这个物理作用的结果,也加速了这个过程。泥沙附着在沙洲上,逐渐扩大了沙洲的面积,最终并入大陆。


今天可以看作是长江江心岛的崇明,在唐代还只是两个小小的沙洲,如今已经1400平方公里的巨岛,而且其北侧的长江支流还在携带泥沙进入,不久的将来就会将崇明与江苏并岸。而长兴、横沙两岛则会合体成为新的崇明岛。


崇明要不要并入苏北....


稍加计算就能得知,长江的泥沙,用了2000年的时间向东创造了100多公里的陆地,成就了面积足够庞大的苏南和苏中。


而且很显然,和苏北靠黄河一时兴起创造的大片陆地相比,长江会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的堆积海岸,让长江三角洲变得越来越大。苏南的经济重心,将会受到这个地理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向东。千年以后,也许上海的东南会崛起一个新的上海,而今天的上海则会继承今天苏州的地位。


如果把长江入海口不断向南的地质变化因素计算在内,长江北岸也会逐渐包裹住南岸,成为东中国面向海洋的前端。从足够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江北在对海洋的控制力上压制江南,也是可以预料的事。


沧海桑田,海与陆的变化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正是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才形成了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千百年后,这些熟悉的生活环境又会因为这些决定因素进一步产生变化,成为今天人们不认识的新鲜事物。


认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我们的眼光可以不那么苟且,而是站在更大的尺度上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达源, 张建军. 黄河南徙, 海平面变化与江苏中部的海岸线变迁[J]. 第四纪研究, 1999 (3): 283-283.


2.蔡则健, 吴曙亮. 江苏海岸线演变趋势遥感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 2002, 3: 19-23.


3.张建锋. 江苏沿海岸线自然条件概述[J]. 第十五届中国海洋 (岸) 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中), 2011.


4.孟尔君. 历史时期黄河泛淮对江苏海岸线变迁的影响[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0 (4): 147-159.


5.张晓祥, 王伟玮, 严长清, 等. 南宋以来江苏海岸带历史海岸线时空演变研究[J]. 地理科学, 2014, 34(3): 344-351.


6.贺云翱. 夏商时代至唐以前江苏海岸线的变迁[J]. 东南文化, 1990 (5): 264-267.


【本文标题和链接】江浙沪是哪里查4.2(沪怎么读) http://www.hzhe123.cn//n/162614.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