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湖滨湖(滨湖的湖在哪)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summer 时间:2023-06-14 22:53:1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滨湖滨湖(滨湖的湖在哪),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59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滨湖滨湖(滨湖的湖在哪) 文章目录:

中国行政区划——安徽省合肥市

安徽省合肥市

合肥市下辖4个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共计9个县级行政区。


合肥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淮之间、环抱巢湖。全市总面积11445.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770.44万人,常住人口818.9万人。合肥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9409.4亿元。


☞安徽省省会城市



市辖区:


  • 蜀山区
  • 瑶海区
  • 庐阳区
  • 包河区

县:


  • 长丰县
  • 肥东县
  • 肥西县
  • 庐江县

县级市:


  • 巢湖市

金寨路以西和长江路以南包括政务区高新区是属于蜀山区


金寨路以东和芜湖路以南南淝河以西包括滨湖新区是属于包河区


南淝河以东阜阳路以东包括新站区都属于瑶海区


老城区以及长江路以北阜阳路以西都属于庐阳区


望江西路以南金寨路以西 二环路以东 南高速路以北属于政务区


南高速路以南二环路以东的蜀山区都属于经开区


二环路以西 长江西路以南 的蜀山区都属于高新区



合肥市行政区划图





安徽省行政区划图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图合肥市轨道交通规划图



合肥,简称“庐”或“合”,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是安徽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6.33%。


合肥美食

四大名点:麻饼、烘糕、寸金、白切,是合肥传统特产;


特色小吃:包公鱼、庐州烤鸭、李鸿章大杂烩、曹操鸡等。


安徽省合肥市的城中之湖——巢湖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巢湖岸线生态环境优美。王 闽摄(人民图片)


在地图上看,长江、淮河怀抱着巢湖。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安徽省合肥市的城中之湖。


顺着环湖大道一直往西,八百里湖面就在我们的左边。湖水澄澈,在温煦的阳光照耀下,像无边的绸缎,熠熠闪光。一群鸿雁掠过云端,阵阵雁鸣宛若清凉的雨点,从蔚蓝的天空洒下。湿地公园里有茂密的银杏、栾树、枫树和三角叶杨林,浓密的叶子在枝头翻涌。路旁、岸边、水草下、滩涂上,遍布着红的、黄的野花和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细细碎碎的花朵。不远处的水面上,一只野鸭惬意地游着,不时调皮地一撅屁股,钻入水中,又在前面的水花中露出头来。人们在湖边草径徜徉,可以零距离与水亲近,真好。


出六家畈,走长临河,19.8公里的黄金湖岸线,仿佛深情的臂弯,美丽迷人。清清的河水,白练一样,自青阳山蜿蜒流下。红石黑礁,错落有致。甘泉潺潺,竹声涛涛,宝塔巍峨,寺钟悠悠。白云间的鹞鹰、树荫下的斑鸠、芦荻丛里的鸫鸟、浅水中的长腿水鹬、渊涂上的鱼鹰、旋飞的蓝颈丽鹀……或独奏,或合唱,宣示着它们对这片水域无可置疑的主权,热情地歌颂着自己其乐融融的生活。彼岸的沙滩,一群白鹭屏息静立,似乎在入迷地倾听这伟大的乐章;此岸,同行的七八个姑娘,衣裙鲜艳,整齐地坐在红石崖上。湖与城、动物和植物,在这生态部落,都是平等的成员。水与鸟、楼与树、鸟与姑娘,共同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以百年邮政和吴氏旧居为中心的千年古镇上,街边的摊点上摆放着银鱼、白米虾、白丝鱼等巢湖三珍和罗家疃味道鲜美的小萝卜,琳琅满目。与当地渔民攀谈,他们经常提到环巢湖地区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以前,每年夏天,蓝藻爆发,臭气熏人。经过当地政府坚持不懈的治理,几年之后,巢湖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逐步恢复整洁、自然的生态面貌。如今,这里四季皆有景,游人如织。


细心观察,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湖水,乃至每一口塘库,水口堤坝附近,都竖着一块蓝色的铁皮牌,上面用醒目的白字写着河长的姓名和责任区域,河长由一方大员担任。


在滨湖新区,科学城、滨湖科技走廊的建设热火朝天。据介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科研领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合肥创新还是“盆景”,如今已是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巨木参天的森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创新活水,哪里会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磅礴与辽阔?


艳阳高照,人们从湖边走过,绿水青山的创新之都,丰盈而美好。


无锡滨湖建区二十年:一个昔日郊区的生态创新崛起样本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哪里“最江南”?绕不开无锡;哪里“最无锡”?拥有无锡90%的太湖岸线,区区五百多平方公里却包含鼋头渚等3个5A级景区的滨湖区,可谓无出其右。


而作为“00后”的滨湖区,也是长三角最年轻的市辖区之一:出生于2001年的她,即将迎来建区二十周年的纪念日。


有人说她一出生便风华正茂,因为坐拥太湖名胜,好不风光;但事实上,滨湖一路走来也是踉踉跄跄:工业基础不如老无锡县(现在的惠山区 锡山区),奋力追赶中却遭全面爆发的太湖蓝藻“当头棒喝”,痛定思痛,对大量散乱污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似乎也短暂进入了一个发展工业经济的低落期。


而如今,对生态保持敬畏、悉心呵护的滨湖,开始感受到生态的“投桃报李”。随着无锡市倾全市之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战略的落地,作为地理核心区的滨湖,又拥有无锡市90%的科研院所,兼具了“太湖”和“科创”两大关键词,从而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无锡发展“一号工程”的“中场核心”。


滨湖区委书记马良表示,滨湖有条件、有责任、有信心在科创带建设中挑最重的担子、当最强的先锋,建好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新高地。


这是一个昔日“落寞郊区”,走上生态崛起之路的样本。如何守好生态底色的同时,向原始创新谋求突破?滨湖这二十年,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苏南模式”的转型缩影和出路。


落寞于乡镇经济,而今笑问何处“最创新”


滨湖区政府官网介绍称,滨湖区成立于2001年,依太湖而立,由原无锡市郊区大部、马山区整体以及锡山市南片部分乡镇整合组建而成。


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无锡,因“苏南模式”闻名遐迩,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正是根植于发达的乡镇经济。这其中,县级江阴市,以及沪宁城际沿线的锡山区、惠山区是无锡传统工业经济的集中地,滨湖区处于边缘地带。如果说无锡市是一个工业机器,那么滨湖曾经并非其中的核心部件。


其整体开发的条件也并不好。从地图上看,还不难发现滨湖区的“散装”特点:被太湖湾分割成了马山、胡埭、太湖新城等好几个片区,内部交通联系不畅。


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全面爆发,工业基础本就相对薄弱一些的滨湖区,又一度成为“风暴中心”。


据《南方周末》当年的报道,那一轮无锡治污风暴,滨湖区80%以上的化工企业被关停。当时的滨湖区经贸委在一份工作总结中承认,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控和整治,意味着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这对滨湖区传统的“投资驱动型”和“资源依托型”生产制造企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意味着,直接位于生态环保“高压线”下的滨湖区,不得不果断割舍传统的“乡镇经济DNA”情结,率先以刮骨疗伤的方式进行自我革命。


其实,这也不啻为一个机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苏南,滨湖区开始较早地去思考,一方面需要实体经济支撑新一轮增长,另一方面又必须面临滨湖产业用地有限的事实,什么才是更为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


答案是创新。


正如滨湖区委书记马良所说,滨湖的发展空间、生态容量都“极其有限”,创新正是滨湖突破制约、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


过去数年,通过持续引进各类科研院所,如今的滨湖区俨然已是无锡的“最强大脑”。


数据显示,无锡市90%的科研院所如今都集中在滨湖,沿太湖岸线而分布。比如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已成滨湖名片;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项目,目前也在建设中。


创新的滚滚车轮,开始驱动滨湖在新兴产业赛道上领跑。


澎湃新闻从滨湖区获悉,“十三五”期末,滨湖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已超70%。另据滨湖区区长孙海东介绍,无锡全市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滨湖区已占“半壁江山”。生命健康产业以药明生物为代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卓胜微电子为代表,滨湖区这两家“后起之秀”企业市值,目前均已超千亿。


以科创重新定义太湖,滨湖“全域出击”


因此,当无锡祭出太湖湾科创带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全市发展的“一号工程”时,滨湖当仁不让地站在了“C位”。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去年9月4日,无锡正式发布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日本名古屋等地的规划作为参考,从东向西,经无锡市新吴区、无锡经开区、滨湖区、宜兴市等主要板块,犹如一条珍珠项链一般,串起了太湖沿线各区域发展潜力较强的产业园区和科研院所、创新载体等等,欲以科创重新定义太湖。


其中,滨湖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创新资源,均位于太湖湾科创带的核心地段,堪称太湖湾这个项链上最耀眼的的吊坠。


滨湖全域创新格局应运而生。澎湃新闻从今年3月召开的滨湖创新大会上获悉,围绕“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和“高品质美丽湖湾区”的定位,滨湖区制定了“一廊四区多节点”的创新发展格局,即环湖科创产业发展走廊,以及蠡湖科创湾、马山健康岛等四大片区,打造全域有机协同的联动产业空间。


滨湖之于创新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究竟何在?用马良的话说,生态是滨湖不可复制的资源,也是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人才跟着产业和资本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过去搞产业园区,“厂房一建好,流水线一上,人就来了。”但在张国华看来,如今已截然相反,是产业和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走。”张国华表示。


美国未来学家乔尔·科特金也曾说过,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而知识分子在哪居住,人类的智慧和财富就在哪里集聚。


除了坐拥无锡市90%的太湖岸线,滨湖区还独占鼋头渚、灵山胜境和中视传媒无锡影视基地三大5A级景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3个5A级景区的区县。


此外,澎湃新闻从无锡市滨湖生态环境局获悉,2020 年,滨湖区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近3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已达80.6%,这放在寸土寸金的制造业高地长三角来看,显得颇为不易。2020年,滨湖区还成功建成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箭已在弦,只待优势变胜势。马良表示,要推动滨湖的科创资源集聚优势、自然生态禀赋优势、城市功能配套优势、特色人文底蕴和地缘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湖区经济谁执牛耳?急需地标产业压舱石


发展形态上看,滨湖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当下一个比较热门,也颇具想象力和张力的词汇:湖区经济。


比如位于瑞士西南部的日内瓦湖区,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然生态,引得科研院所、医药产业扎堆。


还有“千湖之国”芬兰的埃斯波市,基于良好的生态本底,通过高校引领,发展以研发经济主导的科技集群,成为诺基亚等多家知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也被认为是欧洲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中国,关于湖区经济的竞速已经开始。


以长三角为例,除了无锡提出打造太湖湾科创带,苏州也在太湖东岸,围绕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等院所平台,高规格打造太湖科学城,和太湖北岸和西岸的无锡遥相呼应。还有沪苏浙交界处的淀山湖,被誉为“东方日内瓦”;苏州阳澄湖将不光有大闸蟹,相城区正以美国硅谷为模型,沿阳澄湖西岸发展研发经济;常州市金坛区拟将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打造为南部科教新创新区,将单一的旅游度假功能进行内涵升级……


对标世界级湖区,滨湖建设太湖湾科创带还欠缺什么?一个相对突出的短板是,地标性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地浮出水面。


相比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广东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无锡滨湖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生态,这是对“无锡滨湖”创新品牌价值的大考。


去年12月,滨湖区委党校的高慧超在《现代企业》杂志发文称,过往的发展中,滨湖区虽坐拥雄厚发展基础,却未能孕育真正地标产业;富集海量院所资源,却未能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独揽最美湖光山色,却未能吸附高端产业人才。以至于在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方面,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只见高原,不见高峰。


破局,还是以科创之名。


澎湃新闻从滨湖区“十四五”相关规划文件中获悉,“十四五”期间,滨湖将重点打造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核心部件、智能装备、数字文化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再造创新发展新优势。“这些产业,离不开优化空间布局顶层设计、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活力、瞄准创新靶向提效升级,更要加快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以及建立健全创新运营机制。”滨湖区区长孙海东在滨湖区创新大会上如是说。


去年8月,马良在接受《无锡日报》采访时表示,滨湖已经构建了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马良表示,下阶段,滨湖将通过“引”、“育”并举,培育更多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总部企业等“产业地标”,促进产业高原向高峰发展。


责任编辑:李克诚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哪里“最江南”?绕不开无锡;哪里“最无锡”?拥有无锡90%的太湖岸线,区区五百多平方公里却包含鼋头渚等3个5A级景区的滨湖区,可谓无出其右。


而作为“00后”的滨湖区,也是长三角最年轻的市辖区之一:出生于2001年的她,即将迎来建区二十周年的纪念日。


有人说她一出生便风华正茂,因为坐拥太湖名胜,好不风光;但事实上,滨湖一路走来也是踉踉跄跄:工业基础不如老无锡县(现在的惠山区 锡山区),奋力追赶中却遭全面爆发的太湖蓝藻“当头棒喝”,痛定思痛,对大量散乱污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似乎也短暂进入了一个发展工业经济的低落期。


而如今,对生态保持敬畏、悉心呵护的滨湖,开始感受到生态的“投桃报李”。随着无锡市倾全市之力打造太湖湾科创带战略的落地,作为地理核心区的滨湖,又拥有无锡市90%的科研院所,兼具了“太湖”和“科创”两大关键词,从而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无锡发展“一号工程”的“中场核心”。


滨湖区委书记马良表示,滨湖有条件、有责任、有信心在科创带建设中挑最重的担子、当最强的先锋,建好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新高地。


这是一个昔日“落寞郊区”,走上生态崛起之路的样本。如何守好生态底色的同时,向原始创新谋求突破?滨湖这二十年,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苏南模式”的转型缩影和出路。


落寞于乡镇经济,而今笑问何处“最创新”


滨湖区政府官网介绍称,滨湖区成立于2001年,依太湖而立,由原无锡市郊区大部、马山区整体以及锡山市南片部分乡镇整合组建而成。


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无锡,因“苏南模式”闻名遐迩,其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正是根植于发达的乡镇经济。这其中,县级江阴市,以及沪宁城际沿线的锡山区、惠山区是无锡传统工业经济的集中地,滨湖区处于边缘地带。如果说无锡市是一个工业机器,那么滨湖曾经并非其中的核心部件。


其整体开发的条件也并不好。从地图上看,还不难发现滨湖区的“散装”特点:被太湖湾分割成了马山、胡埭、太湖新城等好几个片区,内部交通联系不畅。


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全面爆发,工业基础本就相对薄弱一些的滨湖区,又一度成为“风暴中心”。


据《南方周末》当年的报道,那一轮无锡治污风暴,滨湖区80%以上的化工企业被关停。当时的滨湖区经贸委在一份工作总结中承认,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控和整治,意味着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这对滨湖区传统的“投资驱动型”和“资源依托型”生产制造企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意味着,直接位于生态环保“高压线”下的滨湖区,不得不果断割舍传统的“乡镇经济DNA”情结,率先以刮骨疗伤的方式进行自我革命。


其实,这也不啻为一个机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苏南,滨湖区开始较早地去思考,一方面需要实体经济支撑新一轮增长,另一方面又必须面临滨湖产业用地有限的事实,什么才是更为有效的经济增长方式?


答案是创新。


正如滨湖区委书记马良所说,滨湖的发展空间、生态容量都“极其有限”,创新正是滨湖突破制约、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


过去数年,通过持续引进各类科研院所,如今的滨湖区俨然已是无锡的“最强大脑”。


数据显示,无锡市90%的科研院所如今都集中在滨湖,沿太湖岸线而分布。比如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等,已成滨湖名片;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项目,目前也在建设中。


创新的滚滚车轮,开始驱动滨湖在新兴产业赛道上领跑。


澎湃新闻从滨湖区获悉,“十三五”期末,滨湖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已超70%。另据滨湖区区长孙海东介绍,无锡全市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滨湖区已占“半壁江山”。生命健康产业以药明生物为代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以卓胜微电子为代表,滨湖区这两家“后起之秀”企业市值,目前均已超千亿。


以科创重新定义太湖,滨湖“全域出击”


因此,当无锡祭出太湖湾科创带重大发展战略,作为全市发展的“一号工程”时,滨湖当仁不让地站在了“C位”。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去年9月4日,无锡正式发布太湖湾科创带发展规划,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日本名古屋等地的规划作为参考,从东向西,经无锡市新吴区、无锡经开区、滨湖区、宜兴市等主要板块,犹如一条珍珠项链一般,串起了太湖沿线各区域发展潜力较强的产业园区和科研院所、创新载体等等,欲以科创重新定义太湖。


其中,滨湖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创新资源,均位于太湖湾科创带的核心地段,堪称太湖湾这个项链上最耀眼的的吊坠。


滨湖全域创新格局应运而生。澎湃新闻从今年3月召开的滨湖创新大会上获悉,围绕“高质量发展标杆区”和“高品质美丽湖湾区”的定位,滨湖区制定了“一廊四区多节点”的创新发展格局,即环湖科创产业发展走廊,以及蠡湖科创湾、马山健康岛等四大片区,打造全域有机协同的联动产业空间。


滨湖之于创新的吸引力和向心力究竟何在?用马良的话说,生态是滨湖不可复制的资源,也是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总工程师张国华曾在公开场合说过,“人才跟着产业和资本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过去搞产业园区,“厂房一建好,流水线一上,人就来了。”但在张国华看来,如今已截然相反,是产业和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走。”张国华表示。


美国未来学家乔尔·科特金也曾说过,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而知识分子在哪居住,人类的智慧和财富就在哪里集聚。


除了坐拥无锡市90%的太湖岸线,滨湖区还独占鼋头渚、灵山胜境和中视传媒无锡影视基地三大5A级景区,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3个5A级景区的区县。


此外,澎湃新闻从无锡市滨湖生态环境局获悉,2020 年,滨湖区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下降近3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已达80.6%,这放在寸土寸金的制造业高地长三角来看,显得颇为不易。2020年,滨湖区还成功建成了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箭已在弦,只待优势变胜势。马良表示,要推动滨湖的科创资源集聚优势、自然生态禀赋优势、城市功能配套优势、特色人文底蕴和地缘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湖区经济谁执牛耳?急需地标产业压舱石


发展形态上看,滨湖很容易让人们想起当下一个比较热门,也颇具想象力和张力的词汇:湖区经济。


比如位于瑞士西南部的日内瓦湖区,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然生态,引得科研院所、医药产业扎堆。


还有“千湖之国”芬兰的埃斯波市,基于良好的生态本底,通过高校引领,发展以研发经济主导的科技集群,成为诺基亚等多家知名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也被认为是欧洲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


在中国,关于湖区经济的竞速已经开始。


以长三角为例,除了无锡提出打造太湖湾科创带,苏州也在太湖东岸,围绕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等院所平台,高规格打造太湖科学城,和太湖北岸和西岸的无锡遥相呼应。还有沪苏浙交界处的淀山湖,被誉为“东方日内瓦”;苏州阳澄湖将不光有大闸蟹,相城区正以美国硅谷为模型,沿阳澄湖西岸发展研发经济;常州市金坛区拟将长荡湖旅游度假区打造为南部科教新创新区,将单一的旅游度假功能进行内涵升级……


对标世界级湖区,滨湖建设太湖湾科创带还欠缺什么?一个相对突出的短板是,地标性产业集群尚未真正地浮出水面。


相比上海张江的生物医药,广东深圳的信息技术产业,无锡滨湖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生态,这是对“无锡滨湖”创新品牌价值的大考。


去年12月,滨湖区委党校的高慧超在《现代企业》杂志发文称,过往的发展中,滨湖区虽坐拥雄厚发展基础,却未能孕育真正地标产业;富集海量院所资源,却未能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独揽最美湖光山色,却未能吸附高端产业人才。以至于在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方面,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只见高原,不见高峰。


破局,还是以科创之名。


澎湃新闻从滨湖区“十四五”相关规划文件中获悉,“十四五”期间,滨湖将重点打造集成电路设计、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海空核心部件、智能装备、数字文化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再造创新发展新优势。“这些产业,离不开优化空间布局顶层设计、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活力、瞄准创新靶向提效升级,更要加快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以及建立健全创新运营机制。”滨湖区区长孙海东在滨湖区创新大会上如是说。


去年8月,马良在接受《无锡日报》采访时表示,滨湖已经构建了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旅游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马良表示,下阶段,滨湖将通过“引”、“育”并举,培育更多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总部企业等“产业地标”,促进产业高原向高峰发展。


责任编辑:李克诚


【本文标题和链接】滨湖滨湖(滨湖的湖在哪) http://www.hzhe123.cn//n/163244.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