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窝哪里有名(燕窝从哪里买比较正规)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summer 时间:2023-06-15 13:44:58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燕窝哪里有名(燕窝从哪里买比较正规),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15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燕窝哪里有名(燕窝从哪里买比较正规) 文章目录:

燕窝哪里产的好?选印尼还是马来西亚?

印尼和马来西亚是最为出名的燕窝产地,占了全球燕窝产量的80%以上,目前中国进口的燕窝也基本来自这两个地方。就燕窝原料而言,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环境和养燕业的先进程度是远远要比泰国要好的,这两个国家的燕窝已经是最好的燕窝。


那印尼和马来这两个国家的燕窝有什么差异?选哪国产的更好?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说说。


一、营养功效


燕窝最重要的营养成分是唾液酸,参考《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年第30卷第5期发表的《燕窝中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测定结果显示:马来西亚白燕盏唾液酸含量为10.08%,印尼白燕盏唾液酸含量为10.79%,可以看出两种燕窝唾液酸的含量相差无几。就自然风貌和气候条件来说,马来和印尼的区别并不大,而且近年来马来和印尼的毛燕市场其实是互通的,进一步缩小了原料之间的差异,所以只要是纯天然不掺假的燕窝,营养价值都是差不多的。


二、安全性


印尼是全球燕窝产量最大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原料是其最大的优势,但燕窝制作工艺相对落伍且不标准,市场比较混乱。而马来西亚是首个在燕窝行业制定加工标准的国家,燕窝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高,拥有全球最多家溯源燕窝工厂,现在市场上的溯源码燕窝大多数都是马来西亚生产的。溯源码燕窝都是经过了燕窝原产地和中国质检局检疫审批合格的。


三、干净度


溯源码燕窝基本都是湿挑,所以马来西亚的燕窝是以湿挑为主。湿挑工艺不仅能最大化地去除燕窝中的燕毛和杂质,也避免了重金属、亚硝酸盐超标,营养也并不会流失。有的人会担心湿挑的燕窝更容易作假,出现如刷胶这类情况,但其实只要你买的是溯源码燕窝,而来路不明的非水货,就是有保障、可以放心吃的。


四、口感


印尼燕窝泡发和炖煮时间更长,口感更有嚼头。马来西亚燕窝泡发时间和炖煮时间都相对较短,方便省时,口感绵滑软糯。口感上的差异不分好坏,可以依照自己的偏好进行选择,但如果是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的人食用,推荐马来西亚燕窝,更易吸收。


总的来说,更推荐马来西亚燕窝,毕竟作为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而马来西亚燕窝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很高,在燕窝安全的保障上可以说是全球第一。


@极臻盏燕窝 关注我获取更多燕窝知识,欢迎私信询问关于燕窝的疑问。


#燕窝#


专家解读:并非所有燕子所筑巢窝都可食用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李健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燕窝是由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与续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一般直径6至7厘米,深3至4厘米,每盏燕窝重量为6至10克。


燕窝主要产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我国燕窝主要产地有广东肇庆市怀集县燕岩、云南红河州建水县燕子洞和海南大洲岛,但产量极低。


燕窝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生产方式可分为洞燕和屋燕。洞燕是指金丝燕在天然山洞、悬崖峭壁上所筑巢窝。屋燕是指由栖息在燕屋中的金丝燕所筑燕窝。


按燕巢在加工为可食燕窝前的形态,即出产形态,燕窝可分为草燕和毛燕。草燕主要以杂草和杂质为主,外层和边缘以唾液相联结,大多被加工成燕碎、燕饼等。毛燕是由于燕窝采摘后,未经过加工或处理,呈现为夹杂一些燕毛的形态。


燕窝按形状可分为燕盏、燕条、燕丝、燕角、燕饼和燕碎。燕盏是将毛燕经挑毛处理后的完整燕窝。燕条是在挑毛、包装或运输过程中,许多完整的燕窝被压碎后形成粗条块燕窝。燕丝是工人将挑毛时脱落下来的细条末集中后包装。燕饼是将燕窝挑毛时脱落的燕碎用食用胶压制而成。燕角是燕窝粘结在燕板上的两边头尾。燕碎是呈现碎片状的燕窝,属于加工过程中脱落的碎片。


李健表示,燕窝按颜色可分为白燕、黄燕和血燕。一般采摘时间较早的燕窝颜色偏白色,属于自然白,而且白中稍微带黄,称之为白燕,又称官燕;采摘时间较晚的整个燕窝或燕窝大部分颜色较偏黄色,称之为黄燕;整个燕窝颜色为不均匀的棕红色或棕黄色,底部颜色较深,中间和边缘较浅的称为血燕。


燕窝也可按照采收季节进行分类,2至4月采收的燕窝被称为头期燕,5至10月采收的燕窝被称为二期燕、三期燕。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奚宇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非所有燕子所筑巢窝都是可食用的燕窝,可用于筑造食用燕窝的金丝燕种类有爪哇金丝燕、白腹金丝燕、穴金丝燕、小灰腰金丝燕、印度金丝燕、短嘴金丝燕及大金丝燕等。此外,雨燕科雨燕属的白腰雨燕筑造的燕窝也可供人类食用。(记者孙燕明)


生态恢复 北京雨燕飞回来了

4月17日傍晚,在北海五龙亭阴暗的木结构缝隙中安家的雨燕探出了头。


自从雨燕返京,每天清晨,翩翩飞舞的雨燕便成为北海公园上空的一景儿。


雨燕飞过故宫西华门上空。连续12年的观测结果显示,北京雨燕的种群数量有3000只左右。


长耳鸮 图/视觉中国


雨燕 图/沈越


北方狭口蛙 受访者供图


北京近年致力于生物保护探索;专家认为,恢复湿地林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上世纪鼎盛时期的5万只到如今的3000只,被称为“北京城精灵”的雨燕一度数量锐减,甚至难觅踪迹。这类“土著生物”,还包括长耳鸮、“气鼓子”、火镰片儿……近年,北京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都在进行生物保护探索。以雨燕为例,有研究协会通过安置人工巢箱帮助雨燕安家,还在恢复湿地和生态条件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去年起,北京首次将小动物的“宜居”纳入绿化设计。最新观测数据显示,北京雨燕种群数量与往年同期持平。这个数据让生物保护专业人士不禁感叹:“数量持平就是一个好消息”……


调查


“数量持平就是一个好消息”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句老话说的就是北京雨燕。


上世纪80年代末,“80后”北京姑娘王分贝在北京市少年宫学跳舞。当时的少年宫位于景山公园寿皇殿,寿皇殿屋檐下有许多雨燕窝。每到夏天,尤其是要下雨之前,雨燕成群结队而来。


“那雨燕飞得可低了,好像要擦着头皮飞过去似的。”


年幼的王分贝从家到少年宫,一路经过前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一抬头,就能看到围着城楼漫天飞舞的雨燕。


去年,中国观鸟会对北京雨燕共开展了三次调查,志愿者们选择了北京城区共31个样点,分别为中轴路安华桥-鼓楼地区、前门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等。结果显示,北京雨燕对于古建筑的依赖非常强,种群数量比较大的区域有北海公园、颐和园、故宫、前门等,其中北海公园预计有500-600只。


北京四中生物教师、中国观鸟会京燕项目负责人卓小利介绍,北京最常见的燕子包括北京雨燕、家燕和金腰燕。通过连续12年的观测,北京雨燕的种群数量有3000只左右。


上个周末,中国观鸟会的志愿者们分组对今年返京的雨燕进行观测,据初步观测结果显示,种群数量与往年同期持平。卓小利说:“数量持平就是一个好消息。今年我们还将有两次观测,希望通过我们志愿者、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雨燕回归北京。”


保护


自制人工巢箱 恢复湿地和林地


去年3月,卓小利带领学生们自制的北京雨燕人工巢箱,挂在了高中部校区科技楼上。


这个箱体长40-50厘米,高15-20厘米,进深15-20厘米,箱体内部带有缓冲带,适合雨燕产卵和孵卵,可供一对雨燕“入住”。


首次尝试效果并不太理想,没有吸引到雨燕。卓小利分析认为,可能是悬挂的时间晚了一些,雨燕已经找到筑巢的地方。今年,他的团队还将继续尝试,准备通过播放雨燕鸣叫声,对其进行招引。此外,还会调整巢箱悬挂的时间和位置。


近年,北京各方力量一直在行动,保护京城的“老朋友”。


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副教授赵欣如去年参加了一场北京市园林部门组织的专家座谈会。会议上的一些提法让他印象深刻。


“比如海淀区等区域正在开展湿地和林地恢复。此外,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框架,这将对北京市的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赵欣如认为,永定河水系的恢复、翠湖湿地、汉石桥湿地等湿地的建成和恢复都有助于自然生态的恢复,有利于大量湿地植物、水生动物及水禽的生长、栖息与繁衍。


“人类不应只考虑自身,同时也要考虑动物的发展。”在赵欣如看来,保护生物的自然栖息地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的确存在矛盾。城市发展是必然,但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重要命题。


他认为,最好的保护就是减少人为干扰。“砖石水泥也不一定完全适合现代人的审美,现在都讲究返璞归真、重归自然,挖开几块砖,留几十平方米的一块地儿,不去干扰,这里就会不断地演替更迭出最适合的物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北京市共恢复与建设湿地8000余公顷,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提升,生态功能不断优化。


目前,北京全市湿地中有野生动物393种,占全市野生动物种类的75.6%。其中鸟类58科276种,占北京地区鸟类种类的72%,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8种,北京市一级保护鸟类21种;有植物1017种,占全市植物种类的48.7%。


发现


立交桥下、现代建筑外侧雨燕筑巢


自从雨燕返京,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傍晚五六点钟,翩翩飞舞的雨燕便成为北海公园五龙亭上空的主角。清晨,它们伴着朝阳离巢、傍晚在夕阳和白塔的映照下归巢,叽叽喳喳的鸣叫声给北海公园增添了不少跃动的氛围。


五龙亭中间的亭子顶中央盘旋着一条“玉龙”,龙爪和龙须处形成大大小小很多缝隙,卓小利告诉记者,这些缝隙是雨燕天然的家。只见雨燕“嗖”地从空中以俯冲的姿态冲进五龙亭的“家”,脑袋先探进巢穴,然后小小的身体才慢慢挤了进去。


也许“家”不够大,记者看到一团絮状物被雨燕从巢穴中挤了出来,卓小利将这小团东西拿在手中,仔细看了看告诉记者,雨燕筑巢的材料都是从空中直接衔的,衔到什么就用什么,所以成分很复杂,比如这团巢材就包括头发、草、羽毛等。


卓小利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如今,在天宁寺桥桥下、西直门立交桥桥下、北大博雅塔等地方,都发现了不少北京雨燕巢。在立交桥桥下缝隙、现代建筑外侧适合筑巢的犄角旮旯儿,雨燕们正在搭建新的“生活圈”。


这群城市的精灵们,也似乎学会了“随遇而安”。


■ 北京“土著生物”档案


古柏林里的夜行动物


长耳鸮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喜欢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农田防护林和城市公园的林地中,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四九城到底哪里吸引了长耳鸮?


观鸟爱好者、生态学研究者朱雷告诉记者,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大量的古建筑和皇家园林,比如五坛八庙颐和园,再如“里九外七皇城四”这样全国独一份儿的城门及其配套建筑,以及圆明园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北京的长耳鸮最喜欢古柏林,每年冬天,都有长耳鸮从遥远的东北迁来,在北京城里的天坛、国子监等地的柏树林中栖息、越冬。”图/视觉中国


古老京城的“精灵”


北京雨燕是普通雨燕的一个亚种,属于雨燕目雨燕科,比常见的燕子体形稍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它们外观呈流线型,飞行速度极快,而且是著名的食虫益鸟。


1870年,英国博物学家斯温侯首次在北京采集到普通雨燕的亚种标本。全世界以“北京”为模式产地的野生物种非常少,因此北京雨燕属于北京的标志性物种。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妮妮”的原型之一,正是北京雨燕。


在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里,雨燕很容易找到合适的筑巢地,与建筑和人和谐相处。最近人们发现,北京雨燕也在适应环境的改变,在立交桥的桥洞缝隙里、在现代高楼建筑的房檐下也出现了它们栖息的身影。图/沈越


胡同里的“气鼓子”


北方狭口蛙体形较小,头较宽,吻短而圆,前肢细长,后肢粗短,皮肤厚而较光滑,体背呈棕褐色,腹部色浅。北方狭口蛙不善于跳跃,多爬行,以各种昆虫和树根、花草的花、叶为食,繁殖季节很短,常在7-8月间暴雨后的夜晚出现。


北京动物学会理事李兆楠介绍,“小时候我家住胡同,距北护城河得有1公里的距离,在每年夏季第一场大雨后,便能听到胡同里的蛙叫。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它叫北方狭口蛙。当用手指敲击它背部的时候,它便逐渐涨大,在民间落得一个‘气鼓子’的俗名。”李兆楠说,多年以前北京街头巷尾很多地方都是土路,一到雨季北方狭口蛙便从土里出来,利用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迅速交配繁殖,它的卵发育速度极快,两周左右即可发育成蛙。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4月17日傍晚,在北海五龙亭阴暗的木结构缝隙中安家的雨燕探出了头。


自从雨燕返京,每天清晨,翩翩飞舞的雨燕便成为北海公园上空的一景儿。


雨燕飞过故宫西华门上空。连续12年的观测结果显示,北京雨燕的种群数量有3000只左右。


长耳鸮 图/视觉中国


雨燕 图/沈越


北方狭口蛙 受访者供图


北京近年致力于生物保护探索;专家认为,恢复湿地林地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上世纪鼎盛时期的5万只到如今的3000只,被称为“北京城精灵”的雨燕一度数量锐减,甚至难觅踪迹。这类“土著生物”,还包括长耳鸮、“气鼓子”、火镰片儿……近年,北京的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都在进行生物保护探索。以雨燕为例,有研究协会通过安置人工巢箱帮助雨燕安家,还在恢复湿地和生态条件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去年起,北京首次将小动物的“宜居”纳入绿化设计。最新观测数据显示,北京雨燕种群数量与往年同期持平。这个数据让生物保护专业人士不禁感叹:“数量持平就是一个好消息”……


调查


“数量持平就是一个好消息”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这句老话说的就是北京雨燕。


上世纪80年代末,“80后”北京姑娘王分贝在北京市少年宫学跳舞。当时的少年宫位于景山公园寿皇殿,寿皇殿屋檐下有许多雨燕窝。每到夏天,尤其是要下雨之前,雨燕成群结队而来。


“那雨燕飞得可低了,好像要擦着头皮飞过去似的。”


年幼的王分贝从家到少年宫,一路经过前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一抬头,就能看到围着城楼漫天飞舞的雨燕。


去年,中国观鸟会对北京雨燕共开展了三次调查,志愿者们选择了北京城区共31个样点,分别为中轴路安华桥-鼓楼地区、前门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等。结果显示,北京雨燕对于古建筑的依赖非常强,种群数量比较大的区域有北海公园、颐和园、故宫、前门等,其中北海公园预计有500-600只。


北京四中生物教师、中国观鸟会京燕项目负责人卓小利介绍,北京最常见的燕子包括北京雨燕、家燕和金腰燕。通过连续12年的观测,北京雨燕的种群数量有3000只左右。


上个周末,中国观鸟会的志愿者们分组对今年返京的雨燕进行观测,据初步观测结果显示,种群数量与往年同期持平。卓小利说:“数量持平就是一个好消息。今年我们还将有两次观测,希望通过我们志愿者、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雨燕回归北京。”


保护


自制人工巢箱 恢复湿地和林地


去年3月,卓小利带领学生们自制的北京雨燕人工巢箱,挂在了高中部校区科技楼上。


这个箱体长40-50厘米,高15-20厘米,进深15-20厘米,箱体内部带有缓冲带,适合雨燕产卵和孵卵,可供一对雨燕“入住”。


首次尝试效果并不太理想,没有吸引到雨燕。卓小利分析认为,可能是悬挂的时间晚了一些,雨燕已经找到筑巢的地方。今年,他的团队还将继续尝试,准备通过播放雨燕鸣叫声,对其进行招引。此外,还会调整巢箱悬挂的时间和位置。


近年,北京各方力量一直在行动,保护京城的“老朋友”。


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副教授赵欣如去年参加了一场北京市园林部门组织的专家座谈会。会议上的一些提法让他印象深刻。


“比如海淀区等区域正在开展湿地和林地恢复。此外,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框架,这将对北京市的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赵欣如认为,永定河水系的恢复、翠湖湿地、汉石桥湿地等湿地的建成和恢复都有助于自然生态的恢复,有利于大量湿地植物、水生动物及水禽的生长、栖息与繁衍。


“人类不应只考虑自身,同时也要考虑动物的发展。”在赵欣如看来,保护生物的自然栖息地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的确存在矛盾。城市发展是必然,但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重要命题。


他认为,最好的保护就是减少人为干扰。“砖石水泥也不一定完全适合现代人的审美,现在都讲究返璞归真、重归自然,挖开几块砖,留几十平方米的一块地儿,不去干扰,这里就会不断地演替更迭出最适合的物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北京市共恢复与建设湿地8000余公顷,湿地生态质量逐步提升,生态功能不断优化。


目前,北京全市湿地中有野生动物393种,占全市野生动物种类的75.6%。其中鸟类58科276种,占北京地区鸟类种类的72%,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8种,北京市一级保护鸟类21种;有植物1017种,占全市植物种类的48.7%。


发现


立交桥下、现代建筑外侧雨燕筑巢


自从雨燕返京,每天清晨六七点钟、傍晚五六点钟,翩翩飞舞的雨燕便成为北海公园五龙亭上空的主角。清晨,它们伴着朝阳离巢、傍晚在夕阳和白塔的映照下归巢,叽叽喳喳的鸣叫声给北海公园增添了不少跃动的氛围。


五龙亭中间的亭子顶中央盘旋着一条“玉龙”,龙爪和龙须处形成大大小小很多缝隙,卓小利告诉记者,这些缝隙是雨燕天然的家。只见雨燕“嗖”地从空中以俯冲的姿态冲进五龙亭的“家”,脑袋先探进巢穴,然后小小的身体才慢慢挤了进去。


也许“家”不够大,记者看到一团絮状物被雨燕从巢穴中挤了出来,卓小利将这小团东西拿在手中,仔细看了看告诉记者,雨燕筑巢的材料都是从空中直接衔的,衔到什么就用什么,所以成分很复杂,比如这团巢材就包括头发、草、羽毛等。


卓小利还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如今,在天宁寺桥桥下、西直门立交桥桥下、北大博雅塔等地方,都发现了不少北京雨燕巢。在立交桥桥下缝隙、现代建筑外侧适合筑巢的犄角旮旯儿,雨燕们正在搭建新的“生活圈”。


这群城市的精灵们,也似乎学会了“随遇而安”。


■ 北京“土著生物”档案


古柏林里的夜行动物


长耳鸮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喜欢栖息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等各种类型的森林中,也出现于林缘疏林、农田防护林和城市公园的林地中,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四九城到底哪里吸引了长耳鸮?


观鸟爱好者、生态学研究者朱雷告诉记者,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大量的古建筑和皇家园林,比如五坛八庙颐和园,再如“里九外七皇城四”这样全国独一份儿的城门及其配套建筑,以及圆明园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北京的长耳鸮最喜欢古柏林,每年冬天,都有长耳鸮从遥远的东北迁来,在北京城里的天坛、国子监等地的柏树林中栖息、越冬。”图/视觉中国


古老京城的“精灵”


北京雨燕是普通雨燕的一个亚种,属于雨燕目雨燕科,比常见的燕子体形稍大,羽毛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它们外观呈流线型,飞行速度极快,而且是著名的食虫益鸟。


1870年,英国博物学家斯温侯首次在北京采集到普通雨燕的亚种标本。全世界以“北京”为模式产地的野生物种非常少,因此北京雨燕属于北京的标志性物种。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妮妮”的原型之一,正是北京雨燕。


在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里,雨燕很容易找到合适的筑巢地,与建筑和人和谐相处。最近人们发现,北京雨燕也在适应环境的改变,在立交桥的桥洞缝隙里、在现代高楼建筑的房檐下也出现了它们栖息的身影。图/沈越


胡同里的“气鼓子”


北方狭口蛙体形较小,头较宽,吻短而圆,前肢细长,后肢粗短,皮肤厚而较光滑,体背呈棕褐色,腹部色浅。北方狭口蛙不善于跳跃,多爬行,以各种昆虫和树根、花草的花、叶为食,繁殖季节很短,常在7-8月间暴雨后的夜晚出现。


北京动物学会理事李兆楠介绍,“小时候我家住胡同,距北护城河得有1公里的距离,在每年夏季第一场大雨后,便能听到胡同里的蛙叫。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它叫北方狭口蛙。当用手指敲击它背部的时候,它便逐渐涨大,在民间落得一个‘气鼓子’的俗名。”李兆楠说,多年以前北京街头巷尾很多地方都是土路,一到雨季北方狭口蛙便从土里出来,利用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迅速交配繁殖,它的卵发育速度极快,两周左右即可发育成蛙。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影(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本文标题和链接】燕窝哪里有名(燕窝从哪里买比较正规) http://www.hzhe123.cn//n/163370.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