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时安南国在哪里(南国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summer 时间:2023-06-18 10:41:3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明朝时安南国在哪里(南国指的是现在的哪里),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304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3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明朝时安南国在哪里(南国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文章目录:

历史上的南国指哪里

南国即今四川省南充市,最早历史记载为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南国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南充市朱德故居仪陇县金城山有一颗高树龄的红豆杉,这棵红豆树已有500多年史,树高20米、根部直径1米左右,绿叶葱郁,高大挺拔。


历史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 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东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 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清代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 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 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53年撤剑阁专区,划阆中县隶属。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1年1月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广东省湛江市代管县级市----廉江市简介

廉江市,广东省湛江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北部,与广西接壤,濒临北部湾,地域总面积283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1°25′至21°55′,东经109°45′至110°30′。1914年复称廉江县。1993年撤县设市。


廉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盛产水果,号称百果之乡;是广东40个产粮大县中表现较突出的县级市;是粤西唯一一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工业类别齐全,尤以电饭煲产业表现突出,其电饭煲产量占全国3成以上,是“中国电饭煲之乡”


廉江境内多代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种众多,素有“花岗岩王国”之称,储藏量达200亿立方米。境内北部的塘蓬金银矿又是广东省“八五”计划开发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全国闻名的鹤地水库,储水量达12亿立方米,水面积122平方公里。



  • 中文名称


  • 廉江市


  • 外文名称


  • Lianjiang City


  • 行政区类别


  • 县级市


  • 所属地区


  • 广东省湛江市


  • 下辖地区


  • 3个街道、18个镇


  • 政府驻地


  • 罗州街道


  • 电话区号


  • 0759


  • 邮政区码


  • 524400


  • 地理位置


  • 雷州半岛北部


  • 面 积


  • 2835平方公里


  • 人 口


  • 150.32万


  • 方 言


  • 涯话、粤语、黎话、海话等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或热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


  • 塘山岭、人民公园、鹤地水库、高桥红树林、良垌文笔塔


  • 机 场


  • 粤西国际机场、湛江机场


  • 火车站


  • 廉江站、河唇站


  • 车牌代码


  • 粤G


历史沿革


秦属象郡地;汉属合浦县地。


晋属高凉郡高凉县地;南朝宋、齐,属高凉郡罗州县地。南朝梁、陈,为罗州高兴郡石龙县地。


隋朝,仍属高州高凉郡石龙县地。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析石龙县建石城县,属罗州(注:罗州城遗址在河唇镇龙湖村东侧,面积约6万平方米。此遗址布局有仿唐代长安城的明显迹象。1962年,此城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时,在县境之西及西南同时建招义、零绿两县。唐天宝元年,招义县改为干水县,此县名即为石城县之始。)公元623年(唐朝武德六年),罗州徙治石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为濂江县。


972年(宋太祖开宝五年)废罗州并废濂江、干水县;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复析置石城县。元朝,属化州路。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化州府。1374年(洪武七年)属化州。1376年(洪武九年)属高州府。清朝,属高州府。


1912年(民国元年)至3年,属高州道。1914年(民国3年),改石城县为廉江县,属高州道。1920年(民国9年),废除道制,仍属高州善后处。1923年(民国12年),属高雷廉钦琼崖罗阳八属联军总指挥部。1926年(民国15年),八属联军全部覆灭后,属广东南路行政公署。1936年(民国25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区公署。1949年(民国38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属广东省第十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1月11日,廉江县城解放,属广东南路专员公署。1950年9月,属高雷专区。1952年11月,属广东粤西行政区。1956年2月,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县合并为雷北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1960年11月,雷北县易名为雷州县,届广东湛江专区。1961年3月,撤销雷州县,恢复廉江、遂溪、海康三县。按原县区域分治和归属。1978年9月,属广东省湛江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9月,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属湛江市。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廉江撤县设市(二类市)。归广东省直辖,并委托湛江市代管。


名胜古迹


廉江新八景



廉江市风光


鹤地晴波——鹤地水库。中国十大水


库之一,雷州半岛农业灌溉用水重要


红树绿韵——高桥红树林。中国大陆最大的红树林连片生长基地,重要的国际海洋生态湿地。


塘山龙吟——塘山岭生态公园。塘山岭生态公园位于市区北部,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一场所。


双峰藏幽——双峰嶂。双峰嶂为湛江市第一高峰,双峰嶂上的民族村也颇为具特色。


九洲丽影——九洲江。湛江市境内第一长河。


谢鞋野荔——谢鞋山。


长青鸣翠——长青水库。


龙飞古寺——龙飞嶂。


石城八景


廉江市历史形成的自然景观有“石城八景”,即建山叠嶂、崎岭重关、双溪拖练、三合温泉、文峰耸翠、石室堆琼、龙湖古州、松明石井。



千百年来,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河唇龙湖的唐朝罗州故城遗址,残垣犹存,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山鲫鱼塘大坝革命纪念地——粤桂边纵队成立大会旧址,是缅怀先烈和教育后代的革命圣地。明朝以来,文人墨客先后评定和考证过的旧志八景有:谢建烟晴,崎岭重关,双溪拖练,三合温泉,文峰耸翠,石室堆琼,石城环绕,望恩雨露。还有罗州四景:建山览秀,石门阅海,松明怀古,东林憎话。


山嶂、水库、海滩、花岗岩、红树林被誉为廉江旅游资源中的“五朵金花”。就是这“五朵金花”把廉江装扮得格外娇娆,形成了鹤地水库、双峰嶂、龙营围、长青水库、高桥红树林(中国最大片的成片红树林)等极具综合开发价值的大型风景旅游区。这些景区的自然景观极富浓郁的南国山光水色。


鹤地水库是中国十大水库之一,由其引发和哺育的雷州青年运河闻名全国。水库面积140多平方公里,汇水面积达1440平方公里,号称“人造海”。


双峰嶂东拥形似仙人端坐的仙人嶂,西抱酷像一尊巨大睡美人塑像、头上高挽发髻、斜躺丰腴身躯的婆髻嶂,绵延数十公里。


可利用双峰嶂上鹿鸣坑水库发展水上项目;利用景区内丰富的人造林海开辟狩猎场;利用山上丰富的花岗岩石建造雕像和碑林;利用奇峰建造过山索道,增设过山客车等等,添加人文景观,将“双峰嶂景区”开发成为大型游览景区和避暑山庄。


谢鞋山荔枝


谢鞋山位于廉城东6公里处,因三山相连,形似狮子,故称狮子山。该山面积1500多亩,现存原始林木1500多亩,最高峰海拔108米。据石城县志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村民杨钦上京考试,高中进士,官至翰林编修,有功于朝。辞官返乡时,蒙皇帝赐鞋一双,回家后便把狮子山改名“谢鞋山”。同时,在山顶建造书房,会友吟诗,研究文史,欢度晚年。山顶上还遗留有天然石椅一张,人称“翰林椅”。杨钦逝世后,乡亲们敬仰其人,更爱其山,严立乡规,禁山护林。因此千百年来,此山原始林木完好无损。


谢鞋山的最大特色,就是保存了中国内陆惟一仅存的百亩连片的野生荔枝林。据科普作家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介绍,“荔枝原产于中国,是中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


中国最辣的辣椒产地在哪?南国悬空寺与南国天池在哪?

天等游记(散文)


r

天等是广西的一个县份,隶属于崇左市(原南宁地区),位于桂西南部,靠近越南国,与大新(德天瀑布)、隆安(龙虎山)、靖西(通灵大峡谷)、平果(平果铝业)、德保(矮马)、田东(敢壮山)等县接壤,面积2159平方公里,人口45万左右,其中壮族人口占近99%。天等“老(老区)”、“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边区)”、“山(山区)”四字俱全。


r

天等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是“天下第一辣”、“广西辣椒王”——天等指天椒的产地,是全国主要的锰矿产地之一;风景秀丽、山美水美,著名景区有号称“南国悬空寺”的万福寺、号称“南国天池”的龙角天池,以及独秀峰(影片《杜鹃声声》的外景地)、百感岩、江海崖等;地灵人杰、俊才辈出,是台湾著名歌星赵传(代表作有《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是一只小小鸟》等)的故乡,风靡全国、遍布天下的“桂林米粉”快餐连锁店也是由天等人开的。


r

前两天,应朋友黄定颖的邀请,我特地前往天等考察和游览。广西90个市县我曾去过60个左右,可是天等竟没去过,这次算是又填补了一个空白。我见识了中国“辣椒王”的正能量,也欣赏了两大景区“南国悬空寺”与“南国天池”的精彩呈现。


r


r

[天等县城风光1]


r


r

[天等县城风光2]


r


r

[天等县城夜景]


r

1/“中国辣椒王”——天等指天椒


r

天等指天椒椒果小朝天,肉厚皮薄,色泽鲜红,辣汁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曾荣获1983年国家外经贸部“优质产品”的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辣”而名扬海内外,本人也早已久闻大名。现当地厂家开发出了6种不同味道的产品:蒜蓉味、豆豉味、酸梅味、柠檬味、山黄皮味、泡指天椒等,品尝起来各有千秋。


r

既然名为“天下第一辣”,自然并非浪得虚名,确实辛辣异常,就连我这个号称很能吃辣椒的湖南人也是吃得舌头发麻、嘴巴嘘嘘、全身发热、大汗淋淋、胃口大开,大呼“过瘾”。要是没有胃口的人,吃上几口天等指天椒,一定马上就有胃口了。


r

指天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1493年传入欧洲。16世纪末作为一种观赏的花卉被引进中国,但尚未用于饮食。明朝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中,有指天椒在中国最早的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r

指天椒传入中国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云贵、两广生根发芽;另一条是走黄金古道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甘陕,在西北栽培。中国最先开始食用指天椒的便是贵州及其相邻桂、滇地区。清朝康熙年间,指天椒曾在贵州“土苗用以代盐”,担当了替代食盐的任务。清朝乾隆年间,贵州、云南、湖南和广西等地开始大量食用指天椒。


r

天等野生指天椒的椒果个个朝天生长,其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指天椒。它的科属为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为番椒、辣茄、唐辛。据史料记载,指天椒在明朝由广东沿海传入天等,种植历史有300年以上。古代由于食盐缺乏,价格很贵,普通家庭买不起,所以就用指天椒代替食盐。天等指天椒曾长期生产规模很小,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鲜椒供家庭自用为主,品种是小米椒。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指天椒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自1974年以来,该县先后引进天指Ⅰ号、天指Ⅱ号、满天星、正椒12号、红利和天使6号等品种,质量、产量均大幅度提高,名声也迅速广播。


r


r

[天等指天椒1]


r


r

[天等指天椒2]


r

2/“南国悬空寺”——天等万福寺


r

在天等县向都镇郊北1华里的琅山,该山形状独特,孤峰挺拔,直插云霄,圆如卓锥,树木苍翠,高约 60米、腰径约50米,也是一座典型的“独秀峰”。


r

更特别的是,在该山上建有一座非常奇特的寺庙,远远就能看到。该寺宇依山建造,沿凹洞自下而上,亭台阁榭层层叠叠,云梯天桥跨空曲环,险中有险,奇上加奇。寺名叫万福寺,是广西较有名的石窟寺,也是广西唯一的悬空寺,在整个中国也是少见的,被美称为“南国悬空寺”。1997年提升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打算申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

早在1637年秋,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来到此地,并游览了琅山。他在其杰出的《徐霞客游记》一书里写道:“夫此一山,圆如卓锥,其上中空外透,四面成门,堂煌曲室,夹榭飞甍,靡所不备。”他所说的“夹榭飞甍”,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建筑在平台上的有飞檐瓦脊的敞屋”。很明显,明末崇祯年间琅山上就已建有庙宇。徐霞客所看见的“夹榭”,实际上就是后来万福寺的雏形。


r

但是,万福寺的命名和寺院整体的建成,当在清朝康熙年间。现存的刻在寺洞内崖壁上的《万福寺碑》最早有“万福寺”这个名称;碑上有“今于独秀山建创寺宇告成”的记载,碑立时间是“康熙十一年孟春念六日”即公元1672年农历正月廿六日。因此后人说万福寺建筑“始于明崇,扩于清康(见1995年《重修万福寺碑记》)是正确的。


r

寺庙是佛教徒和尚僧人敲钟诵经做法事的地方。佛教在唐宋时期传入广西,桂林、全州等汉族聚居地很快成为广西古代佛教中心。宋、元、明时代,佛教影响已扩散到桂南、桂西地区,这些地方逐渐出现了零星寺院。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向武州(当时管辖天等的地方政府)世袭土官黄玉极、黄道辉掌印,因为他们的先祖黄志威是湖南州府零陵县人,宋朝时随狄青征侬(侬志高,壮族农民起义领袖)而来,信奉佛教。而万福寺就是在黄玉极父子的支持下修建起来的。


r

该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文武殿、观音阁、如来庙、云梯及天桥等,颇具民族风格。寺内塑造有释迦牟尼、如来佛、弥勒佛、观音菩萨等佛像和孔夫子、关公、岳飞等文武塑像。寺山分为文武、观音、如来三殿,称为“万佛洞天”,层层拔高。有意思的是,这里各佛的相貌,并不是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见到的庄严肃穆、完全一个模样,而是按照当地人的面目来塑造的,因此并不庄严、肃穆,而是很质朴、亲切。


r

这些建筑造型美观,结构坚固,云梯曲折,栏杆逶迤,叠层而上,直达山腰通洞。洞前石壁上用蚬木架一天桥,建于清朝初年,经300余年仍相当坚固。沿着云梯攀登,凭栏远眺,群峰竞秀,碧水萦洄,心旷神怡。朝下看则足底生云、两股战战。毕竟它是悬空架在数十米的高处,俯视鸟瞰,能不让人脚软心跳?洞顶右侧石壁上,刻有“南疆永固”四个大楷书,各一平米见方,系民国时期当地著名石匠制作。能在如此高的地方仅靠绳索悬挂,精心认真刻凿数十日,真是令人佩服。


r

该山该寺是中空的,整个山峰底下全是岩洞,深黑不见底,神秘莫测。从寺的顶部可以穿洞而过,故号称“穿洞”,风从洞里畅然穿越,非常凉爽有力,是避暑消夏的最佳之地。穿过洞口,见后面山壁,断壑斜晖,倒树外垂,岩石峥嵘,气势非凡;山下远处是田野旷然、阡陌纵横,庄稼葱绿、生机无限,以及村落素朴、炊烟袅袅、杨柳依依、小河蜿蜒,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r

在这高险幽静的洞府中,曾高挂一座大鼎钟,守庙人朝暮敲击,钟声轻扬,颇有庄穆神寂之感。清朝乾隆年间镇安府志编纂傅圣先生到此游览,夜夜听闻钟声,有感即彻霄赋诗云:“洞府烟霞外,层峦耸碧空。夜深天籁寂,钟声出云中。”


r

万福寺建成至今已历300多年沧桑,却整体保留得比较完好。这是因为:1、该寺依傍山洞而建,山体崖壁挡住了寺院的大部分,免遭风雨侵蚀;2、该寺长期住有和尚,平常加于管护;3、该寺就在州署、县衙附近,是当地主要风景点,一些较开明的地方官员很重视维修它,遂使其能巍然屹立到今天。


r

寺文物颇多。寺门两柱镶有这样一副楹联:“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不知何朝何人所撰所书所刻。山上寺内还留有不少历代文人墨客的真迹石刻。


r

黄道辉侄孙、向武土州第25任土官黄焕章曾登临万福寺,题留一首诗:“名山千劫快同登,直上瑶台最高层。洞府莺花红日丽,仙山楼阁碧云蒸。名山好似前溪水,静意还同古佛灯。此际凭临多逸兴,联吟好句让良朋。”清代“田阳游客”游了万福山,赞叹曰:“遐想当年(万福寺)盛修之始,究不知若何美丽,若何壮观也。”山左济南游客邹平、成兆豫在寺中题诗所写的序言中也说:“美哉,万福!远玩之而秀挺,近观之而玲珑。台榭点缀人巧,石室造化天工。幽阁清旷,仿佛仙家之迹;离奇磈礧,依稀鹫岭之形。”吕孟禧所著《广西名胜纪游》一书中,赞誉万福山为埋藏于桂西群山中的一座小巧玲珑的幽宫。


r

万福寺还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XX同志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武装运动、创建军队、发动起义,1927年3月13日曾召集向都中心县委书记陈鼓涛、县苏维埃主席林柏等人在该寺里开会,部署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当夜落宿于此,在一岩石板上酣然入梦,今人称之为“邓公床”,他日还可建为“邓XX故居”。


r


r

[万福寺全景]


r


r

[“南疆永固”摩崖石刻]


r


r

[邓公床]


r

3/“南国天池”——天等龙角天池


r

龙角天池位于天等县城东南部的天等镇仕民村龙角屯,距县城约5.8公里,离天等到大新二级公路约3.5公里。天池在该村后面的高山之中,周围全是石山包围,海拔当有数百米,水均深十余米,水面数百亩,池水清澈碧绿、泱泱荡荡,水温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水位平稳,历年大旱不干涸、久雨不外溢,确是一大奇观。碧水平坦如镜、宽阔封闭,倒映蓝天白云、秀峰奇石,小鸟吟唱,环境幽僻,风景如画,凉风习习,令人沉静。“高山出平湖”,美不胜收,人称“南国天池”,绝对是名副其实。


r

龙角天池有三奇:


r

一奇“石山悬水”。天等属石灰岩地区,而天池在石灰岩地区是罕见的,在广西也是独一无二。龙角天池比龙角屯高出50多米,平均水深15.1米,最深处达37米,的确是高高“悬挂”在龙角屯的头上。


r

二奇“天上来水”。龙角天池四周环山,没有水源,也没有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那样有积雪可化,然而它却能久旱不涸、大雨不溢,水位上下浮动相对保持在1米左右。湖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r

三奇“纯净仙水”。这座天然湖泊的水质十分洁净。站在岸边一看,蓝湛湛、清悠悠;沿岸水浅处,清可见底。捧起池水来喝一口,清凉中带一丝甜味,沁人肺腑。纵有大雨山洪暴发,湖水丝毫不浑,清澈如故。平时水面静如明镜,清风徐来,泛起丝丝涟漪,更是动人。


r

据说龙角天池还有第四奇:池中盛产一种淡水鱼类,肉质嫩滑,色泽雪白,清香甜美,非常可口。


r

广西名人对龙角天池颇多赞咏。


r

曾任区政府秘书长、政协副主席、书协主席的书法家、诗人钟家佐游罢天池,诗意涌发,挥毫赋一首词《水调歌头·龙角天池》:“天等出奇景,龙角护瑶池。壮乡十载行遍,片弄惜来迟。果见波光潋滟,吞吐风云一角,日月共奔驰,山海相依恋,绰约露仙姿。水澄清,峰凝碧,树含滋。江山焕采,春风吹处绽生机。一扫千秋荒旱,四野甘霖润泽,花树正宜时。僻壤成形胜,天地本无私。”


r

曾任区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文联主席的作家潘琦也有诗赞龙角天池:“千重岭,万重山,谁见过大石山中碧水深潭?谁见过鲤鱼游过青石岩?谁见过头顶湖水无忧患?谁见过千年池水永不干?高山平湖,天池奇观。清澈碧绿,波光闪闪。恰似一位仙女飘然群山间,揭开她美丽神奇的面纱,解读她奥秘圣洁的笑脸。八桂大地添异彩,龙角天池奇山秀水美景天下传。”


r


r

[美丽的龙角天池]


天等游记(散文)


r

天等是广西的一个县份,隶属于崇左市(原南宁地区),位于桂西南部,靠近越南国,与大新(德天瀑布)、隆安(龙虎山)、靖西(通灵大峡谷)、平果(平果铝业)、德保(矮马)、田东(敢壮山)等县接壤,面积2159平方公里,人口45万左右,其中壮族人口占近99%。天等“老(老区)”、“少(少数民族地区)”、“边(边区)”、“山(山区)”四字俱全。


r

天等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是“天下第一辣”、“广西辣椒王”——天等指天椒的产地,是全国主要的锰矿产地之一;风景秀丽、山美水美,著名景区有号称“南国悬空寺”的万福寺、号称“南国天池”的龙角天池,以及独秀峰(影片《杜鹃声声》的外景地)、百感岩、江海崖等;地灵人杰、俊才辈出,是台湾著名歌星赵传(代表作有《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我是一只小小鸟》等)的故乡,风靡全国、遍布天下的“桂林米粉”快餐连锁店也是由天等人开的。


r

前两天,应朋友黄定颖的邀请,我特地前往天等考察和游览。广西90个市县我曾去过60个左右,可是天等竟没去过,这次算是又填补了一个空白。我见识了中国“辣椒王”的正能量,也欣赏了两大景区“南国悬空寺”与“南国天池”的精彩呈现。


r


r

[天等县城风光1]


r


r

[天等县城风光2]


r


r

[天等县城夜景]


r

1/“中国辣椒王”——天等指天椒


r

天等指天椒椒果小朝天,肉厚皮薄,色泽鲜红,辣汁十足,醇香浓郁,品质独特,曾荣获1983年国家外经贸部“优质产品”的称号,被誉为“天下第一辣”而名扬海内外,本人也早已久闻大名。现当地厂家开发出了6种不同味道的产品:蒜蓉味、豆豉味、酸梅味、柠檬味、山黄皮味、泡指天椒等,品尝起来各有千秋。


r

既然名为“天下第一辣”,自然并非浪得虚名,确实辛辣异常,就连我这个号称很能吃辣椒的湖南人也是吃得舌头发麻、嘴巴嘘嘘、全身发热、大汗淋淋、胃口大开,大呼“过瘾”。要是没有胃口的人,吃上几口天等指天椒,一定马上就有胃口了。


r

指天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是印第安人最重要的一种调味品。1493年传入欧洲。16世纪末作为一种观赏的花卉被引进中国,但尚未用于饮食。明朝高濂的《遵生八笺》(1591年)中,有指天椒在中国最早的记载,“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r

指天椒传入中国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在云贵、两广生根发芽;另一条是走黄金古道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甘陕,在西北栽培。中国最先开始食用指天椒的便是贵州及其相邻桂、滇地区。清朝康熙年间,指天椒曾在贵州“土苗用以代盐”,担当了替代食盐的任务。清朝乾隆年间,贵州、云南、湖南和广西等地开始大量食用指天椒。


r

天等野生指天椒的椒果个个朝天生长,其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的指天椒。它的科属为茄科1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为番椒、辣茄、唐辛。据史料记载,指天椒在明朝由广东沿海传入天等,种植历史有300年以上。古代由于食盐缺乏,价格很贵,普通家庭买不起,所以就用指天椒代替食盐。天等指天椒曾长期生产规模很小,以房前屋后零星种植、鲜椒供家庭自用为主,品种是小米椒。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指天椒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自1974年以来,该县先后引进天指Ⅰ号、天指Ⅱ号、满天星、正椒12号、红利和天使6号等品种,质量、产量均大幅度提高,名声也迅速广播。


r


r

[天等指天椒1]


r


r

[天等指天椒2]


r

2/“南国悬空寺”——天等万福寺


r

在天等县向都镇郊北1华里的琅山,该山形状独特,孤峰挺拔,直插云霄,圆如卓锥,树木苍翠,高约 60米、腰径约50米,也是一座典型的“独秀峰”。


r

更特别的是,在该山上建有一座非常奇特的寺庙,远远就能看到。该寺宇依山建造,沿凹洞自下而上,亭台阁榭层层叠叠,云梯天桥跨空曲环,险中有险,奇上加奇。寺名叫万福寺,是广西较有名的石窟寺,也是广西唯一的悬空寺,在整个中国也是少见的,被美称为“南国悬空寺”。1997年提升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打算申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

早在1637年秋,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来到此地,并游览了琅山。他在其杰出的《徐霞客游记》一书里写道:“夫此一山,圆如卓锥,其上中空外透,四面成门,堂煌曲室,夹榭飞甍,靡所不备。”他所说的“夹榭飞甍”,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建筑在平台上的有飞檐瓦脊的敞屋”。很明显,明末崇祯年间琅山上就已建有庙宇。徐霞客所看见的“夹榭”,实际上就是后来万福寺的雏形。


r

但是,万福寺的命名和寺院整体的建成,当在清朝康熙年间。现存的刻在寺洞内崖壁上的《万福寺碑》最早有“万福寺”这个名称;碑上有“今于独秀山建创寺宇告成”的记载,碑立时间是“康熙十一年孟春念六日”即公元1672年农历正月廿六日。因此后人说万福寺建筑“始于明崇,扩于清康(见1995年《重修万福寺碑记》)是正确的。


r

寺庙是佛教徒和尚僧人敲钟诵经做法事的地方。佛教在唐宋时期传入广西,桂林、全州等汉族聚居地很快成为广西古代佛教中心。宋、元、明时代,佛教影响已扩散到桂南、桂西地区,这些地方逐渐出现了零星寺院。到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向武州(当时管辖天等的地方政府)世袭土官黄玉极、黄道辉掌印,因为他们的先祖黄志威是湖南州府零陵县人,宋朝时随狄青征侬(侬志高,壮族农民起义领袖)而来,信奉佛教。而万福寺就是在黄玉极父子的支持下修建起来的。


r

该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文武殿、观音阁、如来庙、云梯及天桥等,颇具民族风格。寺内塑造有释迦牟尼、如来佛、弥勒佛、观音菩萨等佛像和孔夫子、关公、岳飞等文武塑像。寺山分为文武、观音、如来三殿,称为“万佛洞天”,层层拔高。有意思的是,这里各佛的相貌,并不是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见到的庄严肃穆、完全一个模样,而是按照当地人的面目来塑造的,因此并不庄严、肃穆,而是很质朴、亲切。


r

这些建筑造型美观,结构坚固,云梯曲折,栏杆逶迤,叠层而上,直达山腰通洞。洞前石壁上用蚬木架一天桥,建于清朝初年,经300余年仍相当坚固。沿着云梯攀登,凭栏远眺,群峰竞秀,碧水萦洄,心旷神怡。朝下看则足底生云、两股战战。毕竟它是悬空架在数十米的高处,俯视鸟瞰,能不让人脚软心跳?洞顶右侧石壁上,刻有“南疆永固”四个大楷书,各一平米见方,系民国时期当地著名石匠制作。能在如此高的地方仅靠绳索悬挂,精心认真刻凿数十日,真是令人佩服。


r

该山该寺是中空的,整个山峰底下全是岩洞,深黑不见底,神秘莫测。从寺的顶部可以穿洞而过,故号称“穿洞”,风从洞里畅然穿越,非常凉爽有力,是避暑消夏的最佳之地。穿过洞口,见后面山壁,断壑斜晖,倒树外垂,岩石峥嵘,气势非凡;山下远处是田野旷然、阡陌纵横,庄稼葱绿、生机无限,以及村落素朴、炊烟袅袅、杨柳依依、小河蜿蜒,大有“世外桃源”之感。


r

在这高险幽静的洞府中,曾高挂一座大鼎钟,守庙人朝暮敲击,钟声轻扬,颇有庄穆神寂之感。清朝乾隆年间镇安府志编纂傅圣先生到此游览,夜夜听闻钟声,有感即彻霄赋诗云:“洞府烟霞外,层峦耸碧空。夜深天籁寂,钟声出云中。”


r

万福寺建成至今已历300多年沧桑,却整体保留得比较完好。这是因为:1、该寺依傍山洞而建,山体崖壁挡住了寺院的大部分,免遭风雨侵蚀;2、该寺长期住有和尚,平常加于管护;3、该寺就在州署、县衙附近,是当地主要风景点,一些较开明的地方官员很重视维修它,遂使其能巍然屹立到今天。


r

寺文物颇多。寺门两柱镶有这样一副楹联:“文笔纪春秋万古纲常昭日月,武功扶汉宋两朝义勇壮山河”。不知何朝何人所撰所书所刻。山上寺内还留有不少历代文人墨客的真迹石刻。


r

黄道辉侄孙、向武土州第25任土官黄焕章曾登临万福寺,题留一首诗:“名山千劫快同登,直上瑶台最高层。洞府莺花红日丽,仙山楼阁碧云蒸。名山好似前溪水,静意还同古佛灯。此际凭临多逸兴,联吟好句让良朋。”清代“田阳游客”游了万福山,赞叹曰:“遐想当年(万福寺)盛修之始,究不知若何美丽,若何壮观也。”山左济南游客邹平、成兆豫在寺中题诗所写的序言中也说:“美哉,万福!远玩之而秀挺,近观之而玲珑。台榭点缀人巧,石室造化天工。幽阁清旷,仿佛仙家之迹;离奇磈礧,依稀鹫岭之形。”吕孟禧所著《广西名胜纪游》一书中,赞誉万福山为埋藏于桂西群山中的一座小巧玲珑的幽宫。


r

万福寺还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地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XX同志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武装运动、创建军队、发动起义,1927年3月13日曾召集向都中心县委书记陈鼓涛、县苏维埃主席林柏等人在该寺里开会,部署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工作。当夜落宿于此,在一岩石板上酣然入梦,今人称之为“邓公床”,他日还可建为“邓XX故居”。


r


r

[万福寺全景]


r


r

[“南疆永固”摩崖石刻]


r


r

[邓公床]


r

3/“南国天池”——天等龙角天池


r

龙角天池位于天等县城东南部的天等镇仕民村龙角屯,距县城约5.8公里,离天等到大新二级公路约3.5公里。天池在该村后面的高山之中,周围全是石山包围,海拔当有数百米,水均深十余米,水面数百亩,池水清澈碧绿、泱泱荡荡,水温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水位平稳,历年大旱不干涸、久雨不外溢,确是一大奇观。碧水平坦如镜、宽阔封闭,倒映蓝天白云、秀峰奇石,小鸟吟唱,环境幽僻,风景如画,凉风习习,令人沉静。“高山出平湖”,美不胜收,人称“南国天池”,绝对是名副其实。


r

龙角天池有三奇:


r

一奇“石山悬水”。天等属石灰岩地区,而天池在石灰岩地区是罕见的,在广西也是独一无二。龙角天池比龙角屯高出50多米,平均水深15.1米,最深处达37米,的确是高高“悬挂”在龙角屯的头上。


r

二奇“天上来水”。龙角天池四周环山,没有水源,也没有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那样有积雪可化,然而它却能久旱不涸、大雨不溢,水位上下浮动相对保持在1米左右。湖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r

三奇“纯净仙水”。这座天然湖泊的水质十分洁净。站在岸边一看,蓝湛湛、清悠悠;沿岸水浅处,清可见底。捧起池水来喝一口,清凉中带一丝甜味,沁人肺腑。纵有大雨山洪暴发,湖水丝毫不浑,清澈如故。平时水面静如明镜,清风徐来,泛起丝丝涟漪,更是动人。


r

据说龙角天池还有第四奇:池中盛产一种淡水鱼类,肉质嫩滑,色泽雪白,清香甜美,非常可口。


r

广西名人对龙角天池颇多赞咏。


r

曾任区政府秘书长、政协副主席、书协主席的书法家、诗人钟家佐游罢天池,诗意涌发,挥毫赋一首词《水调歌头·龙角天池》:“天等出奇景,龙角护瑶池。壮乡十载行遍,片弄惜来迟。果见波光潋滟,吞吐风云一角,日月共奔驰,山海相依恋,绰约露仙姿。水澄清,峰凝碧,树含滋。江山焕采,春风吹处绽生机。一扫千秋荒旱,四野甘霖润泽,花树正宜时。僻壤成形胜,天地本无私。”


r

曾任区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文联主席的作家潘琦也有诗赞龙角天池:“千重岭,万重山,谁见过大石山中碧水深潭?谁见过鲤鱼游过青石岩?谁见过头顶湖水无忧患?谁见过千年池水永不干?高山平湖,天池奇观。清澈碧绿,波光闪闪。恰似一位仙女飘然群山间,揭开她美丽神奇的面纱,解读她奥秘圣洁的笑脸。八桂大地添异彩,龙角天池奇山秀水美景天下传。”


r


r

[美丽的龙角天池]


【本文标题和链接】明朝时安南国在哪里(南国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http://www.hzhe123.cn//n/163879.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