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是指哪些省-(江南是什么意思)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summer 时间:2023-06-18 21:36:48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江南是指哪些省-(江南是什么意思),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6128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41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江南是指哪些省?(江南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

何处是江南


在中国,似乎还没有一个地区能够像江南一样,获得如此多的文人雅士的青睐。千百年来,一直有人赞美它、歌唱它。从唐代诗人白居易深情吟唱《忆江南》起,江南的名声,经历代传颂,家喻户晓。江南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山清水秀、诗李簪缨、富贵温柔。


然而,何处是江南?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多被人间作画图》一书中,笔者试图对江南市镇作一些梳理和钩沉。


时光回到二十年前。新世纪第一个农历桃花三月天,在水乡小镇西塘,一场特种邮票的首发仪式举行。这组一套六枚的《水乡古镇》邮票,静静地展示了中华大地江南区域内六个古镇的风貌:江苏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县甪直,浙江桐乡乌镇、湖州南浔、嘉善西塘。这六个古镇,所代表的是以太湖流域河网地带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传统市镇的面貌。事实上,在苏南与浙北,这样的市镇,又何止六个?江苏的震泽、平望、枫桥、黎里,浙江的塘栖、双林、菱湖、王店、濮院等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江南传统市镇。它们依河而建,街市房屋、水埠码头、过街骑楼、石桥古树,乃至民情风俗、风味小吃等,都表现出一格的风致。


江南市镇,缘何形成?从政区沿革来看,江南是一个标志地理方位的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指不同。秦汉时期,江南主要指洞庭湖南北地区,南到南岭一线,北界也并不以长江为限。唐贞观元年(627年),在中央政府与地方州郡之间设立监察区,称为道,分天下为十道。所设江南道,将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囊括了进去。宋代改称监察区为路,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全国设十五路,主要以唐后期江南西道的地域设置江南路。天禧四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西两路。其中的江南西路后来逐渐被简称作江西路,就是后来的江西省。今天的安徽、江苏两省长江以南地区,大部分都在当时江南东路辖境。元灭宋后,依历次军事征服用兵的范围设置了十大行省,原宋代江南东路辖地大多被划入江浙等处行省。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在南京应天府建都,将其周围十四个府州设为直隶。后朱棣迁都北上,在北京周围同样设置直隶府州,称北直隶,于是将以南京为中心的十四个府州称为南直隶。清朝建立后,南京留都地位不再,于顺治二年(1645年)在原南直隶之地设置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就是习称的江南省。后又因江南省辖地过于辽阔,分拆成江南左、右两个布政司,后改江南左布政司与右布政司为江苏布政司与安徽布政司,加上原来江南西路之简称江西省早已固化,从此,江南从大政区地名中消失了。


那么,我们所说的江南,又是指哪一个地区呢?它是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域,是近五六百年来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概念。


秦汉以后,长江下游地区缓慢而又持续地得到开发。东晋时期,中央政府为避北方战乱,第一次从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将首都建在今天的南京,于是,长江下游流域得到迅速开发,成为农业生产的一个中心。到隋朝开通了大运河以后,长江以南地区日渐发达,长江流域的粮食财赋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北方。到唐代,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的繁盛富庶已经表现出来。诗人韩愈说:“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之八九。”虽不排除文人夸大成分,但至少说明江南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到了引人瞩目的程度。不仅如此,唐人在描绘宁夏平原风光时,也用上了“塞北江南”一词,从此以后,说到江南,人们就联想起秀美的山水、富饶的经济,以及发达的文化。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遂成全国经济最为繁盛的地区,时人称“苏湖熟,天下足”。这个地区同时也就成为帝制国家财赋所出的重地。


南宋以后,狭义江南的地域范围慢慢清晰起来。明代大学士丘濬接着唐代韩愈“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之八九”的话说道:“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之十九。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这里所说的五郡,相当于今日的苏州、上海、常州、嘉兴、湖州。这五府环绕太湖,基本上相当于太湖流域。有些人并不拘泥于以环太湖诸府来做观察,将镇江府和杭州府也加入进去,把七府当成一个整体。这一局面的形成,既是南宋末年国家赋税制度影响所致,更在于这些州府经济最为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之所在。因此,江南,已经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经济区域的概念了。正因为此,学术界在考察明清以来的经济地理时,就按地理上的完整性、区域内部不同地方经济水平的接近以及经济联系的紧密性等标准,将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再加上江宁府,视作一个完整的区域——狭义的作为经济地理区的“江南”。


近代以后,情况略有变化。对外通商口岸开辟后,原先依靠运河水网的经济体系逐渐被海运取代,上海崛起,取代苏州成为江南的中心城市。至此,江南地区,便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港口都市上海在经济、文化上对周边辐射所及的范围。时至今日,这里仍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对非学者而言,人们所理解的江南,更是从诗歌里、从辞赋里、从画景里读到的江南。如“银涛无际,玉山万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许多诗词都以“江南”为题,“望江南”“忆江南”“江南好”等甚至成为词牌名。大诗人白居易《忆江南》其二云: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春光正好,何不赴江南。


《光明日报》( 2020年03月21日09版)


江南,它到底在哪里?

所谓“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可以说江南就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富有诗意的生活区域,也是隋唐以后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


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一个水乡的清秀姑娘撑一把油纸伞缓缓走在一座座桥上,远远望去,好像自己生活在水墨画中一般,大家都能构想出这样的江南图景。


但如果问一句:“江南到底在哪里?”却又很难说出一个具体的范围。


从地理意义上来理解,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意思。这是一个与“中原”、“江北”等相对应的地域名,大体上所指的是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吴越地带。


受长江和太湖流域等水体的滋润,这一带水土肥沃,百姓生活富裕,成为宜居的天堂。


自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为避让王位,而来到今天的吴地无锡,就开始了对江南文化的开发。


之后经过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宋靖康之乱等历史上发生的多次战乱之后,大量北人南渡,对江南文化的营造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唐朝时,设置过江南道。但这个江南道很大,包含现在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西,福建等部分地区。


许多人不知道,明朝时,甚至还有一个“江南省”的存在——辖下包含现在的江苏和安徽,到了康熙年间,由于江南省过于庞大和富庶,牵扯利益太多,于是被分解成了两部分,即现在的江苏和安徽。


江苏名字


无论是晋时山水诗的创始人谢灵运、天下第一行书的


唐代诗人杜牧《遣怀》写道:“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里的江南指的是扬州,可扬州却在长江的北面。


南方看扬州是北方,北方看扬州是南方。扬州从方言,到饮食,到建筑,尽是南北交界的特征。瘦西湖的五亭桥,是北方样子的桥洞,上面却是典型南方廊桥的特征。连扬州街头的小院,也多了几分京城四合院的元素,却又保持了南方门庭的精致雕刻。


在唐朝之后,扬州就逐渐成为江南地区的重镇,特别是明清时,其地位不亚于今天的上海。所以,才有了那句话: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所以,历史走到今天,中国人印象里的“江南”,不仅仅是地理上的长江以南,更是穿越了历史,带有时间轴的文化意义上的“江南”。


从徽州的山林,白墙,灰瓦,到秦淮河畔的灯火,歌舞,繁华;从太湖的烟波,浩渺,人家,到桃花坞里的胭脂,粉黛,桂花;


江南的概念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终极追求:天堂情结,江南是每个人都构想过的一个梦幻的栖息地——有一方小小的院落,院落中有一个不大的池塘,门外便是孩童间的欢声笑语,再望细雨中的孤影,正是你梦中的那个姑娘……



江南在哪里?为什么说浙江+苏南是一家?

江南到底在哪里?这是中国地理领域最经典的问题之一

如果从文化上回答,答案其实就是:江南民系地区,即吴语方言区,或曰吴越文化区,这个地区在明代之前属于“两浙”“江浙”行政区,我们可以称之为“大浙江”。


这是一个面积略范围大于今浙江省范围的区域


吴语方言区及周边省份地缘关系图


这里是,以浙江省为主体、并囊括部分周边地区的地理区域


注意,本文所说江南,不是方位意义的长江以南,也不是诗词歌赋歌颂的狭小的太湖平原。而是,以吴语为基础的文化区域的江南。


先秦吴越时代的江南

▲我国古代百越民族活动范围示意图


百家争鸣、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深深影响了今天的中国区域文化版图。比如,山东因有齐、鲁故地,而别称“齐鲁”;河北因有燕、赵故地而号称“燕赵”。江南吴语地区,曾有吴、越这两大古王国,所以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吴越文化”。


上古族群与族源太过复杂,我们不做详细考证,但大致可确定的是:吴、越有着共同的先祖,并与更南部的闽越、南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族群泛称“百越”)。


齐人、军事家孙武,就明确地说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孙子·九地》)吴国越国虽势不两立,但要是面临外部灾祸和敌人,也一定会同舟共济——这段论述证明了,吴越是同一根脉上发出的两朵花。


伍子胥也有过类似论述:“夫吴之与越也,接土临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语言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吕氏春秋》)


随着不同族群交融和文明进程发展,地域的吴越逐渐超越血缘族群,成为一个区域文化概念。从春秋到秦汉时期,吴越,已经不是血缘意义上的族群区域,而是拥有鲜明传统的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即吴越文化。


楚、干越、吴越地缘关系及互相关系图


以中原为发散地的中华文明,融合能力强大,但其伟大的魅力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输入中原思想的同时,还能让各地的风物民俗,得以不同程度的保留——吴越、巴蜀、齐鲁、秦晋、荆楚,像不同色泽的花瓣,盛开在一棵植株上。


在被中原文化影响的同时,吴越文化也对中原产生影响——在这种互相作用之下,古吴越完成化“华夏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更靠近中原腹地的楚,“华夏化”比吴越早,更偏离中原腹地的闽越(福建)、南越(两广)的“华夏化”比吴越稍晚。


古典江南:钱塘为轴,吴越合流

在遥远的年代,西湖一带距离海岸还很近——西湖的前身,本是一个海岸潟湖,随着人们不断加固防潮大堤,加上大自然泥沙堆积,海平面后来下降,曾经的海边变成了湖滨,今杭州滨湖路曾经也是海岸线,边上那道高高的海塘,因附近有“泉”(吴语“泉”音接近“钱”的发音),因而而得名“钱塘”。


杭州湾的历史变迁,


杭州湾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今天的海过去可能是陆地,今天的陆地过去可能在水下。杭州湾北岸,上海金山曾在水下;今天的萧山也是在近世形成的陆地。


汉时期杭州湾北岸水、陆形势图



这条叫“钱塘”的江,仿佛上苍的特意安排,成了吴与越,地理与文化的界限。


钱塘江之于江南,就像秦岭淮河之于中国,将江南之地分成了两种格局:钱塘江西北是河网密布的平原水乡,孕育了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等吴地明珠,是为苏南、浙西;江东南(包括钱塘江面)则是山环水绕、海岸曲折的丘陵河谷,孕育了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越地名城。


一侧是浙西(广义上包括苏南)为吴地,一侧是浙东,为越地——宋代苏南与浙江是一体的行政区,叫“两浙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地区。江南的两种格调,也因此而分为两种。因江而成的浙西、浙东,还形成了两种学术流派——浙西学派、浙东学派。


地理、文化因江而分野;省份,因这条江得名;省会前身杭州叫钱塘,也因这条江而得名。


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杭州仍是“县城级别”的钱唐县


杭州古城有个武林门,记述南宋临安城市地理的著作叫《武林旧事》——武林,这个霸气的名字,是古杭州的代称之一,据说源于钱塘城外的武林山。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


“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杭州老城东部有三条古河道,这是钱塘江古岸线不断变迁的印记


杭州,不仅是“武林”,更是“江湖”——江,是钱塘江;湖,是钱塘湖。西湖的放大版是太湖,太湖流域平原,杭州城市所处的杭嘉湖平原,是太湖平原的组成部门;钱塘江口的放大版是海湾,江海交汇喇叭口,它朝向的则是更广阔的大海。


从地理上说:杭州、苏州、上海等江南地区,都是太湖平原。


杭州、太湖平原、钱塘江与吴语区(江南)与中国的位置关系



这是一个背靠群山的“武林”之城,又是一个朝向大海的“江湖”之城。2000多年前,曾经的江与湖,纠缠在一起。宋代《淳祐临安志》说:


“西湖本通海,东至沙河塘,向南一岸皆大江也。故始皇缆舟于此。”

秦:会稽郡的钱唐县


苏州和绍兴,是文明发展早期的江南两个中心城市。春秋时期吴越争衡,前者国都在吴(今江苏苏州),后者的统治中心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首都一度北迁山东琅琊,但越国终于不能在中原立足,又退回江南,仍旧建都于吴(苏州)。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江南属于会稽郡,而会稽郡治在苏州。


当杭州城在摇篮中时,太湖平原中心苏州、江淮地区中心南京,早已繁荣多时。


东汉:吴郡的钱唐县


东汉时期,苏州和绍兴依然为中心,杭州处在边缘。会稽南部仍名会稽郡,治所也依旧在绍兴;而北部则分立为吴郡,治所仍在苏州。吴郡所辖的钱唐县便是今日杭州的前身(县治在灵隐山下),在吴会以钱塘江为界分治之后,钱唐县紧靠两郡分界线,不过是个处于边缘地带的蕞尔小县。


西汉时,江、湖淤积,江岸难移,江湖之间,终于有了一片相对开阔的陆地。“武林山”下的钱唐,开始成为会稽郡辖区的一处军事要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六朝南京秦淮河金粉满地时,钱塘江与西湖,还几乎是待开发状态。


地理环境在悄然变化:杭州逐渐崛起,其位于吴越交界地带的枢纽优势,开始显现。


隋唐时代,钱塘江流域的开发,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据《乾道临安志》卷一《城社》引《九域志》记载,“隋杨素创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县升级为州,后又升级为郡——隋代杭州城,终于拓展到今杭州市区。到隋炀帝,大运河又让杭州华丽转身,直通东都洛阳——交通动脉直接拉动了GDP的升级:“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隋书·地理志》)。


隋代:余杭郡的钱唐县


隋代:余杭郡设在钱唐县,苏州、杭州、绍兴江南三郡,呈现三足鼎立


县—州—郡,隋朝短短几十年,杭州完成了两级跳。唐袭隋制,杭州继续蜕变升级。唐宋之间的过渡时期,江南地区为吴越政权统治,都城设在杭州。


吴越三代五主,始终奉中原王朝为正统,始终未称帝,其政权可被视为“江南吴越自治区”。第一代吴越王钱镠,在其他各国纷纷热衷战争的情况下,他以保境安民为国策,让动荡中的江南和杭州,完成了华丽转身。


吴越国,奠定了江南文化地理的范围,其统辖区域,基本等于今苏南、浙江,及安徽部分区域,大致就是“吴语方言区”,也就是文化语境中的“江南”。


五代:吴越国的都城


五代时期,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到杭州,苏州、绍兴成为辅佐


总结一下:


江南文明早期,吴的中心在苏州;越的中心在绍兴;而唐宋以来,曾经的杭州,本是吴越两国或两郡的边缘,升级为吴越国的都城,成了整个大吴越,即江南的区域中心。


宋元江南:国家的天府

天府,天子的府库——除了成都、关中,太湖平原也是著名的天府之国。随着宋代经济中心完成难移,苏杭所在的吴越文化区,成为国家粮食、财税的支柱,江南一咳嗽,帝国必感冒。


北宋时,杭州城市面积首次超过昔日的六朝故地江宁(南京)、吴地中心平江(苏州),成为江南最大的城市。等到南宋建都临安(杭州),江南中心,又变成了全国最大的中心城市。


南宋官窑瓷器


▲南宋都城临安城平面图


从地方区域中心到全国最大的城市,两宋时期杭州完成蜕变。


明清江南:江浙分家,但文脉仍然一体

▲上图:宋代的两浙路,基本就是吴越或“江南”地区,当时浙西包括今太湖平原地区的苏南



杭州城: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不偏不倚,恰好在钱塘江与西湖间的节点上。


严格来说,古典的时代的杭州,并不在钱塘江流域。按照水文划分,杭州主城区属于太湖水系,西部主要河流是西溪,东部水系主要是大运河——这两条河构成了杭州城的母亲河。


▲太湖平原及周边地区地形遥感图


▲省界让太湖分属两省,而钱塘江的距离,让很多人误以为杭州城位于钱塘江流域,而实际上:杭州跟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上海同属太湖平原。


杭州与太湖平原、钱塘江的位置关系


流域水系图上可以看到,杭州城恰恰坐落在太湖平原南部——杭嘉湖平原的南缘,它紧贴着钱塘江,却要时刻防备这条脾气暴躁的猛兽。



因此:今天的浙江行政版图确立于明代此之前,苏南、上海、浙江及福建的一小部分


同属一个文化区,又被称为“吴越” “两浙” ,今浙江省则是部分区域被划出后留下的主体


有人曾问:浙江属于江南吗?江属于文化上的江南,毫无疑问!


▲宋代两浙路


▲元代江浙行省


▲明代浙江行政区


公元1366年


明朝将苏南湖州、嘉兴从原江浙行省中划出浙江


一个管辖十一府


杭州、嘉兴、湖州、严州(今杭州市西部)


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处州(今丽水)、金华、衢州


这个行政区形成



浙江布政使司


它因被称为“浙江”的钱塘江而得名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下三府,为浙西;


其他八个府称为上府,为浙东


清初,该地区正式命名为



浙江省



这就是江南的前世今生;后来的“江南省”跟文化江南并不等同,而且所谓江南省,只有苏南才是文化的江南,即吴越文化区的太湖平原北部。



大浙江示意区域范围≈江南区域,它有一个更古典的叫法



吴越


江南的文化范围即是吴越,也就是中国方言地图上的



吴方言区


吴方言区 =深绿色区域=江南区域=吴越=大浙江=江浙=两浙


今浙江全部、江苏南部、上海大部


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


组成的区域


这块以钱塘江为轴线的方言区


便是唐代以来建构的诗意之地



江南

江南的城:苏州


▲从春秋吴国开始,苏州城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图为苏州山塘街。

江南的城:杭州


杭州,是古典时代宋以来的江南中心;近代以来,江南重新洗牌,江浙之间——杭州湾北岸,托起了江南地区更大的城——大上海。


/上海地理位置图(红色为上海陆地区域)/制图-大地理馆


黄浦江两岸图


江南到底在哪里?这是中国地理领域最经典的问题之一

如果从文化上回答,答案其实就是:江南民系地区,即吴语方言区,或曰吴越文化区,这个地区在明代之前属于“两浙”“江浙”行政区,我们可以称之为“大浙江”。


这是一个面积略范围大于今浙江省范围的区域


吴语方言区及周边省份地缘关系图


这里是,以浙江省为主体、并囊括部分周边地区的地理区域


注意,本文所说江南,不是方位意义的长江以南,也不是诗词歌赋歌颂的狭小的太湖平原。而是,以吴语为基础的文化区域的江南。


先秦吴越时代的江南

▲我国古代百越民族活动范围示意图


百家争鸣、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深深影响了今天的中国区域文化版图。比如,山东因有齐、鲁故地,而别称“齐鲁”;河北因有燕、赵故地而号称“燕赵”。江南吴语地区,曾有吴、越这两大古王国,所以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吴越文化”。


上古族群与族源太过复杂,我们不做详细考证,但大致可确定的是:吴、越有着共同的先祖,并与更南部的闽越、南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族群泛称“百越”)。


齐人、军事家孙武,就明确地说过:“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孙子·九地》)吴国越国虽势不两立,但要是面临外部灾祸和敌人,也一定会同舟共济——这段论述证明了,吴越是同一根脉上发出的两朵花。


伍子胥也有过类似论述:“夫吴之与越也,接土临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语言通,我得其地能处之,得其民能使之。越于我亦然。”(《吕氏春秋》)


随着不同族群交融和文明进程发展,地域的吴越逐渐超越血缘族群,成为一个区域文化概念。从春秋到秦汉时期,吴越,已经不是血缘意义上的族群区域,而是拥有鲜明传统的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即吴越文化。


楚、干越、吴越地缘关系及互相关系图


以中原为发散地的中华文明,融合能力强大,但其伟大的魅力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在输入中原思想的同时,还能让各地的风物民俗,得以不同程度的保留——吴越、巴蜀、齐鲁、秦晋、荆楚,像不同色泽的花瓣,盛开在一棵植株上。


在被中原文化影响的同时,吴越文化也对中原产生影响——在这种互相作用之下,古吴越完成化“华夏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相比之下,更靠近中原腹地的楚,“华夏化”比吴越早,更偏离中原腹地的闽越(福建)、南越(两广)的“华夏化”比吴越稍晚。


古典江南:钱塘为轴,吴越合流

在遥远的年代,西湖一带距离海岸还很近——西湖的前身,本是一个海岸潟湖,随着人们不断加固防潮大堤,加上大自然泥沙堆积,海平面后来下降,曾经的海边变成了湖滨,今杭州滨湖路曾经也是海岸线,边上那道高高的海塘,因附近有“泉”(吴语“泉”音接近“钱”的发音),因而而得名“钱塘”。


杭州湾的历史变迁,


杭州湾的历史变迁“沧海桑田”:今天的海过去可能是陆地,今天的陆地过去可能在水下。杭州湾北岸,上海金山曾在水下;今天的萧山也是在近世形成的陆地。


汉时期杭州湾北岸水、陆形势图



这条叫“钱塘”的江,仿佛上苍的特意安排,成了吴与越,地理与文化的界限。


钱塘江之于江南,就像秦岭淮河之于中国,将江南之地分成了两种格局:钱塘江西北是河网密布的平原水乡,孕育了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等吴地明珠,是为苏南、浙西;江东南(包括钱塘江面)则是山环水绕、海岸曲折的丘陵河谷,孕育了绍兴、宁波、温州、台州等越地名城。


一侧是浙西(广义上包括苏南)为吴地,一侧是浙东,为越地——宋代苏南与浙江是一体的行政区,叫“两浙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江南”地区。江南的两种格调,也因此而分为两种。因江而成的浙西、浙东,还形成了两种学术流派——浙西学派、浙东学派。


地理、文化因江而分野;省份,因这条江得名;省会前身杭州叫钱塘,也因这条江而得名。


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杭州仍是“县城级别”的钱唐县


杭州古城有个武林门,记述南宋临安城市地理的著作叫《武林旧事》——武林,这个霸气的名字,是古杭州的代称之一,据说源于钱塘城外的武林山。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


“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杭州老城东部有三条古河道,这是钱塘江古岸线不断变迁的印记


杭州,不仅是“武林”,更是“江湖”——江,是钱塘江;湖,是钱塘湖。西湖的放大版是太湖,太湖流域平原,杭州城市所处的杭嘉湖平原,是太湖平原的组成部门;钱塘江口的放大版是海湾,江海交汇喇叭口,它朝向的则是更广阔的大海。


从地理上说:杭州、苏州、上海等江南地区,都是太湖平原。


杭州、太湖平原、钱塘江与吴语区(江南)与中国的位置关系



这是一个背靠群山的“武林”之城,又是一个朝向大海的“江湖”之城。2000多年前,曾经的江与湖,纠缠在一起。宋代《淳祐临安志》说:


“西湖本通海,东至沙河塘,向南一岸皆大江也。故始皇缆舟于此。”

秦:会稽郡的钱唐县


苏州和绍兴,是文明发展早期的江南两个中心城市。春秋时期吴越争衡,前者国都在吴(今江苏苏州),后者的统治中心在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首都一度北迁山东琅琊,但越国终于不能在中原立足,又退回江南,仍旧建都于吴(苏州)。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江南属于会稽郡,而会稽郡治在苏州。


当杭州城在摇篮中时,太湖平原中心苏州、江淮地区中心南京,早已繁荣多时。


东汉:吴郡的钱唐县


东汉时期,苏州和绍兴依然为中心,杭州处在边缘。会稽南部仍名会稽郡,治所也依旧在绍兴;而北部则分立为吴郡,治所仍在苏州。吴郡所辖的钱唐县便是今日杭州的前身(县治在灵隐山下),在吴会以钱塘江为界分治之后,钱唐县紧靠两郡分界线,不过是个处于边缘地带的蕞尔小县。


西汉时,江、湖淤积,江岸难移,江湖之间,终于有了一片相对开阔的陆地。“武林山”下的钱唐,开始成为会稽郡辖区的一处军事要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六朝南京秦淮河金粉满地时,钱塘江与西湖,还几乎是待开发状态。


地理环境在悄然变化:杭州逐渐崛起,其位于吴越交界地带的枢纽优势,开始显现。


隋唐时代,钱塘江流域的开发,迈出了划时代的一步。据《乾道临安志》卷一《城社》引《九域志》记载,“隋杨素创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步。”县升级为州,后又升级为郡——隋代杭州城,终于拓展到今杭州市区。到隋炀帝,大运河又让杭州华丽转身,直通东都洛阳——交通动脉直接拉动了GDP的升级:“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隋书·地理志》)。


隋代:余杭郡的钱唐县


隋代:余杭郡设在钱唐县,苏州、杭州、绍兴江南三郡,呈现三足鼎立


县—州—郡,隋朝短短几十年,杭州完成了两级跳。唐袭隋制,杭州继续蜕变升级。唐宋之间的过渡时期,江南地区为吴越政权统治,都城设在杭州。


吴越三代五主,始终奉中原王朝为正统,始终未称帝,其政权可被视为“江南吴越自治区”。第一代吴越王钱镠,在其他各国纷纷热衷战争的情况下,他以保境安民为国策,让动荡中的江南和杭州,完成了华丽转身。


吴越国,奠定了江南文化地理的范围,其统辖区域,基本等于今苏南、浙江,及安徽部分区域,大致就是“吴语方言区”,也就是文化语境中的“江南”。


五代:吴越国的都城


五代时期,江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来到杭州,苏州、绍兴成为辅佐


总结一下:


江南文明早期,吴的中心在苏州;越的中心在绍兴;而唐宋以来,曾经的杭州,本是吴越两国或两郡的边缘,升级为吴越国的都城,成了整个大吴越,即江南的区域中心。


宋元江南:国家的天府

天府,天子的府库——除了成都、关中,太湖平原也是著名的天府之国。随着宋代经济中心完成难移,苏杭所在的吴越文化区,成为国家粮食、财税的支柱,江南一咳嗽,帝国必感冒。


北宋时,杭州城市面积首次超过昔日的六朝故地江宁(南京)、吴地中心平江(苏州),成为江南最大的城市。等到南宋建都临安(杭州),江南中心,又变成了全国最大的中心城市。


南宋官窑瓷器


▲南宋都城临安城平面图


从地方区域中心到全国最大的城市,两宋时期杭州完成蜕变。


明清江南:江浙分家,但文脉仍然一体

▲上图:宋代的两浙路,基本就是吴越或“江南”地区,当时浙西包括今太湖平原地区的苏南



杭州城:不南不北、不东不西、不偏不倚,恰好在钱塘江与西湖间的节点上。


严格来说,古典的时代的杭州,并不在钱塘江流域。按照水文划分,杭州主城区属于太湖水系,西部主要河流是西溪,东部水系主要是大运河——这两条河构成了杭州城的母亲河。


▲太湖平原及周边地区地形遥感图


▲省界让太湖分属两省,而钱塘江的距离,让很多人误以为杭州城位于钱塘江流域,而实际上:杭州跟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上海同属太湖平原。


杭州与太湖平原、钱塘江的位置关系


流域水系图上可以看到,杭州城恰恰坐落在太湖平原南部——杭嘉湖平原的南缘,它紧贴着钱塘江,却要时刻防备这条脾气暴躁的猛兽。



因此:今天的浙江行政版图确立于明代此之前,苏南、上海、浙江及福建的一小部分


同属一个文化区,又被称为“吴越” “两浙” ,今浙江省则是部分区域被划出后留下的主体


有人曾问:浙江属于江南吗?江属于文化上的江南,毫无疑问!


▲宋代两浙路


▲元代江浙行省


▲明代浙江行政区


公元1366年


明朝将苏南湖州、嘉兴从原江浙行省中划出浙江


一个管辖十一府


杭州、嘉兴、湖州、严州(今杭州市西部)


绍兴、宁波、台州、温州、处州(今丽水)、金华、衢州


这个行政区形成



浙江布政使司


它因被称为“浙江”的钱塘江而得名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下三府,为浙西;


其他八个府称为上府,为浙东


清初,该地区正式命名为



浙江省



这就是江南的前世今生;后来的“江南省”跟文化江南并不等同,而且所谓江南省,只有苏南才是文化的江南,即吴越文化区的太湖平原北部。



大浙江示意区域范围≈江南区域,它有一个更古典的叫法



吴越


江南的文化范围即是吴越,也就是中国方言地图上的



吴方言区


吴方言区 =深绿色区域=江南区域=吴越=大浙江=江浙=两浙


今浙江全部、江苏南部、上海大部


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浦城


组成的区域


这块以钱塘江为轴线的方言区


便是唐代以来建构的诗意之地



江南

江南的城:苏州


▲从春秋吴国开始,苏州城有2500余年的建城史,图为苏州山塘街。

江南的城:杭州


杭州,是古典时代宋以来的江南中心;近代以来,江南重新洗牌,江浙之间——杭州湾北岸,托起了江南地区更大的城——大上海。


/上海地理位置图(红色为上海陆地区域)/制图-大地理馆


黄浦江两岸图


【本文标题和链接】江南是指哪些省-(江南是什么意思) http://www.hzhe123.cn//n/164010.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