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滁州在哪里在哪个省,哪个县(滁州市有哪些玩的地方)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summer 时间:2023-06-19 04:01:38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滁州在哪里在哪个省,哪个县(滁州市有哪些玩的地方),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6635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4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滁州在哪里在哪个省,哪个县(滁州市有哪些玩的地方) 文章目录:

光伏之都,为什么是滁州?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近一千年前,欧阳修在滁州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人仍然能从中感受到滁州山水之优美、民众之喜乐。


  步入21世纪的第21个年头,滁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常住人口近400万、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的富裕兴旺之地。2020年,滁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居全省第1位。这个数字反映出的,正是当下的滁州已经成为一块投资热土,一个随之而来的名头逐渐叫响:世界光伏之都。


  那么,光伏之都为什么是滁州?换句话说,滁州有什么、做了些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使其拥有了这一荣誉?我们不妨分别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维度来剖析和总结。


  全球“双碳”背景,滁州的天时


  当今世界,全球政治的共同主题,除了意外因素的新冠疫情,无疑就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威胁了。近年来,经过各国的不断努力,这一议题基本从讨论、协商、谈判走向了实操阶段。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2020年9月,中国就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其中明确,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市。


  要实现双碳目标,能源领域的变革必须一马当先。与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更具优势。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作为提取太阳能的光伏产业,因此日益成为全球性的爆发行业。


  我国自然也不甘落后,深入布局。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新增户用光伏装机1.93GW。中央预算公共平台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总计新能源补贴资金38.7亿元,其中光伏就占到22.8亿元。光伏产业所受到的重视和倾斜,不言而喻。


  目前,滁州经开区光伏产业基地年产光伏组件23GW、占安徽全省产能近50%;凤阳经开区年产光伏玻璃280万吨,占全省产能近50%;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等地均有投资50亿元以上光伏产业项目落地。如此规模,已然成为安徽光伏产业乃至全国的一个增长点。


  资源丰富、区位优良,滁州的地利


  滁州拥有一般地域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位于滁州西北的凤阳县,很多人都知其是“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却不知除了这些“软实力”,它还有着得天独厚的硬实力——石英之乡。据统计,凤阳石英岩矿已初步探明储量约100亿吨,储量、品位和开采价值均居全国第一位。2019年,安徽省政府已将凤阳县列为省级硅基新材料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此外,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还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实施振兴皖北战略重点支持建设的南北合作共建园区之一,园区以硅基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引进企业92家,签约项目124个,计划总投资878.77亿元。这可以看出,不仅是滁州,凤阳的资源优势也已经成为安徽省级政府层面的决策考量。


  近年来,滁州市抓住机遇,依托凤阳百亿吨优质石英砂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已建立起石英砂开采加工、硅片、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日趋完整的产业链。


  滁州市发改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滁州已建成、在建、已签约开展前期工作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51个,总投资121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4亿元。今年1至10月,滁州当地光伏产业实现产值超3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其中隆基股份光伏组件产值131亿元,晶科能源光伏组件产值52亿元。


  除了矿产资源优势,从地理位置来看,滁州的优良区位条件,也为其光伏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不少助力。滁州紧邻特大城市南京,距离南京市区直线距离不过50公里,距离合肥也只有100多公里,是安徽省融入长三角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作为一个地级市,凭此区位,滁州的人才市场和产品市场腹地都非常广阔。


  众所周知,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滁州的光伏产业直接面向华东应用密集地区,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滁州目前全市境内铁路多达9条,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建里程均居安徽全省第一,还联通淮河、长江两大航运网络,这些基础设施都为滁州的光伏产业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目前,滁州市光伏产业发展已呈现出产业生态完善、企业集聚、技术水平领先、电站资源丰富等特点,且规模大、头部企业多、产业链齐全,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企业已达35家。谁率先形成了产业生态,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和发言权。滁州在这方面,已经领先一步。


  优质的营商环境,滁州的人和


  虽不是沿海城市,滁州的自我定位和战略眼光却不输沿海地区。不久前,在滁州市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滁州市委书记许继伟直言,要推动滁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继续在“双招双引”上下功夫,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持之以恒招大引强,打造世界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个人首先需要有远大的志向,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一座城市同样如此。滁州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向都是大手笔。目前,全球体量前六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已有半数落户滁州。这些项目建设起点高、项目达产快、发展后劲足,为滁州光伏产业迅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在这些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更多的企业纷纷被吸引。如今在滁州经开区,从组件到电池、胶膜、边框,高品质光伏产业链条已经基本成形。滁州经开区高端光伏制造业产业已正式获批市级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同时还获批国家能源局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可以说,滁州今天拥有的种种优势条件中,既有天时地利的馈赠,也有地方政府、企业家以及滁州人民的共同争取。政府努力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同样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竞争力。不缺资源的地方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把产业搞起来、把经济搞上去的,并不多。这当中,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


  以金融服务为例,滁州市将光伏产业链列为该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链之一,实施“链长制”;制定印发《银行保险业“链长制”对接工作方案》,建立了“1 1 2 N”工作机制;试点“主办行 链主企业 链属企业”的“一链一行多企”批量化对接模式,全方位对接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链属企业融资需求。


  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就等于在行军打仗中,解决了一线作战部队的后勤补给问题,企业只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生产上即可。


  更能体现绣花功夫的是,滁州市从29家金融机构择优组建金融顾问和服务专员30余人,结对帮扶光伏企业29家,这种具体到人的服务模式,让企业十分安心。安徽福莱特光伏玻璃有限公司财务部主管王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我们公司共获得工商银行3亿元信贷资金,对于公司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在这种高标准、精细化的服务下,众多光伏产业不仅愿意来,而且扎根快。如东方日升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从签约,到进场施工,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从签约到产品下线试生产仅用了7个月;晶科新能源项目,从开工到一期项目投产仅用半年时间。滁州的这些“人为优势”,同样值得被看见、被借鉴。


  12月14日至15日,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滁州召开。如今的滁州,已然是一颗在光伏产业领域无法忽视的巨星。这次,滁州市“牵手”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借助协会智库力量,编制全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必将为滁州的光伏产业再添智慧羽翼,再展远大宏图。


环滁皆山也……除了《醉翁亭记》,安徽滁州还有啥?

滁州以琅琊山知名,琅琊山以醉翁亭闻名。琅琊山,古称摩陀岭,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渡江南下,曾驻足此山,山因以得名琅琊山。滁州是淮南军事重地,故有“江淮保障”之号。不过,在宋代以前,由于远离政治中心,滁州还属于偏远落后地方。自北宋欧阳修做滁州知州后,“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丽,山以文传,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徵明、王阳明等文人雅士都宦游或旅居于此,留下许多诗文。滁州市区往西,很快就到琅琊山门。从山门向西,再行约一里,便到醉翁亭了。现在到醉翁亭的路已经变成柏油路,不像欧阳修所写的“山行六七里”“峰回路转”。醉翁亭景区,北倚丰山,面带玻璃沼,南对青山,深藏山坞,往西南二里多就是自唐代就存在的古刹琅琊寺。醉翁亭景区北面丰山,是丰乐亭景区。醉翁亭景区以醉翁亭为主,三亩见方的院子,容九小庭院,数十楼阁,曲径通幽,错落有致。醉翁庭院门上写着一副门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确实醉翁已去,后人又何曾把他忘记?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个亭子,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使醉翁亭名扬天下。滁州历代官宦和当地贤人对醉翁亭的建设都很重视。建亭900多年来,屡遭破坏,但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开始,直到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清代康熙、光绪年间,都多次进行重建和修缮,使该亭原貌不变,保留了大批诗文碑刻。现建筑为光绪七年(1881年)全椒人薛时雨重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该亭进行多次修缮,现在看到的古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重新修缮的。历史上滁州因醉翁亭知名,但是经济发展有限。滁州真正迎来大发展,是自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以后,滁州成为周边地区农副产品、土特产品转运地和日用工业品的集散地。1912年撤滁州设滁县。至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设立滁州市。1984年,滁州被定为乙类对外开放地区,成为皖东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近些年,滁州在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左右逢源,坐拥地利之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如今,琅琊山每年数十万游客络绎不绝。醉翁远去,但是醉翁亭却是热闹,风流人已远,同乐到如今。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



滁州:改革发源地再当新时代先锋 一桥通达长三角发展快车道

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滁州8月31日消息虽然已年近八旬,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每天依然忙碌着。“和你们聊完,下午我还要为来研学的游客宣讲,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在采访中,严金昌口齿清晰,思维缜密。


44年前,他与村里17位乡亲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摁下红手印,实施“大包干”,中国农村改革从此拉开序幕。2016年4月25日,在小岗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如今的小岗村,村容干净整洁,乡村产业兴旺,不少乡亲们流转了土地、开起了农家乐,收入有了保障。而它所处的滁州市也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指引下,以持续的改革精神锐意进取,地区生产总值近十年间连跨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三个台阶。


今天,这座曾因欧阳修《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的城市,不仅有“山水之乐”,更有“产业之乐”,成为安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由“分”到“合”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再探发展新招


8月中旬,虽已立秋,但小岗村依旧炎热。记者见到60岁的程夕兵时,他正满头大汗在田里忙着浇灌,脸庞晒得黝黑。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总书记的这番话,让以种地为生的程夕兵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多年以来,部分农民承包地块由于历史原因四周界限模糊,权益归属不清,困扰现代农业发展。“没开展土地经营权确权之前,我家只有37亩土地。因为地少,再怎么折腾,每年也只有几万块的收入。”程夕兵告诉记者,转机来自于2015年7月,小岗村在全省率先颁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让程夕兵在土地上有了“大胆闯、大胆试”的空间。“最初家里人并不看好,但是我坚持住了。随着这几年收入稳定提高,现在他们也开始支持我扩大规模。”


现在,程夕兵经营的土地流转面积已达近700亩。在他的仓库里,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一应俱全,种植机械化率几近百分之百。今年夏天,程夕兵家的小麦获得大丰收,产量和单价都是历年来最高,仅这一季小麦纯利润就有十几万元。


当年为了“吃饱饭”,“大包干”将小岗村的土地由“合”到“分”,现在将“小田”合成“大田”,让机械化操作、打造高标准农田有了“用武之地”。多年一直关注改革的严金昌认为,这“分分合合”正是改革一直在路上的生动体现。


近十年来,滁州以抓小岗而促全市,探索出众多特色鲜明的“滁州经验”、全国亮点。2015年5月,滁州天长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170个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对集体资产实现“既监督、又当家、还分红”;2016年8月,滁州定远县成为第二批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县;2021年,滁州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和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通过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培育乡村人才、吸引资本下乡。


不断推进的农村改革,为滁州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底,小岗村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这是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高标准农田的规模化种植,小岗村建成全国唯一坐落在村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2万亩,按照田园综合体、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园艺产业园、循环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园“一体四园”功能布局。目前园区已吸引一大批粮食深加工企业入驻,不少食品的高端系列产品在小岗村研发和生产,并先后建立国家面制品研发技术中心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众创空间和孵化器5个。


今年上半年,又有12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重点项目在小岗村集中开工,总投资35亿元,涵盖智慧农业、健康食品、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


以“百亿小岗”为“龙头”,滁州正加速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布局,目前已经引进项目129个,总投资规模821.17亿元,投资额居安徽省第2位,八宝粥、小面包这些为人熟知的休闲食品,如今已经贴上“滁州制造”。


琅琊山“亭满意” 环滁如今皆产业


一座琅琊山,半部滁州史。


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让世人知晓了滁州的深秀山水,也让滁州与亭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几年,滁州以“亭”冠名,提出打造“亭”好滁州的城市名片和“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最好的营商环境。经过几年的实践,如今的琅琊山下已是环滁皆产业。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安徽分院副院长张涛是一位“新滁人”。“我是北方人,从2011年建院开始,就在滁州生活。这十年,总部多次让我回去工作,我都婉拒了。因为在滁州,我能找到干事创业的氛围。”


张涛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滁州在全国智能家电领域占据不小的份额,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转型升级成为摆在各企业面前一道“必考题”,“滁州的企业答得还不错!”


作为家电行业的专家,张涛认为,滁州虽然是一个内陆城市,但是这里的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墨守成规,对新生事物充满了求知欲,这让产业的升级发展有了基础。


截至2021年末,滁州智能家电产业已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家,当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6.5%。经过这一轮的产业升级,滁州已成为全国唯一集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于一身的“国字号”家电产业基地。


家电是滁州的传统产业,光伏则是滁州近些年“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新产业。


2016年,凤阳县引进了第一家光伏玻璃企业,从此打开了滁州光伏产业发展的聚宝盆。短短几年,光伏产业多家上中下游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滁州。截至2021年12月,滁州已建成、在建、已签约开展前期工作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1974亿元。在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滁州明确提出将顶格推进打造世界光伏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


从家电产业的逆势而上到光伏产业的从无到强,滁州的秘诀在哪里?


滁州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董大育告诉记者,按照“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要求,滁州树立了“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我们都能办”的理念,“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已经成为常态。


2022年2月起,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安徽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与长三角40个城市1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186个事项实现全国网上跨省通办。“企业上市需要的二十多个证明,市企业服务中心经常主动服务、‘一站式’完成,这让不少企业对‘滁州态度’‘滁州速度’十分满意,坚定了他们深耕滁州的信心。”滁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海说。


营商环境的构建,也为滁州造就了一大批懂招商、懂经济的干部。从2014年起,滁州市每年组织40个招商小组,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走企业、看项目。


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陈耀光是第一批招商小组成员。长期从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他,在招商引资方面曾是一个“门外汉”。为完成角色转变,他不断向同行请教,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最终赢得不少企业的信任。陈耀光说:“招商引资的感受概括起来主要就是要对企业‘爱、诚、实、信’。现在我已回到老本行,但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还是一直坚持这种态度。”


黄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14年至今,8年的坚持,滁州已培养了数百名在招商一线历练过的干部。即使他们当时招商没有成果,但是这段潜下心研究产业、了解企业的经历,让他们回到本职工作岗位后能有情怀、有能力为企业着想,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在各个领域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跨“界”发展演绎双城记 加速融入长三角


“滁州与南京隔河相望,大桥通车前,桥面窄,路况差,经常拥堵,下班高峰期光在桥面就要堵半个多小时。”从2018年起帮助父母在南京经商的邓文秀,现在依然住在汊河,每天往返滁宁两地通勤。前几年,让她最为头痛的就是出行问题,特别是过汊河大桥。“今年5月大桥拓宽通车后,现在开车上桥都不用减速,三四分钟就能到对岸。”邓文秀说。


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身处南京和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层的滁州,有着地理上的独特优势。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滁州注入了新机遇。融入长三角,首先要缩短空间距离,让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同城化便利。


邓文秀所说的汊河大桥,是连接滁州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的重要跨省通道。多年来,由于两地相邻,像她这样“工作在江苏的安徽人”不在少数,几乎每日都上演着“双城记”,交通便利对他们尤为重要。苏、皖两省联手拓宽重建的汊河大桥,由原来的双向2车道变为双向6车道,让来往变得通畅起来。而正在建设中的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预计将在2023年开通试运营。


汊河大桥拓宽问题之所以能破冰解决,正源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后跨界合作的转变。滁州市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宪亮认为,之前一河两岸分属不同省份,很多重大项目的协调、规划会遇到障碍。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开始建设,通过打破行政边界自我束缚的方式,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助力两地产业发展和生活融合。


“现在,滁州和南京在规划、交通、产业、生态、民生等合作上有了组织和机制保障,破除了以往合作零打碎敲、不成规模的状态。”在王宪亮看来,功能区的建立为宁滁两地的融合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机遇就是战鼓,激活发展活水。滁州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定位,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为突破口,以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为支撑点,加快融入长三角。


“滁河是皖、苏的省界河,对岸就是南京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谷。”汊河镇党委副书记贾乾威说,随着产业发展空间供不应求,江北新区现在常常推荐扩充产能的项目来一河之隔的汊河投资。目前,汊河已有两百亿级新材料领域项目开工,三个10亿元项目在建,跨“界”发展态势如火如荼。


与省际毗邻功能区相比,2012年开工建设的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滁州融入长三角的“老大哥”,也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的首个市场化合作的开发园区。


“十年间,滁州和苏州两地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已将曾经的一片荒地打造成一座‘产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园区有上市公司36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引资超800亿元,来自长三角区域项目数占比达76.5%。


“当初我跟随企业只身来苏滁高新区创业,到现在我们全家生活在这里。滁州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氛围深深吸引了我们。”吝云涛是中新苏滁高新区一家企业的外地高管,他用定居滁州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苏滁高新区的肯定。


打造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是苏滁高新区的定位要求。初建不久,园区早早就将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提上了日程。“通过比较,我们从2015年与南京名校琅琊路小学开展广泛合作。”南京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业务副校长高雁回忆,琅琊路小学是全国百强小学,它的引进给外来人才在子女教育上吃了一颗定心丸。


得天独厚的区位、日益便利的交通、开放包容的文化,让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和人才愿意在滁州兴业、发展。“我经常与南京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打交道,他们现在对滁州的发展空间和营商环境都非常认可。”贾乾威说,在他看来,滁州取得的成绩,与这些年的深化改革、自我加压密不可分。


“改革就是要常改常新,才能不断前行。”严金昌说。近十年来,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滁州发展最亮丽的底色。2022年,滁州迎来建市30周年,三十而立,常变常新,滁州正青春。


百家读城:


山水之间新滁州


□ 贾鸿彬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自从欧阳修《醉翁亭记》问世,滁州一直以“在乎山水之间”的风姿雅韵呈现在中国人文历史的画廊中。因为这篇雄文,琅琊山“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尽享天下。而水之于滁州,从“让泉”开始,别具另一番风味。


水是城市的血脉,历史上的名城,往往因水而生。滁河位于长江左岸,既是苏皖两省的界河,也是滁州的母亲河。这条母亲河,如同一条艺术走廊,给滁州带来连绵不绝的人文景观,荟萃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时空跨度大,历史意蕴丰厚,它们定格在滁州秀美的山川中,成为滁州文化的标志。


滁河的支流清流河也是滁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滁州古城开埠于隋朝,古城街巷素有“六门、四关、七十二条半巷”之说,如滁州人耳熟能详的清流街、挑水巷、金刚巷、鲜鱼巷、张家巷。更有广惠桥、上水关、遵阳街、辛弃疾知滁兴建的“繁雄馆”和“奠忱楼”等历史遗存。它们漫布西涧河两边,和清流河魂魄相依。


牵手清流河的明湖项目是滁州绿色发展的“一号工程”,下闸蓄水后,万顷碧波和苍翠的琅琊山相辉映,山水之间新滁州别具风范。如今的明湖湖畔,已完成坝址区园林景观、湖区土方地形塑造、主园路、时尚广场、炫彩绿道、月季园、花海、湿地科普区等园区项目,明湖阁、水秀、庆典广场、二三四号桥梁和驿站、萌宠乐园、水乐园、大明文化园、九桅宝船、南北文化商业街区等配套设施也基本完成。明湖已成为滁州的“城市眼”,它将与滁河、清流河一道担负着滁州山水城市“水”文化之一极,并与琅琊山一起担当起“水山共融,山水共荣”的新滁州新生态使命。它是琅琊山众多景点之外,新成长出的滁州网红打卡地,是滁州新文化的水能高地。


有品位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山、河、城、湖”荟萃,是滁州大江北时代的城市魂,是文化情怀营造的四维。四维一体的景观体系,让滁州这座古城“在乎山水之间”的风姿更卓越。


从“大包干”到“大扬子”,从“大滁城”到“大江北”,“在乎山水之间”的滁州人,以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努力拼搏,一个经济繁荣、山水相连、生态优美、宜人宜居的新滁州已鼎立在江淮大地。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周然 张宣剑 汪称


编审:陈金莲 王文伟


视频:周然 张宣剑 汪称 程明 潘龙 陈华斌



编者按:“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胸怀“国之大者”,踔厉奋发,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在中华大地不断涌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为立体展现各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时代》系列主题报道,邀您和我们一起走进城市深处,感受十年巨变,看各地不负伟大时代、筑梦追梦绘就的壮美画卷。


央广网滁州8月31日消息虽然已年近八旬,但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每天依然忙碌着。“和你们聊完,下午我还要为来研学的游客宣讲,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历史,珍惜现在的生活。”在采访中,严金昌口齿清晰,思维缜密。


44年前,他与村里17位乡亲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摁下红手印,实施“大包干”,中国农村改革从此拉开序幕。2016年4月25日,在小岗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如今的小岗村,村容干净整洁,乡村产业兴旺,不少乡亲们流转了土地、开起了农家乐,收入有了保障。而它所处的滁州市也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指引下,以持续的改革精神锐意进取,地区生产总值近十年间连跨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三个台阶。


今天,这座曾因欧阳修《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的城市,不仅有“山水之乐”,更有“产业之乐”,成为安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由“分”到“合”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再探发展新招


8月中旬,虽已立秋,但小岗村依旧炎热。记者见到60岁的程夕兵时,他正满头大汗在田里忙着浇灌,脸庞晒得黝黑。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总书记的这番话,让以种地为生的程夕兵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多年以来,部分农民承包地块由于历史原因四周界限模糊,权益归属不清,困扰现代农业发展。“没开展土地经营权确权之前,我家只有37亩土地。因为地少,再怎么折腾,每年也只有几万块的收入。”程夕兵告诉记者,转机来自于2015年7月,小岗村在全省率先颁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让程夕兵在土地上有了“大胆闯、大胆试”的空间。“最初家里人并不看好,但是我坚持住了。随着这几年收入稳定提高,现在他们也开始支持我扩大规模。”


现在,程夕兵经营的土地流转面积已达近700亩。在他的仓库里,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机一应俱全,种植机械化率几近百分之百。今年夏天,程夕兵家的小麦获得大丰收,产量和单价都是历年来最高,仅这一季小麦纯利润就有十几万元。


当年为了“吃饱饭”,“大包干”将小岗村的土地由“合”到“分”,现在将“小田”合成“大田”,让机械化操作、打造高标准农田有了“用武之地”。多年一直关注改革的严金昌认为,这“分分合合”正是改革一直在路上的生动体现。


近十年来,滁州以抓小岗而促全市,探索出众多特色鲜明的“滁州经验”、全国亮点。2015年5月,滁州天长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170个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对集体资产实现“既监督、又当家、还分红”;2016年8月,滁州定远县成为第二批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县;2021年,滁州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和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通过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培育乡村人才、吸引资本下乡。


不断推进的农村改革,为滁州乡村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底,小岗村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这是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要组成部分。依托于高标准农田的规模化种植,小岗村建成全国唯一坐落在村级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4.2万亩,按照田园综合体、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现代园艺产业园、循环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园“一体四园”功能布局。目前园区已吸引一大批粮食深加工企业入驻,不少食品的高端系列产品在小岗村研发和生产,并先后建立国家面制品研发技术中心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众创空间和孵化器5个。


今年上半年,又有12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重点项目在小岗村集中开工,总投资35亿元,涵盖智慧农业、健康食品、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


以“百亿小岗”为“龙头”,滁州正加速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布局,目前已经引进项目129个,总投资规模821.17亿元,投资额居安徽省第2位,八宝粥、小面包这些为人熟知的休闲食品,如今已经贴上“滁州制造”。


琅琊山“亭满意” 环滁如今皆产业


一座琅琊山,半部滁州史。


欧阳修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让世人知晓了滁州的深秀山水,也让滁州与亭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几年,滁州以“亭”冠名,提出打造“亭”好滁州的城市名片和“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为企业提供最好的营商环境。经过几年的实践,如今的琅琊山下已是环滁皆产业。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安徽分院副院长张涛是一位“新滁人”。“我是北方人,从2011年建院开始,就在滁州生活。这十年,总部多次让我回去工作,我都婉拒了。因为在滁州,我能找到干事创业的氛围。”


张涛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滁州在全国智能家电领域占据不小的份额,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转型升级成为摆在各企业面前一道“必考题”,“滁州的企业答得还不错!”


作为家电行业的专家,张涛认为,滁州虽然是一个内陆城市,但是这里的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墨守成规,对新生事物充满了求知欲,这让产业的升级发展有了基础。


截至2021年末,滁州智能家电产业已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3家,当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6.5%。经过这一轮的产业升级,滁州已成为全国唯一集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于一身的“国字号”家电产业基地。


家电是滁州的传统产业,光伏则是滁州近些年“无中生有”发展起来的新产业。


2016年,凤阳县引进了第一家光伏玻璃企业,从此打开了滁州光伏产业发展的聚宝盆。短短几年,光伏产业多家上中下游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滁州。截至2021年12月,滁州已建成、在建、已签约开展前期工作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1974亿元。在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滁州明确提出将顶格推进打造世界光伏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


从家电产业的逆势而上到光伏产业的从无到强,滁州的秘诀在哪里?


滁州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董大育告诉记者,按照“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要求,滁州树立了“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我们都能办”的理念,“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已经成为常态。


2022年2月起,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安徽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与长三角40个城市1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186个事项实现全国网上跨省通办。“企业上市需要的二十多个证明,市企业服务中心经常主动服务、‘一站式’完成,这让不少企业对‘滁州态度’‘滁州速度’十分满意,坚定了他们深耕滁州的信心。”滁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海说。


营商环境的构建,也为滁州造就了一大批懂招商、懂经济的干部。从2014年起,滁州市每年组织40个招商小组,深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走企业、看项目。


滁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陈耀光是第一批招商小组成员。长期从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他,在招商引资方面曾是一个“门外汉”。为完成角色转变,他不断向同行请教,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最终赢得不少企业的信任。陈耀光说:“招商引资的感受概括起来主要就是要对企业‘爱、诚、实、信’。现在我已回到老本行,但在与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还是一直坚持这种态度。”


黄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14年至今,8年的坚持,滁州已培养了数百名在招商一线历练过的干部。即使他们当时招商没有成果,但是这段潜下心研究产业、了解企业的经历,让他们回到本职工作岗位后能有情怀、有能力为企业着想,不说外行话,不做外行事,在各个领域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


跨“界”发展演绎双城记 加速融入长三角


“滁州与南京隔河相望,大桥通车前,桥面窄,路况差,经常拥堵,下班高峰期光在桥面就要堵半个多小时。”从2018年起帮助父母在南京经商的邓文秀,现在依然住在汊河,每天往返滁宁两地通勤。前几年,让她最为头痛的就是出行问题,特别是过汊河大桥。“今年5月大桥拓宽通车后,现在开车上桥都不用减速,三四分钟就能到对岸。”邓文秀说。


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身处南京和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层的滁州,有着地理上的独特优势。2018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给滁州注入了新机遇。融入长三角,首先要缩短空间距离,让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同城化便利。


邓文秀所说的汊河大桥,是连接滁州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的重要跨省通道。多年来,由于两地相邻,像她这样“工作在江苏的安徽人”不在少数,几乎每日都上演着“双城记”,交通便利对他们尤为重要。苏、皖两省联手拓宽重建的汊河大桥,由原来的双向2车道变为双向6车道,让来往变得通畅起来。而正在建设中的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预计将在2023年开通试运营。


汊河大桥拓宽问题之所以能破冰解决,正源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后跨界合作的转变。滁州市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宪亮认为,之前一河两岸分属不同省份,很多重大项目的协调、规划会遇到障碍。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框架下,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开始建设,通过打破行政边界自我束缚的方式,实现跨区域合作发展,助力两地产业发展和生活融合。


“现在,滁州和南京在规划、交通、产业、生态、民生等合作上有了组织和机制保障,破除了以往合作零打碎敲、不成规模的状态。”在王宪亮看来,功能区的建立为宁滁两地的融合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机遇就是战鼓,激活发展活水。滁州围绕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目标定位,以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为突破口,以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为支撑点,加快融入长三角。


“滁河是皖、苏的省界河,对岸就是南京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谷。”汊河镇党委副书记贾乾威说,随着产业发展空间供不应求,江北新区现在常常推荐扩充产能的项目来一河之隔的汊河投资。目前,汊河已有两百亿级新材料领域项目开工,三个10亿元项目在建,跨“界”发展态势如火如荼。


与省际毗邻功能区相比,2012年开工建设的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滁州融入长三角的“老大哥”,也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的首个市场化合作的开发园区。


“十年间,滁州和苏州两地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已将曾经的一片荒地打造成一座‘产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中新苏滁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园区有上市公司36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引资超800亿元,来自长三角区域项目数占比达76.5%。


“当初我跟随企业只身来苏滁高新区创业,到现在我们全家生活在这里。滁州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氛围深深吸引了我们。”吝云涛是中新苏滁高新区一家企业的外地高管,他用定居滁州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苏滁高新区的肯定。


打造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是苏滁高新区的定位要求。初建不久,园区早早就将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提上了日程。“通过比较,我们从2015年与南京名校琅琊路小学开展广泛合作。”南京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业务副校长高雁回忆,琅琊路小学是全国百强小学,它的引进给外来人才在子女教育上吃了一颗定心丸。


得天独厚的区位、日益便利的交通、开放包容的文化,让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和人才愿意在滁州兴业、发展。“我经常与南京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打交道,他们现在对滁州的发展空间和营商环境都非常认可。”贾乾威说,在他看来,滁州取得的成绩,与这些年的深化改革、自我加压密不可分。


“改革就是要常改常新,才能不断前行。”严金昌说。近十年来,改革创新已经成为滁州发展最亮丽的底色。2022年,滁州迎来建市30周年,三十而立,常变常新,滁州正青春。


百家读城:


山水之间新滁州


□ 贾鸿彬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自从欧阳修《醉翁亭记》问世,滁州一直以“在乎山水之间”的风姿雅韵呈现在中国人文历史的画廊中。因为这篇雄文,琅琊山“蓬莱之后无别山”的美誉尽享天下。而水之于滁州,从“让泉”开始,别具另一番风味。


水是城市的血脉,历史上的名城,往往因水而生。滁河位于长江左岸,既是苏皖两省的界河,也是滁州的母亲河。这条母亲河,如同一条艺术走廊,给滁州带来连绵不绝的人文景观,荟萃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时空跨度大,历史意蕴丰厚,它们定格在滁州秀美的山川中,成为滁州文化的标志。


滁河的支流清流河也是滁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滁州古城开埠于隋朝,古城街巷素有“六门、四关、七十二条半巷”之说,如滁州人耳熟能详的清流街、挑水巷、金刚巷、鲜鱼巷、张家巷。更有广惠桥、上水关、遵阳街、辛弃疾知滁兴建的“繁雄馆”和“奠忱楼”等历史遗存。它们漫布西涧河两边,和清流河魂魄相依。


牵手清流河的明湖项目是滁州绿色发展的“一号工程”,下闸蓄水后,万顷碧波和苍翠的琅琊山相辉映,山水之间新滁州别具风范。如今的明湖湖畔,已完成坝址区园林景观、湖区土方地形塑造、主园路、时尚广场、炫彩绿道、月季园、花海、湿地科普区等园区项目,明湖阁、水秀、庆典广场、二三四号桥梁和驿站、萌宠乐园、水乐园、大明文化园、九桅宝船、南北文化商业街区等配套设施也基本完成。明湖已成为滁州的“城市眼”,它将与滁河、清流河一道担负着滁州山水城市“水”文化之一极,并与琅琊山一起担当起“水山共融,山水共荣”的新滁州新生态使命。它是琅琊山众多景点之外,新成长出的滁州网红打卡地,是滁州新文化的水能高地。


有品位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山、河、城、湖”荟萃,是滁州大江北时代的城市魂,是文化情怀营造的四维。四维一体的景观体系,让滁州这座古城“在乎山水之间”的风姿更卓越。


从“大包干”到“大扬子”,从“大滁城”到“大江北”,“在乎山水之间”的滁州人,以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努力拼搏,一个经济繁荣、山水相连、生态优美、宜人宜居的新滁州已鼎立在江淮大地。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夏凌云


统筹:陶玉德


记者:周然 张宣剑 汪称


编审:陈金莲 王文伟


视频:周然 张宣剑 汪称 程明 潘龙 陈华斌



【本文标题和链接】滁州在哪里在哪个省,哪个县(滁州市有哪些玩的地方) http://www.hzhe123.cn//n/164061.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