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福生平事迹(刘永福最后结局)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2-10 13:37: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刘永福生平事迹(刘永福最后结局),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993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刘永福,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五彩秦安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刘永福的故事有什么1

刘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 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中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刘永福幼时随父母迁于广西上思。少为佣工。咸丰七年(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同治三年(1864年)率二百余人加入吴亚忠部,以七星黑旗为队旗,称黑旗军。同治六年(1867年)入越南,进据保胜,扩充队伍。同治十二年(1873年)应越南国王阮福时的邀请率黑旗军抗法,击毙法军头目安邺,因功被越王封为兴化保胜防御使。光绪九年(1883年)再次援越抗法,在河内城西击毙法军统帅李维业,被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受清政府收编,以记名提督在中越边境抗战,战后被调回国,授广东南澳镇总兵。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刘永福奉命帮办台湾军务,驻台南。次年(1895年)在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全台抗日首领,在彰化、嘉义等地抗击日军,九月因粮尽援绝,弃军内渡厦门。后曾署广东碣石镇总兵。辛亥革命爆发后,曾应胡汉民之请任广东民团总长,不久便辞职回籍。民国六年(1917年)1月9日,刘永福去世于钦州,享年80岁。

刘永福因抗法援越和抗日保台的功绩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4月视察广西期间,对刘永福给予高度评价,称赞刘永福是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民族英雄。

历史评价:

黄佐炎:英勇无敌,北圻长城,非公莫属。

岑毓英:永福为人勇敢有为,其所部皆百战之余。

胡绳:刘永福虽然是农民起义风潮中涌起来的人物,但他抵制不了清朝当局官爵的诱惑,也无力改变整个局势。在中法战争以后,他成了个普通的清朝官员。

范文澜:刘永福从个人利害出发,在官位或危难前面,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污点。他虽然善于作战,在越南抗法,后来在台南抗日,卓著战功受人尊敬,但是,如果作为民族英雄来衡量他的某些表观,是不能不令人为之遗憾的。

人物争议:

临洮大捷

有学者主张,在宣光之战结束后,法军继续向滇军发动进攻,光绪十一年(1885年)二月初八日在临洮地方被刘永福指挥的黑旗军以及岑毓英麾下的滇军击溃,取得了所谓“临洮大捷”,收复十多个州县。但这种说法仅见于云贵总督岑毓英的奏折,刘永福本人反而回忆在临洮没有大规模接战,只是法军撤退时脱下了衣服以便游泳过河,岑毓英事后抢了这些衣服,谎报大捷。有学者认为刘永福的证词更真实,所收复的州县可能是从越南亲法势力那里收复的,而非通过“临洮大捷”击退法军而收复的。 对此,有学者回应称因为刘、岑矛盾而导致记载出现分歧,但不能否认临洮大捷的存在。

拜大将军

在抗日政权“台湾民主国”创立之际,有说法称刘永福被拜为该政权的大将军,刘永福本人的回忆也说唐景崧曾给他送了一颗大将军印,但未送达。但有学者指出,在唐景崧5月25日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的通电中,只提到自己担任总统,而只字未及刘永福的任职。张之洞曾致电询问刘永福在该政权中担任什么职务,唐景崧回复“刘无名目”。也就是说,唐景崧不让刘永福担任台湾民主国的任何职务。所谓刘永福得任台湾民主国大将军的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入同盟会

有些书籍声称刘永福在辛亥革命前夕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不过,关于刘永福曾加入同盟会一事,刘永福本人及其家属从来没有提过,他的口述史《刘永福历史草》以及李健儿的《刘永福传》等都没有谈到。冯自由的《革命逸史》也未提到,故这种说法存疑。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刘永福的故事有什么2

清道光十七年——即公元1837年9月11日,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现为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永福原名建业,号渊亭,排行第二,俗名刘二,被人尊称为刘义。“永福”是他后来转战越南时改用的。

因为家境贫寒,刘永福在5岁时,就能自制钓鱼杆,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钓鱼,为家中改善伙食。在公元1850年,年仅13岁的刘永福就开始在船上当水手。做工之余,他仔细观察,非常熟悉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哪里行船安全,哪里行船危险,了如指掌。刘永福干活卖力,而且喜欢枪棒武术,他拜了一些当地的武术高手为师,打小勤学苦练,学得一身的好功夫。

公元1854年,刘永福那年17岁,由于贫病交加,父母亲和叔父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故。等埋葬完几位老人,刘永福已经一无所有,因为穷得连一间夯土屋都没有,因此他只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刘永福那时白天出去做工,换口饭吃,夜里回到茅屋栖身,日子过得一贫如洗。

也许是刘永福不愿意就这么穷下去,有了一个传说,说刘永福有一天上山砍柴,累坏了,直接躺在山间的石板上午睡。在睡梦中,忽然走来一位长髯老人对他说,他应该反清,因为他是陈近南之后——这是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舆论老套路了。

公元1857年,20岁的刘永福加入天地会,他率部打垮巫必灵为首的地主武装,队伍迅速扩大。后来,清军大举清剿,天地会首领吴凌云被杀。

公元1863年,27岁的刘永福带着残部,转移至广西靖西、那坡一带活动,自此,刘永福颠沛流离,慢慢地,他有了作战经验,刘永福着手操使士兵,整肃纪律,选择人才,统一军令。当时他扎营于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庙,看见北帝庙神像旁边的周公像手执着一面绘有“北斗七星”图案,镶有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为自己队伍的旗帜。从此以后,刘永福的这支队伍就举七星黑旗作战,这就是我国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黑旗军”。

公元1867年秋,清王朝派广西提督冯子材调集兵力重点进剿桂西南农民军,对其进行拉网式扫荡,农民军伤亡惨重,随后农民军又有内讧,干脆分道扬镳,刘永福眼看国内混不下去了,就率领所部转移到越南。进入越南后,刘永福即接受越南阮朝的招安,先后被封为宣光团勇头目、百户、千户。他打败了盘文义的白旗军、黄崇英的黄旗军,在越南北部取得了以保胜(今越南老街省)为基地的立足点。1873年,越南官府命令他权充兴化保胜防御使。 刘永福虽为越南官员,但依然留着辫子、穿清朝衣服,他仅仅是只在与越南官员相见时将辫发盘成发髻,穿上越南官服,随后就把它们扔在一边,刘永福的心并不在越南。

公元1867年,法国侵略者强行侵占了越南的南半部之后,疯狂地发动越南北部进攻,要灭亡越南,进而从西南入侵中国,建立一个它们心中所谓的“伟大的法兰西东方帝国”。公元1873年11月20日,法国当局派安邺带兵180名和两艘炮舰突然轰击河内,随即很快拿下河内。

公元1873年11月20日凌晨,安邺指挥法军和堵布益的雇佣军向越军发动攻击。越军虽然有7000多人,但是面对不足200名法军士兵,一触即溃。上午10点,几乎没有任何伤亡的法国人就占领了河内。法军随后开始了妄图吞并整个北圻的侵略行为,向周边地区发动了攻击。在北圻的越南官军有5.5万人之多,但这些军队根本就没有战斗力可言,因此在法军面前,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望风而逃,只有不到200人的法国安邺特遣队在短短一个月内占领了越南的河内、海阳、宁平、南定四个省会,所向披靡。不出意外的话,整个越南北部都要被法国人占领了。

无奈之下,越南北圻统督黄佐炎调刘永福去抵御安邺,于是刘永福亲自率军2000人南下抗法。12月24日,装备简陋,只有落后的火绳枪和刀枪矛戟等冷兵器的黑旗军在河内郊外的纸桥与法军开战,黑旗军勇猛无比,一举击毙了法国主将安邺。法军一看主将毙命,狼狈逃窜回河内,后将其归还越南。次战是刘永福捍卫国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战功。

随后,精通汉语和越语、一向反对安邺使用武力的交趾支那土著事务监察霍道生海军中尉觉得要议和,在他的的主持下,法越签订了《西贡条约》,迅速地将安邺占领的越北四省归还越南政府,并赠送5艘蒸汽机炮艇、100门大炮、1000支步枪、50万发子弹;法国只是要求越南开放红河,并允许法国在河内、海防设立领事馆及驻兵,但最终只在河内一个城市获得了经商权。

虽然不管是从参加人数还是伤亡数字来看,这次战斗规模都很小,但其实际的影响却很大,因为这是近代以来,东亚陆军首次战胜西欧强国的陆军,所以当时正在学习西方的日本对此很重视,其报纸大事渲染,乃至于将刘永福誉为和诸葛亮、楠木正成一般的战术天才。

但越南国王却对此役评价不高,虽说越南因纸桥之战得以收回四省失地、收回了许多主权的,却只是赏给刘永福一个副领兵官的虚衔,并发了345两银子和3000串铜钱(一串600文)的犒赏。很明显,他就是觉得刘永福不是越南人,刘永福也是心里有数。

公元1874年8月,刘永福在兴化等地助剿黄崇英有功,获授正领兵官。越南国王正式允许黑旗军在保胜设关收税,以补军用。刘永福在越南总算是可以独力养活黑旗军了。在刘永福的黑旗军保卫下,越南安稳了九年。

公元1882年4月,法国又进攻越北,觊觎中国云南、广西。1883年4月,唐景嵩作为清朝派来的“信使”进驻黑旗军,成了刘永福的军师,,而且告诉刘永福:“天朝宽大为怀,凡我华夏子孙,但能御外侮,卫国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刘永福喜出望外,他的心还是在中国的,那一天,他热泪盈眶,之前的种种不悦瞬间烟消云散。

就在当年,法国国会任命李威利为总司令,率领法军2000人先后攻占河内和南定。接着又分兵进犯越南国都顺化及北宁、山西。刘永福下定决心,要“为越南平寇,为祖国屏边”的宏愿,于5月6日率领黑旗军3000人挺进河内,充分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采用诱敌深入战术,使法兵腹背受敌,陷入重围。这一仗打死李威利,毙伤法军200余人,夺得军械弹药无数。这就是当时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号称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军,颜面扫地。越南阮朝为了表彰刘永福纸桥大捷的军功,晋升他为三宣提督,后加赐一等义良男的爵号。

公元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黑旗军在越南的山西等地与清军一道抗法。8月,刘永福接受清政府给的“记名提督”头衔,成为清朝的官员。1885年2月,黑旗军在左育与法军援师血战,予敌重大杀伤后败溃,算是尽力了,只是实力悬殊,非战之罪。同年中法停战,清政府为了逼刘永福率部回国,一个月内就连下九次上谕,采取胁迫利诱,恩威兼施的手法,赐予刘永福“依博德恩巴图鲁”和“三代一品封典”的荣誉。8月,刘永福被迫率领黑旗军三千人从越南保胜启程入云南省文山县南溪,后赴广西、广东,清政府下令将黑旗军裁减大半,只留1200人。1886年4月,任刘永福为南澳镇总兵。此后,黑旗军又被历年裁撤,最后只剩300余人。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然而,甲午战争里,清军节节败退,公元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日本。为了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在琉球群岛的中城湾海域集结,分兵两路进攻台湾。其中一路日军从貂角强行登陆,攻占了重镇基隆。

接着,又进犯台北。巡抚唐景崧等人纷纷逃回大陆。6月7日,台北被日军攻陷。此时此刻,刘永福没有屈服,他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斗争。刘永福坚持不受,仍以帮办之职,统率防军与台湾义军抗敌保台。

公元1895年8月中旬,战争转入台中。为了保卫彰化,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大甲溪一带同日军展开激战,一举取得全胜,缴获日军枪械甚多。后来,日军不甘失败,收买内奸带路,偷袭黑旗军后方,大甲溪被日军占据。大甲溪失守后,日军步步进逼,逐步攻占台中等地。刘永福被迫率军退守彰化,继续抵抗日军。

紧接着,重整旗鼓的刘永福指挥黑旗军和义军,一度打退日军的疯狂进攻,然而,日本人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

公元1895年8月28日,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这次,黑旗军和义军要对抗的可是号称日本最精锐部队的近卫师团。

顺便说说刘永福的对手——日本近卫师团。追根溯源,“近卫”这个词源自于奈良时代。奈良时代守卫皇宫的“近卫府”就是它的语源。明治时期为推翻幕府重建皇权而募集的萨摩(如今的南九州)、长州(如今在的山口县)、土佐(如今的高知县)这三藩的御亲兵,就是近卫师团的前身。1872年御亲兵被改称为近卫兵。1891年12月14日,近卫师团正式诞生。

近卫师团的兵员来自本乡、宇都宫、佐仓、水户这4个连队区。而大正时代以后,步兵和骑兵从全国,炮兵、工兵和辎重兵从关东地方的师团管区(即第1和第14师团)中抽调精锐。为了保护皇宫,就要尽量选拔优秀的士兵来组建近卫师团。所以当初被配属在近卫师团的士兵也被日本人看作是高级部队。

该师团被建立后,最初的对国外远征就是甲午战争进攻清朝。当时的近卫师团只有步兵第1到第4联队和近卫野炮联队,其他一概还没成立。但是师团被动员的时候,是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的1个月之前。

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前一个月,近卫师团在辽东半岛登陆,参加了旅顺战役,战争结束后被调往台湾执行占领台湾的侵略任务。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刘永福毫不畏惧,指挥黑旗军,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近卫师团里的一千余人,乃至于打死其少将山根信成。

在这场血战中,台湾岛的义军首领吴汤兴中炮牺牲,刘永福部将吴彭年也英勇战死。刘永福的黑旗军里最精锐的七星队三百余人壮烈殉国,随后彰化失守。

不久,云林、苗栗也相继沦陷,紧接着嘉义告急,刘永福命令黑旗军统领王德标迅速率领所部七星队北上增援,又派部将杨泗洪率黑旗军各营及各地义军密切配合,并亲赴嘉义前线坐镇指挥。由于黑旗军与义军的英勇善战,加上刘永福的奋力指挥,各路抗日义军协力作战,此役获大胜,杀敌近千人,并相继克复云林、苗粟,还一度反攻彰化。

当时,在刘永福的号召下,台湾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与刘永福的防军并肩作战。特别是在新竹保卫战中,刘永福命令杨紫云等诸将率2万人马分札各隘口扼守,集结民众数万人扎驻险要地点,运用地势之利伏击日军,一直追杀日军至基隆。

但黑旗军和义军在连续苦战之后,断饷缺械,刘永福派人回大陆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行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刘永福痛心疾首,不由得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可谓英雄末路。

到了1895年9月11日,日本又派第二师团增援台湾,战局急转直下。

尽管嘉义一战,日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重伤毙命,但10月15日,日军进攻台南东南的打狗港,双方血战不断。刘永福的养子刘成良率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但后来守卫炮台的兵士饥饿不能战,刘成良只得率部退守台南。这时,据守曾文溪的黑旗军和义军将士,与进攻的日军展开白刃格斗,孤军不敌,至此,台南最后一道防线失守。

连番作战使得黑旗军所部伤亡惨重,各部的将领纷纷战死,义军首领徐骧战死,刘永福的女儿刘秀蓉也不幸阵亡。

虽然黑旗军英勇战斗但是却因为弹尽粮绝缺少支援,只得退守孤城台南。此时的台南城已经是一座孤城,缺兵少粮,武器弹药匮乏,而城外日军的攻击一次狠过一次,可谓是危如累卵。

1895年10月18日,陷入绝境的刘永福召集部将会议,商讨战守之计,但是大家都无计可施,完全是一筹莫展。次日,嚣张的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身先士卒,他亲手点燃大炮,轰击日舰。当晚,日军攻城益急,城内弹尽粮绝,在艰苦的恶战中,抗日士兵精疲力尽,乃至于不能举枪挥刀作战。当时日军兵临城下,城内大乱,刘永福欲冲回城内组织巷战,部属极力劝阻。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捶胸,呼号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当天深夜,无可奈何的刘永福带领养子刘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后搭上英国商船“迪利斯”号内渡厦门。21日,台南陷落,至此,台湾全境被日军占据。

反割台之战是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所没有料到的惨烈血战。

单单据日方记载,日军那叫一个伤亡惨重。

据日方记载:“日军投入了49835人的兵力和26214名随军佚役”,对刘永福的“共计20余营(1万多人)"的兵力作战。

对于日军伤亡情况,日方记载道“付出了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以下4642人阵亡的代价,花了4个月时间,才勉强地占领了台湾岛。

日军在台的伤亡总数约三万两千人,超过整个甲午战争的伤亡总数一倍以上。日军感叹:刘军“虽为敌人,其勇敢真值得赞叹;可称为中日战争以来未曾有的勇兵”。

但是,刘永福毕竟是失败了,他没能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保台抗日之历史使命,因而也饱受非议。

关于对刘永福在近代各大战争的表现以及其是非功过,目前主要有三种评价:

一种是:刘永福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在中法战争和反割台斗争中,作出过重大贡献。在台湾,他与日军议和,主要是为免除台湾军民再受战祸之苦,而不是投降;他离台内渡是为客观条件所迫,力不从心。

另一种是:刘永福虽在反侵略斗争中作出过贡献,但他经不起考验,在危急面前屈服了,和日军议和,最后离台内渡,临阵脱逃,对反割台斗争造成很大损失,是不可原谅的。

还有一种是:刘永福已改变了农民起义军领袖的本色,但在反侵略斗争中作出过重要贡献。所以,他是阶级斗争中的变节者,民族斗争中的勇士。

是是非非,纵使盖棺也难以定论。

1897年春,刘永福回钦州闲居。他对腐败无能的清廷投降卖国行径早已心怀不满,遂萌发了革命念头。

后来,刘永福接受革命思想越来越多,认识越来越深,思想起了深刻变化,于是,从同情支持革命到积极参与革命,成为民主革命先躯者。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刘永福不顾年迈体弱,与留粤的革命党人联络活动,积极响应革命。10月30日赴港。11月9日广东宣告独立,11月14日返穗,应广东都督胡汉民之请,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节制广州十数万民军。刘永福就任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整理营伍,发布通告,分兵巡守,维护社会秩序。过了两个月,全省革命秩序大体安定后,刘永福即请辞去民团总长职务,告老返乡,住在钦州三宣堂。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惜牺牲国家民族的利益,来换取日本侵略者的支持,企图完成其复辟帝制的野心,刘永福闻讯后,义愤填膺,不惧袁世凯的庞大势力,拍电上京,请缨抗日,公开反对复辟,此举获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1917年元月9日,刘永福在钦州老家溘然长逝,终年80岁,葬于惠州城内西湖畔。

刘永福临终不忘忧国忧民,遗言道:远小人,贱货色,严边防,慎取舍,旁求山林逸才,延揽智谋健将;惜民力以裕财源,养民气以威夷狄;集群策群力,以鞭笞天下,则天下之尚力者,自然入我范围而不敢抗。如是,则国基巩固,国势富强,吾虽死,九泉之下,亦将额首而颂太和。

也许,刘永福有种种过失,也许刘永福有种种的局限性,但是,他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已经尽力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了,而且十分杰出,笔者认为,说他是民族英雄,名副其实!

而刘永福也只是当时中国人保卫台湾的一个代表,在他的身边,是千千万万奋勇反抗的平民百姓。这些先辈们为了不让台湾落入日寇之手,用自己的生命去守卫着宝岛台湾,在毫无希望的境地中血战到底。

但讽刺的是,还真有这么一坨台湾败类,他们无视当年日本在台湾的残暴统治,认贼作父,以日本人自居,把亡国奴经历看做光荣往事,实在是恬不知耻,这些人必会遗臭万年!

本期文案参考资料:

《清史稿》

廖宗麟 《民族英雄刘永福》

《台湾抗战日方资料》

杨立冰 《 黑旗军纸桥之战战例剖析》

郭孝义 主编 《中国近代史 修订版》

刘永福的故事有什么3

“刘永福的故事是钦州的一种文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身在其中,演好刘永福故事,把刘永福的精神传承下去。”“少年版”刘永福扮演者黄曦同学对刘永福的爱国精神有了自己更深的体会。

少年版《刘永福拒接总统印》剧照。

10月1日至2日,少年版采茶剧《刘永福拒接总统印》在广西对台交流基地钦州市刘永福故居的三宣堂永福戏楼举行首演仪式。该剧演员均来自钦州市永福小学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虽然他们都没有戏曲基础,但是从小接受“永福”教育的他们,凭着对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崇拜和对传统采茶文化的喜爱,利用仅有十几个“下午放学”的排练时间就有了不凡的舞台表现,生动、立体地讲述了刘永福真实而又传奇的故事。

小小少年们按照“心跟神合,神跟貌合,貌跟形合”要求认真用心投入排练和演出,通过华堂之喜、临危赴台、直奔台南、拒任“总统”、两岸情思、誓死保台、壮士难酬、钦州之光等8个章节,再现了刘永福身先士卒,率黑旗军赴台抗日的英雄壮举。虽遭遇种种险情,但刘永福坚持誓死保台、带头作战,彰显了他坚决不让台湾从祖国版图分裂出去的凛然大义和大无畏气节。

刘永福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不屈不挠抗击侵略者的事迹,受到各族人民的无比景仰。“采茶”是最具钦州特色的地方戏曲,是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少年版采茶剧《刘永福拒接总统印》的创排演出,进一步培养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热爱与传承,并以此为载体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得到各方好评。

扮演刘永福的黄曦同学。

(广西钦州市台办 余世颖)

【本文标题和链接】刘永福生平事迹(刘永福最后结局) http://www.hzhe123.cn//n/74068.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