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雁塔的传说故事(小雁塔的故事有哪些)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2-14 19:05: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小雁塔的传说故事(小雁塔的故事有哪些),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0723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7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神奇的西安小雁塔,一千三百年里因地震三次开裂,三次合拢,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行者老张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雁塔的故事有哪些1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古城西安,文物古迹众多,最著名的是两对“双子星”,即钟、鼓楼和大、小雁塔。

钟楼、鼓楼最有代表性,而大雁塔和小雁塔则和两座楼交相辉映,它们共同见证了西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钟、鼓楼建于明代,大、小雁塔年代更久远,均始建于唐代,小雁塔比大雁塔迟建五十五年,两座塔一东一西,都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并且作为“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因为高僧玄奘而闻名天下,但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小雁塔其实更加传奇。

传奇一:雁塔神合

小雁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元年,即公元707年,历时三年建成。在此后的一千三百多年时间里,小雁塔曾经神奇地“三离三合”,明代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陕西六级大地震使小雁塔从上到下由中间裂开一条缝,宽达一尺,而在三十四年后的又一次大地震中,这条裂缝神奇地一夜之间合拢。

此后的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四十二年(1563年),小雁塔又一次上演神奇地“离合”;清代康熙年间小雁塔第三次开裂又复合。如此神迹在一座佛塔身上上演三次,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把小雁塔的合拢称为“神合”。而这些传奇故事也被人刻在了小雁塔的石质门楣之上。

有如神助的小雁塔为什么会经历数次地震而屹立不倒?其实主要秘密在小雁塔的塔基上,唐代建造小雁塔的能工巧匠根据西安的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了半圆球体,这样在地震时压力会被平均分散,小雁塔就如“不倒翁”一样,耸立一千三百年而不倒,完美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传奇二:宫女建塔

唐代长安有三大译经场,分别是大雁塔所在的著名寺院大慈恩寺,大兴善寺以及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小雁塔比荐福寺晚建两年,开始叫荐福寺塔,位于唐代长安城的安仁坊,而荐福寺最初在开化坊,于宋代迁入安仁坊,寺塔合为一座整体建筑群。

大雁塔建造是皇家出钱,由玄奘法师主持建造,而小雁塔是当时的著名法师道岸主持建造,为了存放高僧义净从天竺取回的经书。但是小雁塔却不是皇家出资,而是“宫人”集资建造的,“宫人”就是古代皇宫中的宫女,身份卑微,她们将“来世”的希望寄托于佛教,希望能改变命运,因此,出钱建造小雁塔是当朝宫女们美好的精神寄托。

传奇三:雁塔晨钟

“雁塔晨钟”是古代名扬天下的“关中八景”之一,自唐代就已经有了,雁塔就是西安小雁塔,“晨钟”指的是荐福寺内钟楼上的一口大钟,当年义净法师为了早起礼佛、翻译经书,向荐福寺住持建议每日清晨准时击钟而起,数十里外都可以听到钟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组成“雁塔晨钟”,此声此景一直流传了一千三百多年。

现在荐福寺内悬挂的这口大钟为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造,大钟高约3.55米,重达八千公斤。这口钟开始挂在渭河边的武功崇教寺内,因为渭河发洪水冲毁寺院,大钟沉在河滩,清代康熙年间被人发现后移到了荐福寺的钟楼内。现在到小雁塔游玩可以敲钟六下,声音浑厚悠长,大钟下由一口井和四个角的出水口相通,钟响的同时出水口便会向上涌水,钟声越大冒出的水就越多,你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传奇四:武举题名

小雁塔下现保存有十六通明清时期陕西武举的雁塔题名碑,明清时期陕西地方乡试考中的武举人都会到荐福寺小雁塔下刻石留名,就是所谓的“雁塔武举题名”。这是效仿唐代的习俗,唐朝学子在进士及第后就可以到大雁塔刻字留名,形成最早的“雁塔题名”,寓意“跃登龙门”,光耀门楣。

传奇五:残缺之美

小雁塔建在砖砌的方形基座上面,为密檐式青砖结构佛塔,塔下有地宫,塔内有木质旋梯可以登上塔顶。塔身平面为四方形,和大雁塔相同,每层南北各有券门。底层券门的青石门框上有精美的唐代线刻图案,塔基南侧有一道清代石门坊,门额两面分别刻有“萬汇沾恩”和“不二法門”。小雁塔和大雁塔最大的区别就是塔身的轮廓线条,两座宝塔都是向上收缩,不同的是大雁塔是直线,而小雁塔是以自然圆收顶,呈现出秀丽的卷刹,风格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我们瞻仰小雁塔,塔身不是特别完整,每个角檐都有残缺,尤其是顶部更明显,那是在明嘉靖三十四年的关中大地震中被损毁的,震掉了塔顶两层,本来小雁塔共有十五层,现存为十三层,高度约为43.4米,比它的“大哥”大雁塔矮了约21米,虽然大雁塔只有七层,但是高度约为64.5米。这座“不完美”的古塔历经一千三百年风雨沧桑,雄姿依然照耀着长安古城。

这道门是荐福寺最南边的山门,名为南山门,建于明代,是明清时期荐福寺的正门,现在为了保护这座精美文物,将正门开在了北边。南山门是砖木结构,单檐翘角歇山顶,顶部覆盖蓝色琉璃瓦,有象征祥瑞的脊兽,檐下砖雕斗拱和花纹及其精美,中间是石质门框的券门,背面门额是明代石刻“最勝法門”,南面镶嵌明正德六年(公元1514年)刻制的“敕建荐福寺”匾额。

小雁塔和荐福寺是唐代长安城保留到今天的重要历史古迹,是珍贵的唐代佛教建筑艺术瑰宝,“雁塔晨钟”的悠远钟声将永远回荡在古城上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摩旅爱好者,历史文化研究者,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感谢点赞、评论,不吝赐教!

小雁塔的故事有哪些2

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雁塔遗产点名列其中。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小雁塔的小故事。

女皇建寺

小雁塔,位于今西安城南门外友谊西路南侧,原建于唐代著名的佛教寺庙荐福寺内,又名荐福寺塔,是我国早期的密檐式砖塔。

荐福寺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李治百日,武则天等皇室族戚为其献福而兴建,故最初取名“献福寺”。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后改为“荐福寺”,并亲自为荐福寺题写了寺额。

关中胜迹图中的西安城与大小雁塔

民国时候的小雁塔

神龙二年(706年),扩充寺庙为译经院,成为继慈恩寺之后的又一个佛教学术机构。寺址原在唐长安城的开化坊南部,即唐太宗之女襄成公主的邸宅,唐末因遭兵祸破坏,将其迁建于安仁坊小雁塔所在的塔院里,即今址。

义净译经

唐代名僧义净与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于高宗咸亨二年(671年)由洛阳出发,经广州取海道,到达印度,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腊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则天亲至上东门外迎接。其后参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义净曾在长安荐福寺翻译佛经,并圆寂于此。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

雁塔神合

小雁塔在1300多年间经历数十次大、小地震考验而不倒不斜,其挺拔秀丽的身姿和良好的抗震性能,被赋予了神话般的色彩。

西安在历史上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小雁塔自建成以来,陕西关中发生4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包括发生于1556年的陕西华县8.3级特大地震,小雁塔危而不圮,旷古罕见。

尤其“三裂三合”的传说历经不衰,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嘉靖30年(1551年)王鹤的题刻,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即小雁塔在1487年的陕西大地震中,塔顶至足震裂,而在34年后的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一夜之间塔缝合拢,这就被人称之为“神合”的奇迹。在后来的地震中,小雁塔还经历了“两开两合”。

1907年,法.汉学家沙畹摄小雁塔与荐福寺

1921年喜仁龙拍摄的小雁塔

民国时期的小雁塔

修复前的小雁塔

40年代小雁塔

小雁塔复原图

80年代的小雁塔

雁塔晨钟

西安府城南出永宁门约二三里,便是关中八景--雁塔晨钟的小雁塔及荐福寺所在。这是关中八景里离西安城最近的一处景点了。在清代,每天清晨荐福寺寺内的僧人会定时敲钟,清脆悠扬的钟声响彻西安古城上空,数十里内都可听到。钟声清亮,塔影秀丽,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清亮的钟声从塔院深处传来。空灵的钟声把人带到悠远的境地。因此小雁塔及其古钟即“雁塔晨钟”被列为“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旁的钟楼内保存着一口金代古钟。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渭河河底。清代康熙年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遂以巨车载之移置于上都大荐福寺,悬于殿右”(《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挂在小雁塔旁的钟楼内。民国时期,此钟被“某军驻寺时毁裂”,使“雁塔晨钟”绝响多年,90年代后进行了修复。

民国往事

小雁塔作为城南高地,也是战略要地,成为西安地区历次战斗的焦点。1926年刘镇华的镇嵩军兵临西安城下,在小雁塔进行过激烈的争夺战,镇嵩军派出精锐,企图夺取南城制高点小雁塔。小雁塔由李虎臣部防守,镇嵩军集中重兵攻击,双方血战多日,镇嵩军先后占领小雁塔,但均被李虎臣组织敢死队夺回。今天的小雁塔依旧弹孔累累,她沧桑地见证了这段历史。

塔身弹孔

1938年抗战爆发后,胡宗南的17军团司令部和以后的第一战区司令部以及西安绥靖公署都设在荐福寺内,直到1949年5月17日西安解放前三天,才撤离到汉中,驻扎时间长达近12年。

民国31年(1942年)3月,胡宗南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遂在荐福寺故址设立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代号为“秦”,自成局面。办公室设在南半院的慈氏阁。藏经楼是“高参室”、四合院为“交际处”。小雁塔东侧北半部是一片大的空地,作为操场使用。1943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返回延安,途经西安,胡宗南也是在小雁塔为周恩来一行举行了隆重的招待会。

民国33年(1944年)11月,蒋介石任命胡宗南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翌年1月,胡宗南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迁至西安,并将原西安指挥所并入,在荐福寺故址设立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再次设立西安绥靖公署。民国36年(1947年)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奉命改组为西安绥靖公署,设在荐福寺。原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转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

小雁塔中轴线上的慈氏阁

今日小雁塔

小雁塔的故事有哪些3

西安,13朝古都,中国国家地理曾说:西安,历史从它的城下流过。而近些年网络的爆火,更是带动了西安的旅游热潮。在西安的街头,不经意间,你就与盛世大唐,或者大明朝擦肩而过。这座城市,据说锤子往地下一敲可能就是一个宝贝,西安地铁的建设之路也被称为“考古之路”,大概全国最难的地铁设计施工城市,西安可以排上号。这样一座古城,可以玩的真的太多了!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现在它的名声远不如大雁塔、大唐芙蓉园、钟鼓楼,游客也比较少,但如果有时间,建议可以安排个小半天来游览下。

现在小雁塔归属西安博物院内,如果看过了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可以快速略过,都是免费开放参观的。

小雁塔初建时是与荐福寺息息相关,曾经被称为荐福寺塔,但荐福寺在战乱和朝代更迭之中已不复存在,唯留下小雁塔仍高高耸立。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小雁塔经历无数风云故事,而最有名的即为“三离三合”。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陕西发生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自上而下被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此后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小雁塔因华县大地震“塔裂为二”,嘉靖四十二年复震,“塔合无痕”;康熙辛未“塔又裂”,“辛丑复合”。对于一座砖塔而言,经过数次地震开裂而不倒塌,反能自然复合,也确是一件奇事了。后来经过专家勘探,发觉小雁塔这一“自愈”功能源于塔基的奇妙设计,古代能工巧匠用夯土将塔基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样,虽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令人叹服。

小雁塔的修建也富有传奇色彩,公元707年,由当时的唐朝皇宫中的宫女、宫人“众筹”而成,它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现在只能在外围参观,塔身古朴,让人不禁遥想这千余年来的变迁。

西安小雁塔:1300年前由唐朝宫女众筹而成,历经大地震却能神奇自愈!

旅游攻略信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友谊西路72号

门票:免费

【本文标题和链接】小雁塔的传说故事(小雁塔的故事有哪些) http://www.hzhe123.cn//n/78950.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