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人的故事(重庆的故事有很多吗)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2-21 23:09: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重庆人的故事(重庆的故事有很多吗),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8682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2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用另一个角度来写重庆灭火的故事,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碧树西风的记忆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重庆的故事有很多吗1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这些天很多读者希望我写一期云南支援重庆灭火,很多志愿者踊跃支持的感人故事。

我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写,是因为这并非我们的特长。

你去注意,那些报道的重点在于什么?在于图片。对于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张图片的感染力远超十万文字。

图片才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文字不是。

可我们是一个纯文字版的风格,你几乎见不到任何图片,即便偶尔有,一个月有一两次,也是搞笑类电影截图。

纯粹为了逗乐的。

那么你让我们这样一个纯文字的风格去给你准确的展现大火的无情,战士的英雄,志愿者的多情,乃至军民鱼水情的依依不舍,这是做不到的。

我可能洋洋洒洒写到收尾,都无法让你感动,效果还不如别的号一张图片。

这就使得我们只能于一些比较深刻,一些依赖思考的角度。毕竟纯文字最大的强项就是让你彻底摒弃情绪的干扰,带来最高效的思考。

术业有专攻,希望读者能够理解。你不可能在一个公众号体验所有的风格,获取所有的维度。

那么既然命题作文给出来了,我只能按照我们的风格来给你展现我的思考。

重庆大火到灭火,的确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团结的精神,可是除了情绪之外,这件事亦不乏值得思考的维度。

90后和00后的读者都经历过,两年前的武汉疫情,那个期间涌现过更多的此类可歌可泣的故事,远比重庆大火还要多。

原因是相比较而言,灾难更大。

80后,乃至之前的读者还经历过98年的洪水,80后之前的读者应该都记事了,知道那一年全社会的报道。

当时为了守护武汉,为了守护荆江大堤,准备了分流的预案,分流的区域高达上千平方公里,涉及几十万人口的家园。

这个预案最后没有启动,当然,炸药是埋好的,人口也已经疏散了。大家只是反复在权衡,看看有无可能两全。

这就是一个很经典的电车案例,电车左边是100个人,右边是1000个人,你怎么选?

其实左转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完了,只是不到最后一刻,堤坝上的无数官兵还在坚持,希望两全,希望两个都不选。

这个过程中涌现了非常多的英雄故事,真的是有成建制的战士拉着绳子往江里跳,去拦截洪水。

而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在岸上对他们哭着讲,家园我不要了,你们不要跳了。

再往前还有的是,你一直可以追溯到朝鲜战争期间。这种故事在我们国家非常普遍?

那么我的思考就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么普遍?

一个事情发生一遍你可以认为是情感,情感本来就是一瞬间上头的东西。可是一个事情重复了无数遍,几代人了,依旧如此,那这里面就不会只有情感的作用。

我的看法只有四个字,高组织度。

这个话题我聊过,一百万人口绝对不是一万军队的对手,因为后者的组织度非常高。

只不过那次我是在聊人,我在聊一个人怎么提升自己的组织度,从而击败竞争对手。

那么你回到团队本身,组织度就是团队能力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讲,是最重要的。

下面这句话不是拍马屁,虽然是夸人的话,但没有拍马屁的意思。

实话实说,我们之所以几十年来,在面对灾难的时候有这样的表现,归根结底是共产党的组织能力特别强。

想要理解组织度的力量,你回忆中学物理学过的共振就可以了。

老师当年讲过一个例子,历史上法国军队踢正步过桥,结果桥塌了。因为踢正步会引起共振,所谓劲往一起使,桥的受力太一致了。

你只要不那么统一,大家随便走,力量是分散的,桥的受力就小。

其实人性是相通的,全世界各国在灾难面前,都会有民间自发的行为,有多少效果呢?

几乎为零。

说穿了,脱离组织度,脱离那个一二一的号子,资源是得不到有效分配的。情感最后都是白投入的,就像走散步。而只有在共产党的官方出面的高组织度下,才能达到踢正步的效果。

所以高组织度的优点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并不仅仅体现在抗洪抢险这些灾害面前,实际上贯穿各个方面。

你就比如98洪水之后,当时为了拉动经济提出了三驾马车,这个词儿80后应该都知道,过去的二十几年重复出现多次。

三驾马车是出口,投资,消费。

其实是有顺序的,最初发力的是出口,那时候我们的经济体量还小,对外和美国处在蜜月期,对内说实话,收入也低,也不怎么买得起。

投资体现为基建,洪水过后那一年就开始基建发力了,先是高速公路,电网,后来又是通信,机场,房地产。

尤其是过去20年房地产商品化的进程与很多家庭的喜怒哀乐都联系在一起。

再然后才是消费,收入提高了,内销的商品越来越丰富。从实体店开始,最后你看到了电商的兴起,国内互联网巨头的兴起。

这三匹马被拴在车子上,一起往前拉的动作,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这种事情放在欧美是很难做到的,他们很难有这种大手笔,让那么大的国家朝一个方向走。

更重要的是,即便他们暂时去做,也很难持续20年。你看奥巴马开了头的事情被懂王否定了,懂王开启的事情,又被睡王制止了。

这就是踢正步,与走散步的区别。

这是站在宏观的视角下回顾98年洪水之后的故事,不仅抗洪,不仅重建家园,而且从此奠定了后面20年的发力角度,三驾马车拉着马飞奔在康庄大道上。

我们今天的GDP总量接近美国,我们有这么好的基础建设,过去的20年有那么多人找到了工作,赚到了钱,买了房子,改善了家庭条件,都得益于这种高组织度下取得的成绩。

明白我的意思吧?

一群人,是因为有了高组织度的协调,才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力量。民国时期的人性与今天的人性并无多大区别。

民国时期的人未必不爱国,但是他们的组织度太低了。

朝鲜战争时期,国军投过来的60熊,变成了50凶,这种脱胎换骨是因为部队整编过,各类干部派进去1000多名,翻身农民也补进去5000多名,在这样的改编下,实际上那只原来的国军部队已经脱胎换骨了。

从上到下的骨干全都重塑了。所以组织度实际上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这是我们站在集体的视角下看问题,高组织度发挥出的优势。

可是我们回到个体,你就比如回到98年。你刚刚为各种可歌可泣的故事感动完之后,不意味着你躺在地上等靠要,自己就能率先富起来。

明白我的话么?

98年正是下岗最多的时候,当时既然要打造三驾马车,要增强出口能力,要防止外资狼来了,就势必要对国企重组。

说穿了就是要让国企变大变强,与外企比,变得有竞争力。所以那一年就不可避免地有很多人下岗了。

我们以穿越者的眼光去看,会信誓旦旦的告诉当时的人,你爸妈那一代的人,告诉他们没事儿,这是给你一个重新找更好工作的机会,以后会更好。

问题是,他们不是穿越者。

这对他们来讲,是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是思想上的冲击。

高组织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框架,是大动脉。可是人体除了骨架还需要有肉,除了动脉还需要毛细血管。

作为你本人而言,你不是骨架也不是动脉,你是毛细血管,是细胞。

如果回到24年前,你真正要做的不光是跟着感动一把就完了,而是说要去思考,在这个大的框架下,什么是我能填补的空缺,什么是我能介入的分支领域。

咱们今天回过头去看,一部分人下岗了之后,脑子很活。

他们马上就根据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开始制定个人目标。

有的人盯上了出口,开始做进出口贸易,从贴牌一直做到自有品牌。我们的服装类企业都是这么起来的。

有的人盯上了投资,既然城市化进程要加快,日后涌入城市的人变多,那么他去买房子,买核心地段的房子。

有的人盯上了消费,无论是女装街还是后来的电商,都是这个路数。

但是有的人,就落寞了。他希望的是当初你把我从洪水中捞出来,现在你带着我发财。

问题是,高组织度这个事情的强项是什么?是一起。

从来只有一起度过艰难,很少听说过一起发财。

把人从坑里捞上来,这事儿是一起的,但是能够跳多高,是非常个性化的。

事实上组织度越高的团队内部,你是越难以发挥个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20多年前,很多待在宇宙尽头的人,辞职下海了。

这就是人生,大家可能会因为偶然的灾难聚在一起,可是很快就会因为要谋求自我发展,各奔东西。

很多人会意气风发,很多人会失意落魄。虽然曾经有过交集。

说到底,人生注定有感动,可你不能沉迷于感动,也不能指望感动。

你的事儿还是得你自己去做,你的迷茫还是得你自己去解,你的人生还是得你自己去规划,你的问题说到底都得你自己扛,如果你的目标是越来越好的话。

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的平均月薪只有2,3千。

如果你低于这个数,可以指望大盘把你托起,如果你高于这个数,比如你3500了,你希望4500,那你只能指望自己。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记忆承载。欢迎关注阅读全文。

重庆的故事有很多吗2

终于,下雨了!

近日,重庆从高温切换至暴雨模式

不少人等到了渴望已久的降雨和降温

小朋友在雨里开心到转圈圈

其实,从高温干旱出现起

重庆一直都在进行人工增雨

但人工增雨的关键

是得有符合人工增雨条件的云

向天要雨需要的是

沉得住气的等待——等云

跟随总台记者的镜头

看这段“花式”追云全纪录

↓↓↓

等云来需要准备什么?

8月25日上午,气象雷达回波显示,重庆市北碚区当天存在增雨作业的可能性。随后,人员与设备(火箭发射架)就位,只等符合人工增雨条件的云飘来,发射增雨火箭弹,进行增雨作业。

记者:为了让雨早点降下来,你们做了多少次准备?

重庆市北碚区气象局局长 唐学术:一直是在准备着的,凡是观测到天上有情况,我们就马上把火箭发射架拉出来。

然而,由于作业点靠近机场航道,进出港航班繁忙,当作业空域申请下来时,符合人工增雨条件的云层已经飘散。从白天到黑夜,工作人员一直没能等到符合人工增雨条件的云层形成。

陆上追云怎么追?

8月27日,重庆市长寿区气象局人工增雨队的工作人员在云图中发现一个云团正在形成,于是及时赶至现场架起火箭发射架,装上增雨火箭弹,等待发射时机。

不巧的是刚刚形成的云团正处于市区上空。火箭弹增雨作业严禁在人员密集区进行,为防止增雨火箭弹爆炸后的碎片伤及地面人员,工作人员只能等待云团离开市区。然而此后云团越来越分散,不再有增雨的可能性。

当天,工作人员在更换地点后也未等来增雨作业的机会。装上架的火箭弹又一个个卸了下来,入箱封存。

天上追云难在哪?

陆上追云没结果,天上追云怎么追?为帮助重庆抗旱,国家气象局调派目前全国最先进的增雨作业飞机。机长骆亚峰表示,遇到的主要困难就是云系不够成熟。

他介绍,在第一场飞行架次中,“天上追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增雨作业飞机碰到的一些云朵里还有水汽,就进行了播撒,结果很多地方下雨了。”然而,接下来又飞的一场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骆亚峰说,对于飞行员来说,播撒降雨是一种使命,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只要“看到一块云,就想飞过去在云朵里钻一钻, 哪怕给哪个村子能下一场雨。”

未来三天

重庆市仍以降雨天气为主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多阴雨天气

重庆市气象台预计

未来三天,重庆市仍以降雨天气为主

全市温度在30℃以下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重庆的故事有很多吗3

“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览馆持续举行,来自重庆的7名讲解员每天轮流值班,承担重庆单元展区现场讲解工作。她们用热情的服务、专业的讲解,把重庆发展故事讲给全国观众听。

10月8日,重庆单元展区讲解员徐姗姗和刘珏伶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她们经过层层选拔被选中成为讲解员,需要熟记背诵近200页的讲解内容。她们介绍,重庆展区的长江之歌和轨道穿楼等内容,备受全国观众关注,“在首都北京讲解重庆故事,很自豪很有成就感。”

讲解员刘珏伶在“童画长江”展台前,给观众介绍重庆的特色风物、人文风韵。图片来源/邓君提供

培训内容近200页

今年7月,包括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等单位在内的20多名讲解员,被推荐参与“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讲解员的选拔,最终共有13人入选。其中,负责中央综合展区“重庆元素”解说的有6人,负责重庆单元的有7人。

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白鹤梁管理处的“80后”徐姗姗,和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90后”刘珏伶,是重庆单元的两名讲解员。她们做讲解员工作年限分别是6年和3年。

徐姗姗和刘珏伶告诉记者,8月初,她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化妆、礼仪,还有展览展品背后的故事。重庆单元的前两组内容,分别是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和“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赋能添彩,这对于长期在博物馆讲文物类的徐珊珊、讲革命历史类的刘珏伶来说,此前接触并不多。

为了做好讲解工作,讲解团请来老师做辅导。比如第一组的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专门请来重庆市政府研究室的专家进行解读。对于“智造重镇”“智慧名城”赋能添彩的内容,也有专业老师讲解高端设备背后的历史故事,如当时哪些团队参与研发,哪些公司作出了努力等。这些培训使她们有了非常大的收获。

徐姗姗说,所有展品背后的故事,加在一起有近200页A4纸那么多。

为了记住这些内容,刘珏伶每天拿着资料反复看,反复读,就想能给观众多讲一点,用尽一切空闲时间熟练熟练再熟练。单位领导以前跟她说过:你自己得先学会10分,才可能给观众讲出来1-2分,所以需要不停地反复地记忆。

对于6岁小孩的年轻妈妈徐姗姗而言,时间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她经常晚上哄孩子睡后,再次投入到背诵当中。

重庆单元展区“80后”讲解员徐姗姗,来自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白鹤梁管理处。图片来源/邓君提供

长江之歌和轨道穿楼受关注

在重庆单元,徐姗姗和刘珏伶每天都会接待数千人次的观众。观众们比较感兴趣的是“山城印象”中的长江之歌。长江之歌音乐交互装置,让人觉得构思很巧妙,一挥手就能唱响长江之歌。

另外一大热点,就是重庆的轨道。比如2号线李子坝站的轨道穿楼,可是火遍大江南北。此外,还有巫山的红叶文创产品,巫山的农产品、蜂蜜、黄金柑,不少观众问刘珏伶:在什么地方能买这些农产品?

还有许多观众,给徐姗姗和刘珏伶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位重庆沙坪坝的老乡,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已有七八年没回重庆了。这次参观展览,她特意来重庆单元看看家乡的变化。看到展区的实物,这位老乡觉得又熟悉又亲切。刘珏伶说,“每一个展区实物,老乡聊起来都觉得特别感慨。比如说这个地方她去过,这件实物她见过。看完展览,她觉得几年没回家乡,重庆发展得特别好。”

刘珏伶还记得,有位年轻小伙子,也是重庆人。她讲解时来了几拨观众 。由于人太多,另一拨观众只能自己看。年轻小伙主动走到另一拨观众那儿,讲这是重庆哪里哪里,在什么地方能吃火锅,这是重庆大剧院,这是洪崖洞,哪里是他的家。

除了重庆老乡,非重庆籍的观众也让刘珏伶记忆深刻。有观众看了《大足石刻全景》这本书后,觉得大足石刻美轮美奂、精妙绝伦,不少人都在问从重庆主城到大足要开多久的车?什么时候能到?现在保护得怎么样?

重庆单元展区“90后”讲解员刘珏伶,来自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图片来源/邓君提供

给观众心里埋下到重庆旅游的种子

在北京讲重庆故事,刘珏伶觉得很有自豪感。她说,重庆这些年发展得特别好,就想把自己家的好东西好成就告诉别人,那种感觉就是如数家珍。另外,还有很多人没有来过重庆,不知道重庆有什么,通过这次讲解让他们知道重庆有这么多好玩的,有这么新鲜的东西,在观众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以后一定要来重庆旅游观光。

刘珏伶说,“这是在北京给全国人民展示我的家乡重庆,肯定要把这个工作先做好,这样回家后才能更快乐更满足。”

上游新闻记者 李洪鹏

编辑:朱亮

责编:郎清湘

审核:陈旭

【本文标题和链接】重庆人的故事(重庆的故事有很多吗) http://www.hzhe123.cn//n/87564.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