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大水泥船(1974年我国造出世界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重3千吨,航行1次就报废)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3-24 10:54: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中国最大水泥船(1974年我国造出世界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重3千吨,航行1次就报废),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5804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5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如果让你来造一艘船,你会选择什么材料呢?


答案无非就是这么几个:木头、竹子、钢铁。


确实,木头和竹子是古代常用的造船材料,而且木头和竹子可塑性较强,是制作船只的理想材料。


最初的独木舟就是用木头制成的。自跨入近代化以来,钢铁成为新的建船材料。


钢材在其质量本身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拥有许多强劲的性能,因此成为造船的新宠儿,也是现代最为广泛的制船材料。


其实除了这几种材料,水泥也是可以造船的。那么我们为什么很少听说有船是用水泥做的呢?


因为它的弊端要比它的优点更大,因此世界上用水泥造的船只并不多。


我国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造出过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重达3000吨。可惜的是,这艘船航行一次后就被弃用搁置,后来更是直接报废了。


接下来就了解一下这艘由中国制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的详情,以及制造与报废的前因后果吧。


一、古田号及其制造背景

古田号是迄今为止我国制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水泥船只。


古田号是一艘货轮,该船全长105.20米,设计水线长98.85米,两柱间长95.00米,型宽14.50米,型深8.10米,吃水5.70米,排水量5773吨,载重量3024吨,载货量2700吨,航速13.5节,续航最高可以达到2500海里,船员满配达到48人。


在此之前,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制造过如此庞大的水泥船。那么,为什么我国就要制造这么大的水泥船呢?


这都要从二战结束后的格局开始说起。


二战结束后,各国都致力于先后重建工作以及发现经济与工业,我国建国后,对此项也极为重视。


富强富强,必须先富,才能谈强。


于是为了海上贸易等原因,需要制造大量的商船。


制造船舶需要大量的钢铁,而当时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世界上衡量国力的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钢铁产量。


我国的钢铁产量,在当时并不高。加上美苏两国在二战后实施冷战,分别创建北约华约对峙,国际上也是气氛紧张。同时受到美苏军备竞赛的影响,钢铁更是供不应求。


钢铁是战略物资,平时尚且谨慎,更何况是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刻?


于是从国际上,很难获得钢铁了。


在这种钢铁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开始考虑建造大吨位水泥船只的可能性。使用水泥建造船舶,就可以弥补钢铁产能不足的问题。


1970年,上海708船舶钻研所接到了上级的要求,设计一艘千吨级的水泥商船。


上海708船舶钻研所接到命令后立即执行,但如此大吨位的水泥船舶,是之前任何国家都没有建造过的,没有先例可循。


对于这样吨位的水泥船,它建造的可行性也是笼罩在设计师们头上的一朵阴云。


于是钻研所的设计师们找来其他水泥船的图纸作为参考,开始思考如何设计这样载重的水泥船只。


终于,经过设计师们日夜不息的思考与权衡、设计图纸一改再改之后,终于决定将此船只的船体结构设计为单甲板、双层底。


甲板的船底采用纵向骨架系统,主甲板以下全用钢丝水泥结构,上层建筑外板和烟囱等也采用钢丝网水泥制作。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省钢铁的用量,同时减轻这艘水泥船只的自重,还能获得最大的船体坚固度。


如果使用这种方案,此货船可以达到3000吨级。


此方案一出,立刻得到上级部门的赞赏,于是命令上海708船舶钻研所与马尾造船厂合作,制造这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泥巨兽。


设计这艘船遇到的困难,远不如制造它来得艰巨。由于全舰采用水泥制造,水泥的用量很大,经济上的压力确实不小。


而更加艰难的是,水泥制作的船只船体重量远超同吨位的钢铁船舶,这给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然而钻研所与造船厂通力合作,加上中央大力支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73年,这艘庞大的水泥商船成功在福州下水。


下水时,钻研所的设计师与工人们都潸然泪下,这艘承载着他们期望数年的大船,终于下水开始了工作生涯。


二、短暂的航行生涯:“处女航”也是“退役战”

任谁都没有想到,花费如此大量人力物力、经过数年时间才造出的船只,仅仅航行一次后就结束了它的航行生涯。


古田号设计之初划定了3个货仓,同时也对其用途作出了规划:这艘船将用来运载糖、小麦、化肥、糖、盐等包装类轻型货物以及木料、煤等散装货物。


于是1974年,古田号运载了一批沙子和木料前往上海。这是它的第一次航行,测试载货的同时也是测试大型水泥船本身的性能,用来探讨之后建造大型水泥货船乃至军舰的可能性。


将货物成功运至上海后,古田号返航。这次返航古田号载上了满船的小麦,还为福州的相关部门带上了一个大型的雷达天线


船只成功返回福州,古田号也圆满完成了它的任务。按道理来说,这艘船将继续往来于我国的东南沿海,持续为祖国的建设发光发热。


然而它在返回福州后就被雪藏,直到它被拆毁,再也没有下过水。这是为什么呢?


一切原因都在于设计师们发现了水泥船的太多缺陷。


首先发现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它的自重问题。极重的船身导致古田号吃水太深,运载货物之后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


而作为在近海行船的船舶,难免会遇到浅滩、礁石等问题。这样一来,古田号极易出现关于这方面的问题甚至事故。


而且由于船身重,古田号比起其他钢铁船舶,前进需要的推力更大,耗费的燃料更多。不仅仅是燃料的问题,持续的高负载状态下,发动机的压力也更大,损耗也更大。


这艘船也需要更多的船员,才能保持其正常的功能。这样一来,在船体材料上节省的成本就被填平,甚至加上后期运营的成本后不仅没能省钱,花费比钢铁船舶还更大了。


这是一条最主要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


另外一条主要的,就是因为是水泥材料,不能很好地应对磕碰。之前已经提到,古田号设计之初,是用来在近海处航行的。而近海搁浅与触礁的可能性远大于深海。


如果是钢铁船舶,触碰礁石之后会凹陷出一个坑,之后把这个坑填补回来较为容易。不论是用焊接,还是用其他的什么方法,都能使损毁处恢复到原本的状态,至少相差不远。


而水泥船只触碰礁石之后,碰撞部分直接脱落,产生的裂缝、坑洼也很难修补。


从事水泥经营工作的,都知道直接往裂缝中填补水泥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当它与周围属于一体才坚固。


这属于船舶本身的原因,而其内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国家也知道水泥船性能不足,钢铁更加适宜。


而自1970年后,中国在国际的地位逐渐提高,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更近了,能够进口更多的钢铁,学习更好的炼钢技术。钢铁于我国,已经不再是稀缺的物资了。


因为这些原因,这次返航之后,古田号就被安置在了马尾江滨东路中洲村。


三、拆毁——古田号的落幕

古田号被安置在中洲村后,就一直再没人注意这艘船了,日常的维护也很少,几乎就是被遗忘在了那里。


后来马尾要修建江滨大道,人们登上古田号,想要将它驾驶到别的地方去。却惊讶地发现它因为长时间的闲置,已经很难启动了。


于是又将古田号和闽江隔绝了,孤零零地放在陆地上。


1978年,这艘水泥船在沉寂许久后,又突然进入人们的视野。


然而并不是它被重新启用,而是作为一种纪念、一种科技成就出现——它被评为全国交通系统重要科技成果奖


之后,这艘被评价为不适宜航行的船只,剩下的价值就是作为教学用具使用了。


1983年底,古田号由福州海运公司移交给马尾商船学校(现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船政学院)作为教学用具。


由于这艘船太过沉重,人们也没有精力将它挪动。于是这艘船成为了一个校园之外的教学点。古田号开始最后为国家发光发热的历程——为国家培育航海人才。


三十年间,无数学生与教师在这艘船上上上下下,它的设备被师生们无数次抚摸、使用。无数学子在它身上开始了对海洋的畅想……


直到2010年,古田号所在的地块被拍卖,这艘船连最后的容身之地也没有了。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对这艘船已经有了感情,却无力将它重新安置。


无奈之下,只得将古田号上面的仪器设备拆除带回学院,作为教学工具继续使用。而庞大的水泥船身被击碎、运走。


古田号作为一艘舰船,它的生涯已经结束了。尽管略显短暂,只有一次航行,但它圆满、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大型水泥船作为我国的一次大胆尝试,虽未能取得理想中的成果,也为将来制造新船提供了数据以及实践支持。古田号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总结

古田号是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制造的一艘三千吨级水泥货轮。古田号不仅是中国建造的最大的水泥船,也是世界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的水泥船。


它是在外国限制进口、于内钢铁产能不足的大环境下的时代产物。由于水泥船本身的缺陷,古田号历经三年多研究与制造下水后,只航行了一次便被弃用。


古田号后来被安置在马尾,作为专业学院的教学用具使用。


2010年,古田号被拆除。论其原因,还是在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国际关系缓和,钢铁大量进口。


同时工艺进步。自身的钢铁产能增加,已经不需要在船舶上节约钢铁。于是本身性能就不如钢铁船的水泥船就被废弃,也是符合规律的。


可以说,古田号的废弃,正是我国国力与地位上升的真实写照,是历史之必然结果。


【本文标题和链接】中国最大水泥船(1974年我国造出世界最大的水泥船古田号:重3千吨,航行1次就报废) http://www.hzhe123.cn//n/122514.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