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哪里可以爬(长城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lily 时间:2023-08-10 15:10:58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长城哪里可以爬(长城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3386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4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长城哪里可以爬(长城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文章目录:

知道万里长城的具体位置吗?分布在我国15个省区市,现存8000余米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现存万里长城遗址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经过的省市有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十个省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八千八百五十一点八千米。


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防御外敌入侵的工事,早在西周时期,各诸侯国就开始修筑绵延不断的城墙,以防御敌方的骑兵攻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把各诸侯国修建的城墙联成一片,并进行拓展,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进攻,这就有了万里长城的雏形。此后历朝历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缮。




明朝是最后一个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缮的朝代。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基本上就是明朝时期修建的模样。保存和修复的比较好的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北京周边的八达岭长城、司马台长城、箭扣长城,山西的大同长城、雁门关长城和甘肃的嘉峪关长城。


老龙头长城是长城入海的端头部分,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可游览的地方包括老龙头长城、南翼长城、关城长城、北翼长城、角口长城、三道关长城及九门口长城等地段。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明长城修缮和维护得最好的一段,也是中外游客游览最多的一段。八达岭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长城可供游览的地段一共有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256米。共有敌台16座。年轻人游览八达岭长城可两边都爬。年龄大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建议只爬一边即可。


司马台长城距北京市区120公里,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司马台村以北,故名司马台长城。司马台长城是已开放长城中最险峻的一段,部分长城墙体修建于刀削斧劈般的悬崖之上。第14敌楼和第15座敌楼之间,有一段天梯,长约100米,宽仅一砖,左右两侧皆是900米的深渊,其险无比。


箭扣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距北京市中心73公里。这是一段尚未开发、开放的长城,保持着完好的原始风貌,深得摄影爱好都青睐。箭扣长城婉蜒曲折,像英文字母W的形状,宛如满弓扣箭而得名。现有旅游公司正在开发修复箭扣长城。因此,箭扣长城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对外开放。


雁门关长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是万里长城山西段最重要的关隘,有中华第一关之称。雁南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门关依山势修建。关城城墙高约十米,周长约一公里。关城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营房遗址。西门外有关帝庙,东门外有祭祀台。抗日战争期间,阎锡山弃关南撤。八路军120师716团在雁门关大同公路附近,伏击的日军汽车运输队,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雁南关大捷,雁南关也因此成为爱国教育基地。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五公里的山谷中,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被称为河西咽喉。嘉峪关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是明朝时期才修建的关隘,由内城、外城、豪城组成。三道防线构成重叠并守的态势。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共14座。东门外建有关帝庙、戏楼等。


中国到底哪里的长城最全、最险、最密、最奇、最巧?

2017年10月中旬周末下午,河北金山岭长城景区,晴朗,景区正门大面积改造,东门开放




-风物君语-


护卫京师的长城,是怎样炼成的?




打开北京地图,西部的太行山脉与北部的燕山山脉,环抱出北京平原密云就在这个“温柔臂弯”的南端。被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誉为“中国长城之最”的司马台,就在密云,这段3.6千米北齐长城,以“险、密、奇、巧、全”而著称,2011年在英国路透社评选的“全球十大最不容错过的风景”中名列榜首。




▲司马台长城仙女楼。 摄影/李少白




此外,被长城从东、北、西三面环绕的密云,境内还有明长城144段,总长182千米,占北京市的三分之一,其中实有墙体106千米,山险75.943千米,敌台605座,烽火台48座,城堡61座,水关45座,铺房4座,登城步道 66 处,其他相关遗存 25 处……



为什么密云的长城遗迹这么丰富?又是谁修了这些长城?




2014年6月22日与驴友户外活动。乌龙沟长城是内长城的一部分,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内长城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在密云修长城?



密云古称渔阳,是华北通往东北、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战国时期开始,秦、汉、隋、明等数个朝代,都曾在这片土地上征战。




▲ 密云地形图。 制图/Paprika




北朝北齐时期,鲜卑族入主中原,面对北方草原经年的威胁,北齐皇帝高洋感受到了草原新霸主突厥的威胁,若突厥南侵,则齐朝首当其冲。怎么办?




修长城




天保七年(556 年),高洋下令将长城自山西黄河东岸向东延伸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这就是行经北京地区的最早的长城,构成了燕山南麓最早的边疆防御体系,也奠定了中原政权此后千年的疆域观念




司马台长城之单边墙




在其后的北周和隋朝,也曾大规模兴筑长城;大唐盛世罕有修长城之举;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长城没入胡尘;辽金更迭,元朝崛起,那道长城已是疆域腹地,不再被需要,千年历史就像一场梦,当再次梦醒,已是沧海桑田。




古北口 ,燕山山脉中的交通要冲



密云地区东北段的长城至今都是北京与河北的边界,而其上的古北口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是华北平原往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通要塞之一。从北往南越过古北口,即进入幽州之地,此后基本一马平川,无山险可峙。




每当燕山南北融于一体时,古北口就是中原势力防御北方民族的第二道关塞,同时又是南北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当燕山南北分属不同势力范围时,古北口就成为中原势力屯驻重兵守御或出击的前沿阵地,和北方民族南下必争的战略之地。因而此地历来为兵家必争,常有征战。




明代,古北口雄关及长城边墙的构筑可谓登峰造极。






明朝初年,北元依然保持有强大的力量,朱元璋打算以攻为守,御敌国门之外。在彻底瓦解北元之前,需要将已有的战斗成果巩固,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交给了大明的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带人策马走遍了京畿一带的山川河流,勘察地形,在北京地区北部和东部,利用北齐长城遗址,开始督造帝国的防御工事。古北口东西皆有高山,潮河和汤河穿山而过。徐达利用地形地势,在周边修建起关城与寨堡。它既与东西两侧长城相呼应,又自成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




▲ 密云长城关隘分布图。 制图/Paprika




这里不仅设有正关——铁门关,正关之西潮河上还有水门关,正关南五里有古北口营城, 即古北口城(今俗称关城),古北口城跨山而建,“南控大石岭,西界潮河川,为古北冲地”。




古北口西南潮河川口还设有潮河关,筑有营堡,亦设提调守之。古北口关外潮河东西两岸还筑有两道“龙须”状夹墙,墙上各造三座敌楼,其外还有独立的烽燧,形成古北口关和潮河口外的一道钳形防线。古北口正是由这重重防线、道道关口共同构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




老罗的天涯,一路走一路拍,用相机记录天涯足迹。此次通过携程安排了6天的行程,终于有机会一睹长城的风采




密云段长城,在历史上曾有多重要?



明代中国北部边防是以长城为骨干、南北地带为羽翼的特殊结构。密云境内关寨、堡垒多修筑于明初,一座自北京东北部延伸至山海关的千里雄镇粗具规模。




▲密云蟠龙山上的长城。 摄影/杨东




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六月,鞑靼土默特部领袖俺答率军犯大同。大同总兵咸宁侯仇鸾重赂俺答,请求不要从大同进攻,移攻他处。俺答率军撤离向东,秋八月沿潮河川南下,倏地出现在古北口前。明军防线崩盘,破关而入的俺答部,大掠怀柔、顺义、通州,逼近北京城,史称“庚戌之变”




俺答的这次“京畿游”让大明丢尽脸面。明廷梳理边务,开始重新认识东向防御,蓟镇的战略地位陡然提升,从“京师左辅”转变为“九边之首”。隆庆二年(1568 年),为了加强防务,张居正把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调来北方。




密云石城的长城月色




戚继光到任之时,所看到的蓟镇长城城墙低薄,四处坍塌。墙上间或有砖石建造的小台,互相孤立难以通联。军士守城,暴露在严寒酷暑之下,风吹日晒,无所遮蔽。边墙之上,又没有可以储存武器的地方。如果来犯之敌势众,站在高处向守军射箭,则军士难以抵挡。如果有一堵墙被攻溃,则士卒相望奔走,大敌突入,势必无法抵御。




戚继光想起当年抗倭时在台州城上建立的一种名为“空心敌台”的建筑,便结合实战经验,对敌台加以改造,并运用在蓟镇长城上。密云境内的蓟镇长城也因此有着军事和建筑上的鲜明特色。




▲ 望京楼就是一座空心敌台。 手绘/林天意,制图/杨恒




一座空心敌台就是一座微型的防御城堡,空心敌台的修建弥补了长城防御体系之中边墙与关堡之间距离过远的不足,使延袤两千里的蓟镇边墙声势联接。敌台内可以储粮、可供士兵居住,大大增加了长城的防御能力,敌人大举犯边之时,攻必难入,入则难出。




据文献统计,截止万历九年(1581 年), 蓟、昌两镇已建成空心敌台 1448 座,其中蓟镇边墙共有 360 余座,而密云境内的长城段也是中国长城史上最完整的长城体系,密云长城的空心敌台也曾达 343座。一座座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因地制宜地建在制高点上,冷峻挺拔。




▲望京楼。 摄影/李少白




戚继光驻守蓟镇共计 16 年间,蓟镇罕有大战,可以说除了戚继光高超的军事才能外,固若金汤的空心敌台功不可没。




明朝隆庆议和之后,明蒙之间逐渐和平。被谭纶、戚继光整理一新的长城关隘见证与护佑了长城两边的人民走向了新生活。




- END -


文丨《风物中国志·密云》


编辑 | 十四


绘图 | 《风物中国志·密云》


封图摄影 |




版权所有——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万里长城的真正起点到底在哪里?至今还很多人弄不清

万里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这是个很简单的常识,“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在《明史·兵制》中却有“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的不同记载。尽管存在着这样的争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书上也都是这么写,人们也都是这么记。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辽宁省丹东市中朝边境鸭绿江畔的一座孤山“虎山”的前后发现了绵延不断的古城墙墙体及墙基遗迹,人们重新想起了史籍中“东起鸭绿”的记载。经过长期的考古调查,考古学家、长城学者们最终证实这段长城在辽东绵延一千多公里,一直向西延伸到山海关,属于明代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考古证据与史料记载完美地相互印证,由此万里长城又向东延长了一千多公里,丹东的虎山长城才是万里长城真正的东端起点也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教材里也做了相应修改。


这个结论是90年代初就被证实的,原本不是什么新发现,更不是什么新知识。但是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正确的新结论还是一直没有覆盖住那个错误的旧知识,很多人的知识结构里还是那句根深蒂固的“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可能就是“通读并背诵全文”的魔力吧……本期《雪松说事》就来聊聊这段被遗忘的长城,聊聊虎山关和辽东边墙的故事。



▲丹东市地理位置


丹东市位于鸭绿江下游,距离鸭绿江出海口仅一步之遥,江对面就是朝鲜的新义州。人们关于这座城市的印象可能更多在于承载着抗美援朝记忆的鸭绿江断桥,或者味道鲜美的黄蚬子。如果你来到这座城市,一出火车站就能看见各色虎山长城的宣传广告,各种招揽游客去虎山长城景区的旅游巴士,导游们会非常自豪地向你介绍那里就是万里长城的起点。


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也就是公元1469年,成化是明朝第八个皇上朱见深的年号,所以说虎山长城是最年轻的长城,建成的比较晚。那为什么这么新的长城却是最晚被发现的呢?要说清楚虎山长城就要从辽东边墙说起。


1368年明朝建立,但是明朝并没有彻底消灭元朝,更没有把蒙古纳入版图,元朝退回蒙古草原史称北元,此后明朝和蒙古长期并存,蒙古仍然是明朝的巨大威胁。为解决这一威胁明朝的办法是重修长城防线。



▲北元


北元只坚持了二十多年,此后便分裂为三大部落,分别是西北的瓦剌部,北方的鞑靼部和东北的兀良哈部。需要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是三大部族的大致方位,这三个部族本身就相互攻伐,加上游牧民族流动性比较大,所以三大部族的领地一直是在变化的,而且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这详细说起来就扯远了,所以这里就说了个大致方位。


这三大部族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瓦剌部,曾经打到北京边上把明英宗都给俘虏了。鞑靼部也比较有名,今天俄罗斯人还把蒙古人统称为鞑靼人。这个兀良哈部名气相对小一些,大致分布在辽河、老哈河流域,也就是原来契丹的发源地那个位置,他们的覆盖面积很大,包括今天内蒙古东部,还有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的部分地方也有他们的活动。


由于兀良哈部在三部中比较弱小,一直受到瓦剌部的侵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明朝初年这个部族是依附于明朝的。朱重八册封了自己的十七子朱权为宁王,麾下八万铁骑,管辖兀良哈三卫,挟制蒙古兀良哈部。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边疆就相对安全,所以当时长城防线并没有修到这里。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


朱重八撒手人寰以后,孙子建文帝朱允文继位,重八的四子燕王朱棣不服,发起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燕王的封地在今天北京附近,而宁王的势力范围在今天的内蒙东部和东三省的西部,正好在燕王的后路上,而且宁王麾下还有骁勇的蒙古骑兵。当时明朝的首都是南京,燕王要往南打最不放心的就是背后的宁王,北平空虚如果宁王站在建文帝一边,趁机从背后捅自己一刀怎么办?


于是朱棣就想了一个计策,假装去宁王朱权的驻地(今内蒙古宁城)谈判,轻车简从不带军队。宁王一看亲哥哥这么有诚意,就宴请朱棣,宴会之后朱棣勾结宁王的属下直接把宁王给绑票了,连夜南逃。宁王的部队在要挟之下不得不站在朱棣一方,南下参与靖难之役。


本来宁王治下蒙古兀良哈部一直是服服帖帖的,宁王麾下的精兵南下去打内战了,这里可就没人管了。夺取皇位后朱棣对宁王还是信不过,把宁王改封在南昌终日打压迫害,而且撤掉了挟制兀良哈部的大宁卫,把宁王原来的地盘赐给了兀良哈部。总之就是宁可相信异族也信不过自己亲弟弟,这在帝王之家太正常不过了。



▲兀良哈


兀良哈部从被宁王挟制变成了“区域自制”,嗨的不得了。经过三年的内战,明朝的国力损失不小,也顾不上北方草原,所以鞑靼部做大。大明靠不住了,兀良哈部也就只能归附于鞑靼部了,这样一来东北的蒙古部族也开始频繁南下劫掠,东北边疆不像原来那样安宁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永乐年间不得不改居守势,开始修建辽东镇长城。其实这祸根就是朱棣自己造下的,中国历史上因为打内战丢掉的土地数不胜数。


辽东边墙第一阶段的修建是从永乐年间到正统年间,从北镇(今辽宁省锦州市辖区)修到辽河流域的开原(今辽宁省开原市)。第二阶段是从明正统七年开始,修建了从北镇到山海关,这样就与长城主墙体相连接了,成为了明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当时还没有“长城”这个叫法,人们把长城就叫做“边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朝的蒙古问题还没解决,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女真各部再次兴起,为了应对女真各部的劫掠,明成化十五年起又开始修建辽东边墙的第三段,从开原一直修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也就是虎山关。为了进一步巩固辽东长城防线,万历初年到万历四年又在辽东边墙以北修建了六座城堡,自此辽东边墙防御体系基本成型。



▲关宁锦防线


辽东边墙的历史作用还是很大的,早期对蒙古兀良哈部的防御史是成功的,明清的斗争中,关宁锦防线也是在辽东边墙的基础上修建的,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没有这段防线明朝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年。


说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雪松之前看过多篇网文,大意是说万里长城根本就没用,理由很简单,因为长城没挡住游牧民族。这文章读完了吧,第一感觉就是这小编肯定不是学历史的,书肯定也没看几本,而且智商让人堪忧。


历史是个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和理科思维是不一样的。按照科学思维,我说“屋子里全是男生”,你能找出来一个女生就能证明我说这句话是一个假命题,但是文科不是这样绝对的。长城的作用体现在哪?两千多年里大部分时间是起作用的。不是说长城被攻破过几次就证明它完全没用,挡不住游牧民族。



▲长城旧照


我特想问问那位小编,他有没有免疫系统?有免疫系统就能保证不生病吗?感冒一次是不是说明他的免疫系统一点用没有?那他敢不敢把免疫系统摘除?


他电脑里有没有杀毒软件防火墙?能保证百分之百不中病毒吗?如果说中几次病毒就说明杀毒软件防火墙一点没用,那他不装杀毒软件试试看。


他锁了门家里照样有可能被盗,这能说防盗门完全没用吗?那他出门别锁门试试看?


同样的道理,长城并不能保证游牧民族一次都打不进来,但是没有这东西游牧民族想来就能来。关于长城到底有没有用,以及这些长城无用论者思想



▲长城雪景


扯回我们的话题——辽东边墙和虎山长城。不久前我去过丹东,专门去看了虎山长城。一来到这个AAAA级景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造型酷似虎头的孤山,耸立在鸭绿江畔,雄伟的长城依山蜿蜒而上……瞬间我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最终这种不祥的预感变成了一丝失望感。这倒不是因为景区外面黏住游客不停骚扰的黑旅行社,而是主要来自这段长城的雄伟。一看这雄伟的城墙就知道是修复的,而原本的遗迹城墙八成是看不到了。


万里长城是什么时候修的呢?我小时候就只知道长城是秦始皇修的。后来去过几处长城,多知道了一点相关知识,明白了长城历朝历代几乎都在修,现存遗址大部分是明代修的。再后来去过的景区多了,也开始专门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我才发现中国现存的长城大部分不是明代修的,更不是秦,大多数(尤其是卖门票的地方)是2000年以后修的……



▲罗马竞技场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古迹修复的问题,罗马竞技场大家一定都看过,已经坍塌了半面儿了,雪松经常和朋友吐槽要是罗马大竞技场在中国,一定被翻修的比鸟巢还新。古迹究竟是维持原样好呢,还是修复的富丽堂皇焕然一新好呢?至少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是选择了前者。杜牧是看了一个残破的化成灰烬的阿房宫才能写出那样具有历史感沧桑感的《阿房宫赋》,长城修的焕然一新,哪还能看出“折戟沉沙铁未销”的那种意境。


当然啦,“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毕竟是要卖门票赚钱的,可能也不是所有游客都喜欢古迹的这种残破美。您要非翻修能不能别修的焕然一新?这一点蓬莱阁就做的非常好,它就是把原来的墙基保护下来了,在旁边不远处再复制新城墙。



▲八达岭一景


可能很多人想起长城就觉得是北京附近八达岭、居庸关的那种样子,高大的城墙,雄伟的敌楼,坚实的城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北京段是万里长城最精华的一段,因为是京师重地,所以好工好料都堆在那一段了。其实长城那么长,怎么可能都修成那样,很多地方其实看起来都是很low的。有些地段没有砖就用石头砌,有的地方就是普通的夯土墙根本没包砖,甚至有的地方山势险峻就干脆不修了,叫做“山险墙”。但是现在凡是要对游客开放的长城就都修成八达岭那个样子。


虎山长城真正的遗址原本该是什么样呢?辽东边墙是分四段修建的,越往后工程质量其实是越差的。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后期国力日下修不出那么精致的工程了,另一方面尤其是从开原到虎山的那一段,是在交战区修的。明军占领了这一片就开始修,修一半女真人打来了就给拆掉了。过一阵子女真人撤了,明军就再修起来,女真人来了就再拆掉。所以这一段长城很多地方就是个挡马墙,根本算不上城墙,墙体也断断续续,有些地方是夯土墙,有些地方甚至是木作墙。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就干脆把辽东边墙给拆掉了,所以很多地方就只是剩下了墙基而已。



▲长城照旧


学历史的人走到任何地方最感兴趣的就是古迹,但至少我更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古迹,哪怕是残破的沧桑的,那才是它该有的样子。保护好让它别再继续坍塌下去就好,假如把罗马竞技场翻修一新,我觉得那不是保护而是破坏。


【雪松说事 专栏】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林雪松


万里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这是个很简单的常识,“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在《明史·兵制》中却有“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的不同记载。尽管存在着这样的争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书上也都是这么写,人们也都是这么记。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们在辽宁省丹东市中朝边境鸭绿江畔的一座孤山“虎山”的前后发现了绵延不断的古城墙墙体及墙基遗迹,人们重新想起了史籍中“东起鸭绿”的记载。经过长期的考古调查,考古学家、长城学者们最终证实这段长城在辽东绵延一千多公里,一直向西延伸到山海关,属于明代万里长城的一部分。考古证据与史料记载完美地相互印证,由此万里长城又向东延长了一千多公里,丹东的虎山长城才是万里长城真正的东端起点也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教材里也做了相应修改。


这个结论是90年代初就被证实的,原本不是什么新发现,更不是什么新知识。但是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个正确的新结论还是一直没有覆盖住那个错误的旧知识,很多人的知识结构里还是那句根深蒂固的“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这可能就是“通读并背诵全文”的魔力吧……本期《雪松说事》就来聊聊这段被遗忘的长城,聊聊虎山关和辽东边墙的故事。



▲丹东市地理位置


丹东市位于鸭绿江下游,距离鸭绿江出海口仅一步之遥,江对面就是朝鲜的新义州。人们关于这座城市的印象可能更多在于承载着抗美援朝记忆的鸭绿江断桥,或者味道鲜美的黄蚬子。如果你来到这座城市,一出火车站就能看见各色虎山长城的宣传广告,各种招揽游客去虎山长城景区的旅游巴士,导游们会非常自豪地向你介绍那里就是万里长城的起点。


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也就是公元1469年,成化是明朝第八个皇上朱见深的年号,所以说虎山长城是最年轻的长城,建成的比较晚。那为什么这么新的长城却是最晚被发现的呢?要说清楚虎山长城就要从辽东边墙说起。


1368年明朝建立,但是明朝并没有彻底消灭元朝,更没有把蒙古纳入版图,元朝退回蒙古草原史称北元,此后明朝和蒙古长期并存,蒙古仍然是明朝的巨大威胁。为解决这一威胁明朝的办法是重修长城防线。



▲北元


北元只坚持了二十多年,此后便分裂为三大部落,分别是西北的瓦剌部,北方的鞑靼部和东北的兀良哈部。需要说明一下,这里所说的是三大部族的大致方位,这三个部族本身就相互攻伐,加上游牧民族流动性比较大,所以三大部族的领地一直是在变化的,而且也没有特别明确的界限,这详细说起来就扯远了,所以这里就说了个大致方位。


这三大部族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瓦剌部,曾经打到北京边上把明英宗都给俘虏了。鞑靼部也比较有名,今天俄罗斯人还把蒙古人统称为鞑靼人。这个兀良哈部名气相对小一些,大致分布在辽河、老哈河流域,也就是原来契丹的发源地那个位置,他们的覆盖面积很大,包括今天内蒙古东部,还有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的部分地方也有他们的活动。


由于兀良哈部在三部中比较弱小,一直受到瓦剌部的侵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所以明朝初年这个部族是依附于明朝的。朱重八册封了自己的十七子朱权为宁王,麾下八万铁骑,管辖兀良哈三卫,挟制蒙古兀良哈部。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边疆就相对安全,所以当时长城防线并没有修到这里。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


朱重八撒手人寰以后,孙子建文帝朱允文继位,重八的四子燕王朱棣不服,发起了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燕王的封地在今天北京附近,而宁王的势力范围在今天的内蒙东部和东三省的西部,正好在燕王的后路上,而且宁王麾下还有骁勇的蒙古骑兵。当时明朝的首都是南京,燕王要往南打最不放心的就是背后的宁王,北平空虚如果宁王站在建文帝一边,趁机从背后捅自己一刀怎么办?


于是朱棣就想了一个计策,假装去宁王朱权的驻地(今内蒙古宁城)谈判,轻车简从不带军队。宁王一看亲哥哥这么有诚意,就宴请朱棣,宴会之后朱棣勾结宁王的属下直接把宁王给绑票了,连夜南逃。宁王的部队在要挟之下不得不站在朱棣一方,南下参与靖难之役。


本来宁王治下蒙古兀良哈部一直是服服帖帖的,宁王麾下的精兵南下去打内战了,这里可就没人管了。夺取皇位后朱棣对宁王还是信不过,把宁王改封在南昌终日打压迫害,而且撤掉了挟制兀良哈部的大宁卫,把宁王原来的地盘赐给了兀良哈部。总之就是宁可相信异族也信不过自己亲弟弟,这在帝王之家太正常不过了。



▲兀良哈


兀良哈部从被宁王挟制变成了“区域自制”,嗨的不得了。经过三年的内战,明朝的国力损失不小,也顾不上北方草原,所以鞑靼部做大。大明靠不住了,兀良哈部也就只能归附于鞑靼部了,这样一来东北的蒙古部族也开始频繁南下劫掠,东北边疆不像原来那样安宁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永乐年间不得不改居守势,开始修建辽东镇长城。其实这祸根就是朱棣自己造下的,中国历史上因为打内战丢掉的土地数不胜数。


辽东边墙第一阶段的修建是从永乐年间到正统年间,从北镇(今辽宁省锦州市辖区)修到辽河流域的开原(今辽宁省开原市)。第二阶段是从明正统七年开始,修建了从北镇到山海关,这样就与长城主墙体相连接了,成为了明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当时还没有“长城”这个叫法,人们把长城就叫做“边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明朝的蒙古问题还没解决,生活在东北白山黑水间的女真各部再次兴起,为了应对女真各部的劫掠,明成化十五年起又开始修建辽东边墙的第三段,从开原一直修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也就是虎山关。为了进一步巩固辽东长城防线,万历初年到万历四年又在辽东边墙以北修建了六座城堡,自此辽东边墙防御体系基本成型。



▲关宁锦防线


辽东边墙的历史作用还是很大的,早期对蒙古兀良哈部的防御史是成功的,明清的斗争中,关宁锦防线也是在辽东边墙的基础上修建的,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没有这段防线明朝根本支撑不了那么多年。


说到这里忍不住插一句,雪松之前看过多篇网文,大意是说万里长城根本就没用,理由很简单,因为长城没挡住游牧民族。这文章读完了吧,第一感觉就是这小编肯定不是学历史的,书肯定也没看几本,而且智商让人堪忧。


历史是个人文学科,人文学科和理科思维是不一样的。按照科学思维,我说“屋子里全是男生”,你能找出来一个女生就能证明我说这句话是一个假命题,但是文科不是这样绝对的。长城的作用体现在哪?两千多年里大部分时间是起作用的。不是说长城被攻破过几次就证明它完全没用,挡不住游牧民族。



▲长城旧照


我特想问问那位小编,他有没有免疫系统?有免疫系统就能保证不生病吗?感冒一次是不是说明他的免疫系统一点用没有?那他敢不敢把免疫系统摘除?


他电脑里有没有杀毒软件防火墙?能保证百分之百不中病毒吗?如果说中几次病毒就说明杀毒软件防火墙一点没用,那他不装杀毒软件试试看。


他锁了门家里照样有可能被盗,这能说防盗门完全没用吗?那他出门别锁门试试看?


同样的道理,长城并不能保证游牧民族一次都打不进来,但是没有这东西游牧民族想来就能来。关于长城到底有没有用,以及这些长城无用论者思想



▲长城雪景


扯回我们的话题——辽东边墙和虎山长城。不久前我去过丹东,专门去看了虎山长城。一来到这个AAAA级景区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造型酷似虎头的孤山,耸立在鸭绿江畔,雄伟的长城依山蜿蜒而上……瞬间我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最终这种不祥的预感变成了一丝失望感。这倒不是因为景区外面黏住游客不停骚扰的黑旅行社,而是主要来自这段长城的雄伟。一看这雄伟的城墙就知道是修复的,而原本的遗迹城墙八成是看不到了。


万里长城是什么时候修的呢?我小时候就只知道长城是秦始皇修的。后来去过几处长城,多知道了一点相关知识,明白了长城历朝历代几乎都在修,现存遗址大部分是明代修的。再后来去过的景区多了,也开始专门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我才发现中国现存的长城大部分不是明代修的,更不是秦,大多数(尤其是卖门票的地方)是2000年以后修的……



▲罗马竞技场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古迹修复的问题,罗马竞技场大家一定都看过,已经坍塌了半面儿了,雪松经常和朋友吐槽要是罗马大竞技场在中国,一定被翻修的比鸟巢还新。古迹究竟是维持原样好呢,还是修复的富丽堂皇焕然一新好呢?至少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是选择了前者。杜牧是看了一个残破的化成灰烬的阿房宫才能写出那样具有历史感沧桑感的《阿房宫赋》,长城修的焕然一新,哪还能看出“折戟沉沙铁未销”的那种意境。


当然啦,“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毕竟是要卖门票赚钱的,可能也不是所有游客都喜欢古迹的这种残破美。您要非翻修能不能别修的焕然一新?这一点蓬莱阁就做的非常好,它就是把原来的墙基保护下来了,在旁边不远处再复制新城墙。



▲八达岭一景


可能很多人想起长城就觉得是北京附近八达岭、居庸关的那种样子,高大的城墙,雄伟的敌楼,坚实的城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北京段是万里长城最精华的一段,因为是京师重地,所以好工好料都堆在那一段了。其实长城那么长,怎么可能都修成那样,很多地方其实看起来都是很low的。有些地段没有砖就用石头砌,有的地方就是普通的夯土墙根本没包砖,甚至有的地方山势险峻就干脆不修了,叫做“山险墙”。但是现在凡是要对游客开放的长城就都修成八达岭那个样子。


虎山长城真正的遗址原本该是什么样呢?辽东边墙是分四段修建的,越往后工程质量其实是越差的。一方面是因为明朝后期国力日下修不出那么精致的工程了,另一方面尤其是从开原到虎山的那一段,是在交战区修的。明军占领了这一片就开始修,修一半女真人打来了就给拆掉了。过一阵子女真人撤了,明军就再修起来,女真人来了就再拆掉。所以这一段长城很多地方就是个挡马墙,根本算不上城墙,墙体也断断续续,有些地方是夯土墙,有些地方甚至是木作墙。后来满清入主中原,就干脆把辽东边墙给拆掉了,所以很多地方就只是剩下了墙基而已。



▲长城照旧


学历史的人走到任何地方最感兴趣的就是古迹,但至少我更希望看到原汁原味的古迹,哪怕是残破的沧桑的,那才是它该有的样子。保护好让它别再继续坍塌下去就好,假如把罗马竞技场翻修一新,我觉得那不是保护而是破坏。


【雪松说事 专栏】 历史堂团队作品 文:林雪松


【本文标题和链接】长城哪里可以爬(长城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http://www.hzhe123.cn//n/166872.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