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中式大美 | 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12类戏曲剧种及代表作)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4-17 01:28:01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中式大美 | 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12类戏曲剧种及代表作),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4579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2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京剧是国粹,昆曲近年大受追捧,而黄梅戏一句“夫妻双双把家还”,几乎人人会哼。


戏曲,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平淡的岁月赠上一抹绕梁的余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中比较流行的著名剧种有五十多种。


包括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以及昆曲、粤剧秦腔川剧梨园戏、花鼓戏、皮影戏等等。


一、京剧

有“国剧”之称,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吸收了昆曲、秦腔的部分方法,及一些地方民间曲调,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为地道的中国国粹。


代表剧目有《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贵妃醉酒》等。






二、越剧

中国第二大地方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多“才子佳人”题材,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代表剧目有《梁祝》《红楼梦》《碧玉簪》《西厢记》等。




微信搜索“中式大美生活”




三、黄梅戏

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20世纪50年代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四、评剧

曾有观点认为评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现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以唱工见长,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著名曲目有《花为媒》《白蛇传》《拜月记》 等。






五、豫剧

发源于河南开封,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发展起来。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声腔。


代表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程婴救孤》等。






六、昆曲

中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现又被称为“昆剧”。


明代中叶,昆曲向北方流传,和北方地区语言相结合,形成了“北昆”;原来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曲,则被称为“南昆”。


北昆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南昆则注重音韵吐字和细腻做工,比较清婉缠绵。


经典曲目有《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






七、粤剧

又称“广东大戏”,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


粤剧可溯源到明嘉靖年间,取弋阳腔、昆腔、汉剧、徽剧、秦腔等多家之长,自成风格。既与传统的戏曲文化一脉相承,又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


粤剧是集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后在伴奏乐器上大胆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大大增强了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


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秦香莲》《牡丹亭惊梦》《三娘教子》等。






八、秦腔

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


源于陕西,起于西周,成熟于秦。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著名剧目有《春秋笔》《八义图》《和氏璧》《三滴血》等。






九、川剧

俗称川戏,流行于四川、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起源时间多有歧异,但形成于清代却有共识。


川剧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著名曲目有《卖画拍门》《五台会兄》《白蛇传》《薛宝钗》等。






十、梨园戏

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梨园戏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分“上路”、“下南”两支,三种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头”(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


剧目较为古老,保留了不少南戏脚本。


如《蔡伯喈》《王魁》《朱买臣》《孟姜女》等。






十一、花鼓戏

是全国地方戏曲中同名最多的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


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陕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剧种。以湖南花鼓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岳阳衡州邵阳常德、永州花鼓戏六大流派之分。


因语言、风俗差异形成不同艺术风格,但采用的主奏乐器都是“花鼓大筒”。


剧目有《刘海砍樵》《三子争父》《云南寻夫》《刘海戏金蟾》等。






十二、皮影戏

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历史悠久。


皮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常见的传统剧目有《拾玉镯》《杨家将》《西游记》《封神榜》等等。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本文标题和链接】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中式大美 | 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12类戏曲剧种及代表作) http://www.hzhe123.cn//n/130923.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