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锡哪里-(无锡的市区在哪)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summer 时间:2023-06-13 15:01:35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无锡哪里-(无锡的市区在哪),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15347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39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无锡哪里?(无锡的市区在哪) 文章目录:

无锡的未来在哪里?

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无锡近些年愈发低调。从GDP前十慢慢跌出十强;人口规模难以突破,常年垫底万亿俱乐部城市;曾经与苏州齐名,但如今省内地位也在下滑。


曾因污染付出惨痛代价的无锡如今转型效果如何?重点产业集成电路又将如何受到制裁大棒的影响?常年推动的锡澄宜一体化进展如何?上海大都市圈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新机遇?


为探究这些问题,搜狐城市【城市会客厅】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沈开艳一起畅聊无锡。


以下是访谈精编。


01


“抢人”力度不及周边城市


搜狐城市:无锡是万亿GDP城市中人口最少的,且近三年人口增量不足三万,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两年为负,您如何评价?


曾刚:您刚才讲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无锡是万亿GDP城市中人口最少的城市。虽然人均GDP表现不错,但从最近两三年的情况来看,无锡在人口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无锡内部几个重要的行政单元在人口贡献方面总体表现不太好。宜兴市、江阴市还有梁溪区,几个土地面积比较大、人口比重比较高的区县对无锡整体的人口贡献率比较差。以前有很多外来的迁移人口,而最近几年表现没那么好,可能有几个原因。


最近几年无锡有很多“抢人”政策,包括后来应对疫情冲击的具体政策。但是放在更宏观的背景上看,它跟临近的苏州相比,层次就差了很多。


苏州“抢人”方面不仅有和无锡一样的住房补贴等政策,还针对租房的人,应届毕业生,包括年轻的背包一族提供了“拎包入住”的措施。针对年轻人的就业和创业方面,无锡和临近城市相比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还有一点原因,和产业相关。


最近几年,新兴产业,比如数字经济吸纳了很多就业。像苏州的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对就业有很大贡献。而无锡在战略新兴产业上面也有很多进步,但是跟别人相比,增长热点少一点,规模小一点。所以本质上就业创业的机会就差一点。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无锡对外宣传上跟临近几个城市相比,跟苏州、南通、南京等城市相比也逊色一点。


人口问题原因很多,但总体来讲,无锡还是各方面发展都非常好的一座城市。你可以看看当地市民开的车,老百姓住的房子,包括城市面貌都不错。但是无锡近些年的经济增速相对疲软,而且无锡的地位在江苏省相对在下降。这个可能对无锡人来讲是一个不太容易接受的事实。


02


人口密度省内第一全国前十


沈开艳:曾老师讲得非常好。到去年为止,中国万亿GDP城市一共有24座,无锡排在24座城市的第14位。从名次上来讲,无锡市这些年有所下滑,最早的时候无锡曾经排在前十。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普通的地级市中间,无锡市排第二,第一是苏州。当然无锡和无苏州,第二和第一的地级市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无锡是2017年进入万亿GDP俱乐部的,现在为止五年,也是老“会员”了。但是它到底是在什么方面逐渐被后面的一些城市赶超了,可能人口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为什么万亿GDP城市里人口最少?首先就是无锡的地域面积比较小,在万亿GDP的城市比较靠后。


从密度上看,现在无锡总面积是46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是748万人,它的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617人,人口密度在全国前十,江苏省第一。


我们比较一下江苏另外两个万亿GDP城市,苏州和南通。


苏州的地域面积比无锡大,将近87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一千两百七十多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400多个人。南通8000多平方公里上常住人口77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66人。无锡从密度上来讲要比这些城市高。


当然,并不是说你人口密度高了,就不能容纳更多人了。无锡前面的上海等九个城市人口密度更大。这个层面讲,无锡在人口的吸引层面还有更多的潜力和空间。


另外一个原因,刚刚提到,全国很多城市在“抢人”,无锡近三年人口的增量不足3万,自然增长率为负,这跟全国的大趋势一致。


目前很多城市自然增长率都开始转负,总的劳动人口也在逐渐减少。人口增量不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这让全国各地特别是像无锡这样的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无锡在1983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早了全国16年。无锡目前老龄化已经四十多年了,同时随着生育高峰期间的“60后”群体的退休,无锡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好,劳动人口短缺问题也好,会进一步加剧。


03


既要“增人”,又要“引才”


搜狐城市:无锡应如何应对人口问题?


沈开艳:现在人口增长率快速下降,全国各地都在“抢人”,所以完全从人口的总量上来做文章的话,还不如专注人口的结构方面。


原来的人口红利是人口的规模以及人口的年轻化带来的,现在这个红利在逐渐消失,接下来人口红利要转化为人才红利。什么是人才红利呢?就是对于高层次人才、高素质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吸引。


刚才曾教授讲得非常好,就是无锡一些区和下面市的人口分布还存在不均衡的问题。有些城区的人口密度非常大,另外一些区县不是很大,而人口的均衡发展也是人口结构一个方面。


第二,我觉得无锡市政府要“增人”,从总量方面增加人口。当然可能无锡市政府也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比如从之前的买房落户到租房落户。无锡明确要打造制造业高地,制造业就需要大量受过基础教育的年轻劳动力,引进年轻人口,也可以缓解无锡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另一方面,是“引才”。虽然制造业需要各层次的人才,但是更多的还需要一些创新型的、技术型的、管理型的人才,人力资源的一些高端人才。还有一点就是怎么样把这些人的智慧集聚起来,无锡是不是有足够的创新型平台,比如说一些园区。


另外就是有比较好的环境,一个是营商环境,一个是生态环境,一个就是宜居的生活环境。在这三个环境方面如果做得比较好话,人才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


04


城乡融合 吸引投资 搭建平台


曾刚:沈所长前面讲得很好,我借这个机会呼吁一下。我认为,第一个方面要根据最近的一些指示精神,在城乡融合上面做文章。


刚才我们提到过无锡的江阴、宜兴这些都是大市,前些年有很好的发展。但最近我们仔细看,在产业转型升级上面它们落伍了。


比如以前江阴的华西村是南边的首富村,真的做得很不错。最近华西村的情况跟以前相比有很大落差。所以在产业结构的短期升级,在新的发展模式和高质量发展当中怎么能做好,非常重要。


刚才沈老师讲无锡总面积比较小,但是无锡市区内的发展还是比较充分的,它外围的几个区县应该更加充分地发展,这可能是要做的第一个事情。假如把这些地方的发展补齐,无锡可能在对外来人口的吸引方面有一些新的机会。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无锡跟旁边的城市,比如跟南通、苏州相比在吸引外资上,包括吸引国内其它地方的投资上面最近几年力度小一些。


比如南通可能自身在战略新兴产业上没有那么大的投资,但是省里面包括中央的,包括临近的其它城市在南通的投资真的比无锡大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无锡怎么提升对外合作也是很重要的议题。


资本流动方面,无锡对“一带一路”的海外投资很多,但怎么让“一带一路”那些国家,包括国内其它省市到无锡投资,我觉得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方面,我非常同意沈老师的说法,就是平台的建设,建设更多合作平台。一体化是一个大概念,具体来讲多少平台无锡能够以我为主,或者在这里面我能够发挥作用。


这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对外的服务能力,同时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提高知名度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向无锡流动。我想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下一步都值得考虑。


05


江阴、宜兴不必过度依赖市中心


搜狐城市:二位刚刚提到均衡发展、城乡融合,其实无锡早就提出了锡澄宜一体化,即无锡市区、宜兴、江阴的一体化,但为何进展缓慢?


曾刚:所谓的一体化问题不仅无锡有,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同样的问题。


早期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强调“以市带县”,那个时期更多是把一些重要的资源放在中心城市,要地就给地,要配套建设就给配套建设,重点支持城市的发展,中国的乡村似乎在那一轮的发展当中被忽视了,乡村成为一个贡献方,而不是利益的获取方。


所以下一步怎么样让地方协同发展呢?我个人觉得首先从认识上面来讲,别认为农村还是以前的农村。农村并不意味着就应该收入水平低,不意味着就业环境差,更不意味着要只能有些落后的产业或者传统产业,应该有新兴产业布局在农村、郊县。


现在讲城乡融合,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有很多大型的科学装置,包括一些大学,一些研发中心,包括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到郊区。


所以无锡内部的一体化,首先我们要基于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些先进生产要素的布局上面能不能成网,不要再以“以市带县”的思想,而应该有一个大家互动的、结网的、相当平等的联动发展思路。


第二,我们讲集成电路也好、生物医药,包括无锡的大数据产业,要充分利用无锡、宜兴、江阴相对比较便利的空间,利用这些空间实现更好的发展,这还是蛮重要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可能并不需要完全要把江阴、宜兴绑在无锡市区这么一棵大树上面。让江阴、宜兴有更广泛的对外联系,避免对市中心的过度依赖。


打个比方在轨道交通建设上面,初期以市中心往外延伸的布局有它的合理性。但能不能让无锡其地方向无锡之外的地方延伸呢?不要认为苏州市只跟无锡市区有联系,还要考虑它跟江阴、宜兴也有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其实更加有益于无锡内部的一体化。


表面看起来是对外联系,其实对外联系过程中也需要内部的支撑,市郊不会觉得自己只做中心城区的卫星城,它希望有自己的地位,当然无锡市区还是无锡内部的中心。通过对外的联络,通过更多地加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一体化。


06


集成电路排名靠前但档次不高


搜狐城市:如今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之下,集成电路产业备受关注,作为无锡的“一把手”产业,集成电路在无锡的发展状况如何?


沈开艳:实际上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从七八十年代就起步了,当时叫半导体工业,无锡也是中国集成电路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它在国家整个集成电路的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和技术人才。


70年代,地处无锡的742厂已经建成了专门的生产电视机集成电路的专业工厂,还有其它一些集成电路的试制厂。


然后到80年代有了华晶,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块256k的DRAM,虽然比韩国晚了七年,但当时是打破了中国零的纪录的。然后90年代的时候又有更多的国家微电子工业南方基地成立了。


之后无锡还成立了一些微电子的工业园区,吸引了像SK海力士、英飞凌等一大批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集成电路制造、封测企业。


除了从历史角度,另外从实力上来讲,现在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设备还有原材料的全产业链的集成。


从规模上来讲,2021年无锡的集成电路营收将近1800亿元,这个规模是相当大的。综合实力在全国排上海之后,产业规模居全国前三。


另外,无锡的集成电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有很多能够代表国家队水平的龙头企业。比如长电科技是500强的企业,还有其它行业前100强的企业。


搜狐城市:它的不足之处具体在什么地方?


沈开艳:目前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主要是以封测和制造为特点,这是它的优势,当然也是它的短板。


因为在半导体产业链环节中,从设计到制造到封测等一系列过程中间,封装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但是相对来说也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一个环节,技术含量最高的是设计环节。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链中间还有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芯片设计大而不强,集中度不够高,产业也比较分散,具有品牌效应的芯片产业还不是很突出。


第三个方面,就是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些关键设备和集成电路的材料等,这些配套支撑的产业方面也相对较弱。


所以总体来说,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可能在全球范围还在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但反过来说,这个不单是无锡的集成电路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而是整个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分工中都是处在产业链低端的。如果我们处在高端,也就不存在受美国封锁制裁的问题了。


07


尖端制程受制裁影响


搜狐城市:美国的芯片制裁会对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产生什么影响?


沈开艳:据我了解,现在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的限制,主要的影响是在28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28以上的部分相对来说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了,受到的影响比较小,美国也没有太多的对成熟制程进行制裁。


而中国现在是85%以上都是成熟制程的,也就是说主要的影响是在15%的先进制程的领域。


美国的制裁会降低我们国家先进制程的发展速度,但是由于芯片行业是全球性的,所以美国的决定实际上会影响到整个半导体或者集成电路的供应链。


随着美国采取更多的限制措施,全球很多半导体公司都会遭受一定的影响,包括美国公司,包括美国在全球的一些跨国公司,比如说在台湾、韩国的,在东南亚或者是在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所以美国的制裁会一定程度客观形成“杀敌1000自损800”的效果。


但不管怎样,对于无锡来说,未来集成电路产业不仅要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更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去打拼。


如果说像无锡这样已经在国内领先的城市都不能在国际上处在产业链的高端,那也就意味着整个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就永远处在低端。所以我觉得无锡应该自己担负起这样的使命。


曾刚:刚刚沈所长讲得很全面。第一,无锡集成电路产业有很悠久光荣的历史,产业规模已经接近两千亿元,这个规模在中国和世界上都算是很大的,曾经无锡联合苏州要申请国家的产业集群的培育计划。


但是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像中国其它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样,就是规模不小,但是档次不高,对外来技术人才的依赖比较严重,特别是一些先进的技术。


美国前期的限制是对10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进行限制,最近要把它提高到14纳米。上海中芯国际现在拥有14纳米的生产能力,比上海中芯国际更先进的制程都在美国的制裁范围以内,所以在先进技术上面我们真的有很大的瓶颈。


第二,今天芯片领域的华人不少,但是和美国没关系的,或者拥有中国国籍,在中国长期居住的这些人才比例特别低。


所以我们面临两大困境,高技术、高端人才是我们现在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无锡的集成电路产业也受到这两大方面的制约。


所以无锡市政府在它的产业规划里面提出,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向高端攀升,包括制定一些措施,我认为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08


增强研发 联合外力


搜狐城市:想要进一步发展要克服哪些短板?


曾刚:第一,就是刚才我说的,它差比较重要的研发机构。


上海、北京为什么发展水平高,它有中科院的单位,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所提供一些高端的重大应用技术的研究支撑。比如上海的微系统研究所对集成电路产业真的非常关键,但无锡在这个方面就比较弱势。


当然这不能怪无锡自身,首先整个国家的布局中它并不是一个重点。


第二方面,在高端人才培养上面,无锡尽管有江南大学,但无锡跟北京、上海相比,它处于比较吃亏的地位。


第三个方面,北京和上海除了中央政府、中国科学院等相关的支持以外,它得到外资支持比无锡多一些。在集成电路领域吸引来的研究所,包括引进的外国人规模来看,无锡今天能够站在老三的位置其实挺不容易的。


下一步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把无锡的集成电路的产业做强、做大,做得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我认为现在方向都讲得很清楚,就是要通过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的方式来做。


需要把上海、苏州、无锡这些今天在产业上面发展很好的,不管是研究还是设计,还有生产等方面能力很强的城市,把它们联系起来,通过联合攻关的方式攻克一些关键技术。


另外,在人才培养上面也是这样。现在不是讲长三角一体化吗,包括全国一盘棋。无锡能不能利用早期的名气,把外地的科技资源、科技的人才吸引过来。


最近我们在讨论,无锡跟苏州以前在江苏省是两强,不分伯仲。但是近些年无锡跟上海的联系不如苏州跟上海的联系。比如上海有一个G60科创走廊,苏州在里面,无锡却不在里面。所以在一些敏感技术或者高技术领域的合作方面,我觉得无锡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多一点?


刚才沈老师讲得很好,无锡地盘小,不可能像上海、北京一样办那么多大学。但是如果联合做得好的话,也能把产业做大做强。无锡目前也不是不重视,但是重视程度可以提高一点。


09


“苏南模式”的精髓在创新精神


搜狐城市:“苏南模式”是当年无锡崛起的“法宝”,但是“苏南模式”中产业布局“小、散、乱”的特点如今多被诟病,被认为拖累了无锡当下的发展,您怎么看?


沈开艳:现在大家对“苏南模式”的认知一般就是乡镇企业比较强,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内涵。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六自”,资金自筹、劳力自招、原料自找、产品自销、决策自主、风险自担。


虽然当时在计划经济体系之下,但在“六自”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市场经济的一些特征,市场经济所具备的一些比如企业家精神等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在“苏南模式”中就已经有所体现。


“苏南模式”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以来料加工为主,所以它的产业链相对较短,不是一个完整的、很长的产业链,所以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也比较高。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对于吸引外资等方面的竞争也比较激烈,可能有一部分利润被转移掉。


而产业发展“小、散、乱”或者是功能布局比较碎片化,这个不是“苏南模式”本身的罪过。我们看“苏南模式”应该用与时俱进的眼光来看。“苏南模式”的精髓实质是什么?我觉得是一种创业创新的精神,所以才能在当时严格的计划经济下面闯出一条新路来。


江苏省总结苏南模式是“四千四万”精神,而不是它的具体做法。


什么是“四千四万”精神?就是说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历尽千难万险。


不同的时期,不同环境或者不同的体制下它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如果说现在机械地死板地再照搬“苏南模式”,那一定是失败的。


还有,我觉得“苏南模式”有一点很值得我们现在来借鉴、学习,就是所谓的“星期天工程师”的模式,就是当时吸引一些上海的技术工人,周末到无锡来工作。借外地人力资源来发展本地经济。


类似这样变通的方法,对人才的渴望,或者是对上海技术的渴望,才成就了乡镇企业的发达。


前些年无锡的经济发展处在一个缓慢的时期,原因不在于受到“苏南模式”的影响,而在于处在转型的痛苦期,或者叫换档期。因为原来的“三高一低”的工业化生产模式要进行转型换挡。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一些代价。


10


苏南模式“焕新”还需政策加持


搜狐城市:我们姑且把过去的苏南模式称为“旧苏南模式”,“旧苏南模式”如何改进才能变成适应时代得“新苏南模式”,从而再次推动无锡发展?


沈开艳:除了要素自由流动,和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还要有政府的支持。


刚才其实曾教授已经谈到了,无锡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级市。改革开放40年,很多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比如浦东有浦东开发开放政策,深圳有特区开放政策等等。


但是无锡是没有任何特殊的政策红利,它有政策红利,但是这个红利是大家都有的,这个“红包”所有人都有,点对点的送“红包”,无锡是从来没有的。


所以它能够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程度,基本是靠它自己吃苦耐劳的“四千四万”精神,创新创业精神。


我觉得接下来无锡如果要进一步发展,还是要政策方面的支持。因为政策的“红包”、政府的作用在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作用依然很大。


曾刚:“苏南模式”对长三角今天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具有决定性贡献。但任何一种发展模式,它都不可能管一辈子。


其实在今天国内很多其它的地区,甚至包括国外的地区,苏南模式还是有生命力的。只是我们要加上一个新的要素,刚才讲的技术的东西能不能加上去,现代化企业的管理的东西能不能加上去,特别是联动新平台的东西能不能加上去。加上这些东西,可能苏南模式就会比现在更好。


11


与上海从亲密到“疏离”


搜狐城市:最近《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出炉,无锡如何尽可能多地分到一杯羹,它如何处理与上海、苏州的关系?


沈开艳:上海大都市圈主要是“1 8”九个城市,然后再加上下面的一些县级市。核心城市,顶级的全球城市就是上海,然后接下来有三个综合性的全球城市,苏州、杭州和南京。


另外还有六个专业性的全球城市,无锡处在这六个方阵中间。也就是建设一个专业性的全球城市,在专业领域发挥国际影响力。同时它下面的江阴市也是一个全球功能性的一个节点城市。


从这个分工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无锡跟苏州在都市圈中间的地位已经有了等级之分。苏州是一个综合性的全球城市,无锡是一个专业性的全球城市。苏州是全能冠军,无锡是单项冠军,大概可以这样来理解。


如果说无锡、苏州和上海的关系,从历史上来讲,从近代开始讲起时无锡跟上海的关系要比苏州跟上海的关系更紧密。


因为当时大量无锡的工商业资本家都跑到上海,然后上海和无锡之间就形成了非常紧密的经济联系。无锡也获得了“小上海”的称号。


到了现当代以后,随着上海的进一步发展,上海对于周边的辐射或者溢出效应越来越强。但是这种辐射和溢出效应,是带有地理远近的区位分工的。一定是靠它越近的城市,经济联系越紧密。


苏州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它的理念、意识是紧紧跟着上海的。这些年来它抓住了上海在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原市委书记许昆林从上海到苏州去担任重要职务以后,就提出来叫“沪苏同城化”的理念。


我们可以看到苏州这些年在接轨上海、融入上海方面有非常多的举措,理念也非常先进,相对来说无锡在溢出效应的接收方面没有苏州有优势。


所以无锡和上海的联系不及苏州首先有客观的因素,就是地理区位条件的限制,但是也有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整个上海大都市圈格局中,对接上海的过程中苏州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无锡更积极。


比如当时上海自贸区政策出台,苏州的昆山地区,作为吸引外资的一个高地,它就提出来欢迎外资到我们苏州来,只要上海自贸区有的政策我们都可以给到你,甚至我们还可以更有更加优惠的、更好的环境来吸引外资。


只要上海出台了一个政策,可能苏州等就马上就开始应对了,无锡在这方面就稍微慢了一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锡怎么样来做?我觉得还是要按照苏锡常都市圈峰会确定的各个事项进行推动。另外我觉得无论是苏州跟上海更紧密的结合,还是无锡跟上海更紧密的结合,都对苏锡常的发展是有利的。这真的是一个共赢的过程。


12


对接上海不能再“缺席”


曾刚:从总体来看,我觉得无锡跟周边其它几个地方相比对接上海方面明显是滞后的。举几个例子,将近20年前,苏州从它的核心区金鸡湖修一条机场路通往上海。


虹桥机场在100km以外,当时苏州就主动跟上海对接。南通这边呢,上海第三机场在南通,南通自称上海北大门,苏州搞沪苏同城化。


刚才沈老师讲许昆林到苏州后推动沪苏同城,其实在许昆林任苏州市委书记之前,更早的周书记就讲和上海合作竞争,说要紧跟上海。当时苏州有一句话我觉得挺形象的,叫“听南京话,跟上海走”。


因为苏州的干部是南京任命的,是省委任命的,但是它的城市发展一定根据上海的整个功能配套来做的。无锡不是没有行动,但跟其它城市相比的话是无疑是差得比较多的。


第二方面,是你刚才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上海大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方面是“大”,中国叫都市圈的有很多,成都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北京都市圈,但是“大”都市圈上海是第一个。它的陆海面积加在一起超过10万平方公里,真的很大。


另外一个方面,它经济规模真的很大。


还有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大”在什么地方呢?它叫“自由恋爱”。它这个都市圈不是经国家的部门批复、同意发布,它是自己“自由恋爱”的,叫两省一市联合发布。


这就是通过社会力量、市场力量把这个地方做得更好。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五共”,就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无锡该做什么呢?


我认为距离远近是一个因素,但这不是关键因素。为什么这么讲呢?刚才“1 8”里浙江有四个城市,江苏有四个城市,离得比较远的像宁波,宁波离上海也很远,但它跟上海合作真的非常紧密。


无锡的机会在哪儿呢?长三角地区现在大家都强调生态,生态、创新是关键的两个轮子,无锡有太湖,这个非常关键,上海有建在无锡的疗养院。另外从历史上来讲,无锡跟上海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上海的无锡人,无锡的上海人,其实都挺多的。在生活习惯上面,在产业联系上面,双方在这些层次有很多好感。


但是现在无锡市政府似乎对跟上海合作,兴趣不像其它城市那么强烈。上海大都市圈对无锡来讲,我认为是一个新的机会,无锡不能再像以前老是缺席。


江苏省市市有港口情况(2021版)

江苏省13个地级市,每一个市都有港口。而且,都不简单。


分别为: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


①南京港


南京港是国家重要的主枢纽港和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因南京长江大桥净空所限,南京港成为江海大型船舶进江的终点。


2020年,南京港货物吞吐量2.5亿吨。


②苏州港


苏州港太仓港区


苏州港是世界上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河港口,也是中国大陆九大干线港口之一、江苏省最大的港口。苏州港形成于2002年,由三个原本的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共同组成,现为三个港区,分别是张家港港区(原张家港港)、常熟港区(原常熟港)和太仓港区(原太仓港)。


2020年,苏州港货物吞吐量5.54亿吨。


③江阴港(无锡)


江阴港


江阴港为江苏省长江五大内河港之一,1992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开放口岸。港区有35公里长江深水岸线,目前沿江建有千吨级以上泊位5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1个,是长江下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基地。内河有大小航道50条,通航里程383公里。


2020年,江阴港货物吞吐量2.56亿吨。


④常州港


常州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常州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


⑤镇江港


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


由于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2条黄金水道的十字路口,水运一直是镇江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命脉。


2020年,镇江港货物吞吐量3.5亿吨。


⑥南通港


南通港是长江下游重要港口,现有天生、南通、狼山3个港区和青龙、启东两个港站。


2020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3.1亿吨。


⑦泰州港


泰州港是长江25个干线港口之一,是中国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泰州港有杨湾、高港、永安三个长江港区和海陵内河港区一个,设有长江泊位22座。


2020年,泰州港货物吞吐量3亿吨。


⑧扬州港


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港,是中国沿海沿江重要港口。全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39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13个,千吨级码头泊位17个,形成了以六圩港区为龙头,仪征港区、江都港区为两翼的港口群。


2020年,扬州港货物吞吐量1.44亿吨。


⑨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是江苏省的大型海港,也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连云港港始建于1933年,1934年陇海铁路展筑延伸至此,同年港口开埠,作为陇海铁路的出海口。连云港港主港区由马腰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旗台港区组成,现正在主港区的南北两翼新建灌河港区、徐圩港区和赣榆港区。


2020年,连云港港货物吞吐量2.4亿吨。


⑩徐州港


徐州京杭大运河港口是全国内河十大港口之一;万寨港是国家级内港;邳州港、双楼港、孟家沟港担负国家北煤南运的中转重任,是华东能源的重要集散地;徐州城内共有河流213条,其中已定级航道51条,总里程1065.2公里,其中国家级、省级航道各1条。


11,盐城港


盐城港下辖四个港区: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射阳港区、陈家港区。其中大丰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盐城港的主港区。全市共有航道4504千米,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五分之一,是水运大市。


12,淮安港


淮安是京杭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点,也是一个因水运兴起的城市。2017年,淮安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亿吨,淮安港正式迈入亿吨大港的行列。


13,宿迁港


宿迁港,亦称“运河宿迁港”,是江苏省宿迁市境内的港口,地处京杭大运河南北运输通道重要节点,是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的重要战略支点,苏北地区最大对外口岸,是中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


江苏省东濒黄海,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呈十字形贯穿全省,太湖平原和里下河平原水网密布,水运历来在江苏省的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江苏省绝大部分城市历史上均是依托水运优势得以发展繁荣。


江苏省一个市,人口超600万,号称“小上海”!

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江苏省地级市,被誉为“太湖明珠”。在地理位置上,无锡位于江苏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江南腹地,太湖流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构成苏锡常都市圈。无锡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丝都、米市之称。如今,无锡市人口超600万,建制历史超2200年,被誉为“小上海”!




首先,无锡文化属吴越文化,无锡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公元前11世纪末,也即商朝末年这一历史阶段,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季历之子就是之后的周文王姬昌),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周朝时期,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




春秋末期,越国消灭吴国,今江苏省无锡市一带成为越国的疆域。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无锡属楚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无锡市一带隶属于会稽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后,正式设立无锡县,属会稽郡。由此,对于无锡这一建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东吴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设立毗陵典农校尉(今常州)。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无锡县,属毗陵郡(今常州)。




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代,无锡属江南道之江南东道。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今无锡市一带的农业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由此,对于隋唐时期的无锡,农业不断发展,人口日益增长。北宋建立后,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最后,公元1368年,明朝降无锡州为无锡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1953年,无锡市为江苏省省辖市。如今,无锡市下辖梁溪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吴区、江阴市、宜兴市,总人口约为655万人。对于无锡市来说,历史上被誉为“小上海”。而就现在来说,无锡依然富得流油,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和苏州、常州并称为“苏锡常”。


文/情怀历史


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江苏省地级市,被誉为“太湖明珠”。在地理位置上,无锡位于江苏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江南腹地,太湖流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构成苏锡常都市圈。无锡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丝都、米市之称。如今,无锡市人口超600万,建制历史超2200年,被誉为“小上海”!




首先,无锡文化属吴越文化,无锡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无锡是江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公元前11世纪末,也即商朝末年这一历史阶段,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季历之子就是之后的周文王姬昌),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周朝时期,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




春秋末期,越国消灭吴国,今江苏省无锡市一带成为越国的疆域。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无锡属楚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无锡市一带隶属于会稽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后,正式设立无锡县,属会稽郡。由此,对于无锡这一建制,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东吴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设立毗陵典农校尉(今常州)。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恢复无锡县,属毗陵郡(今常州)。




南北朝时期,该地区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代,无锡属江南道之江南东道。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今无锡市一带的农业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由此,对于隋唐时期的无锡,农业不断发展,人口日益增长。北宋建立后,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最后,公元1368年,明朝降无锡州为无锡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1953年,无锡市为江苏省省辖市。如今,无锡市下辖梁溪区、滨湖区、惠山区、锡山区、新吴区、江阴市、宜兴市,总人口约为655万人。对于无锡市来说,历史上被誉为“小上海”。而就现在来说,无锡依然富得流油,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和苏州、常州并称为“苏锡常”。


文/情怀历史


【本文标题和链接】无锡哪里-(无锡的市区在哪) http://www.hzhe123.cn//n/163047.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