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踩高跷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高跷的历史记载和故事)

来源:小高教学网 作者:本站 时间:2023-02-09 03:09:02 阅读次数:0

近期不少网友都在问:踩高跷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高跷的历史记载和故事),小编也是查阅很多资料,整理了一些相关方面的答案,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温馨提示】本文共有3871个字,预计阅读完需要10分钟,请仔细阅读哦!


闲话踩高跷,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踩高跷的故事有哪些1

来源:运城新闻网

■梁 冬

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产,踩高跷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我学过踩高跷,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每年春节,在北方农村都要举办文化演出活动,作为一项观赏性很强的活动,踩高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因此,腊月,在乡村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一些孩子踩着高跷为文艺活动展演预热。

在举办的文化活动中,高跷扮演者不但身着戏装,浓妆艳抹,且歌且舞,而且往往装扮成折子戏的角色。踩高跷的角色,因为各自身份不同,所以造型各异,高低不一。我们作为学龄儿童,踩的高跷较低,但学习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我十多岁那年,一位老师见到我问:“你学踩高跷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学,什么时候开始!”就这样我投入到学习踩高跷中。看到别人踩高跷轻松愉快,潇洒自如,但真要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把木质的拐子拿上,坐在不高的土墙上,绑扎在小腿上,刚一迈步,就是一个驴打滚,从高处倒下来。由于年纪小,高跷又不高,我赶忙爬起来,忘了自己脚绑着高跷,谁知又是一个倒地。那时真是洋相百出,一会儿是一个“倒栽葱”,一会儿又差点摔个四脚朝天,就像小孩刚学步一样。

那位老师对我说:“学高跷光有热情不行,还得有巧劲,首先要掌握平衡。双手甩开,眼睛向前看,走起来要大大方方,不要低头看鼻尖下的东西。”按照老师的话,我照着去做,果然见效。又是一天时间,我便轻轻松松地学会了,踩高跷像在平地走路一样。

趁我学习踩高跷的热乎劲,老师又给我讲起高跷的来龙去脉和各地高跷的种类。

据历史资料考证,远在尧舜时代,以鹤为图腾的丹朱氏族在祭礼中要踩着高跷拟鹤跳舞(见孙作云《说丹朱》);考古学家认为,甲古文中已有近似踩跷起舞形象的字(见方起东《甲骨文中商代舞蹈》)。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文字见于《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君。宋元君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跌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汉魏六朝百红中高跷称为“跷技”,宋代叫“踏桥”。清代以来称为“高跷”,用1尺至3尺长的条木制成,上有木托。

总之,高跷能延续一千多年,说明这项传统文化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高跷可以说是我省的独门绝技,分布广泛,分类也五花八门。高跷在山西的延传历史悠久,在晋中一带榆社县出土的北魏石棺上也绘有高跷、杂技的图画。虽然高跷无文字记载,但最迟也应从北魏开始了。山西省内各地的高跷高度不一,低的低至数寸,高的高至七八尺。

在运城市芮城、新绛等县,高跷的高度达到一丈五尺甚至一丈八尺。平时,高跷多见四尺左右的高度。在山西表演高跷的行列中,有文高跷和武高跷两种。文高跷重于扭和踩,武高跷以表演特技为主。

在新绛县境内的柏壁村每年举办的文艺汇演中都可以看到“扑蝴蝶”,这是既有故事情节,又有许多高难度动作的高跷节目。这个节目由三人表演,女青年饰演旦角,挑着蝴蝶前行,男青年饰演小生,持扇扑蝶,小丑摇动拨浪鼓嬉戏追逐,甚为活泼、生动,趣味性很浓。这三人在表演中,有“蹲走”“跳桌子”“鹞子翻身”“越头跳”“后滚翻”“单腿跳”等技巧动作。

稷山县的“走兽高跷”,是由两人表演的连体高跷。高跷表演者脚绑木跷,腰缚兽皮,前系兽头,上身扮演与之相应的人物,组成一组造型,在乐曲锣鼓声中边舞动边前进。

看到这些表演令人耳目一新,也对踩高跷增添了兴致。有一年,我有幸参加了当地文化活动。过去在乡间看文艺表演的观众,只有几百人,顶多千余人,到县城就是另一番天地,观众能翻个好几倍。因此,上台表演对我来说如同“上京赶考”,我暗地鼓励自己: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正月十一我们从农村来到县城,那阵势就让人心里打鼓:大街上人山人海,两边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有的拿着长凳,有的全神贯注地站在那里。不到表演时间,我们只能在一个角落等着,轮到我们表演,一众踩着高跷身着多彩服装,在腰鼓、铜锣、大小镲的打击乐中穿街而过。表演者是传统戏装打扮,由开路棍打头儿,随之便出现肖恩、白蛇、唐僧、丑婆、姜子牙等艺术形象一步一晃地行进,由于诙谐有趣,颇引人注目。

当我们行至沿途的大商号门前时,只见门前摆着一张八仙桌,这时一位长者说:“大家注意了,王麻子做准备要跳桌子了。”王麻子是一位三十开外的汉子,只见他挽了挽长袖,打起精神,起双拐一个激灵便跳到桌上,接着又一个翻滚,又跳到地上,真是干净利落,赢得一片喝彩声。一番表演后,人们摆上茶水、点心,放鞭炮道辛苦,表示慰劳。我们是小孩,初学技术差,只能当下手。那些表演“过仙桥”“跳桌子”“跳双凳”“大劈叉”等盍拐、碰拐、背拐、跌叉、跳桌、翻跟斗等技巧动作,没有十年八年的功夫积淀是不行的。不过,能参加一年一度的文艺表演,也算是幸运的。

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有时候做梦还梦见当年踩高跷的情景。当然,日新月异,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人们的眼光高了,而高跷仍然保留着它的原汁原味,当年的木质框架没有变,技术含量没有少,只是人们的审美观、时代品位变了,因此高跷也渐渐离开了人们的视野。

踩高跷的故事有哪些2

自2010年以来我一直担任葛沽宝辇花会解说工作,有便利条件可从高处观赏宝辇花会的盛况。近两年为安全起见,花会指挥部又于展演区域增设高清摄像头,从“鹰眼”可清晰捕捉到大屏幕画面,遇到精彩的场景我就忍不住用手机录制视频留存。

周日回娘家,我边放视频让老爸看,边介绍辇会的盛况。已耄耋之年的老爸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他饶有兴致地听着看着,频频点头称好。当老爸看到玲珑剔透的大宝辇、如影随风的跑旱船、技艺绝伦的踩高跷等节目时,眼睛立时瞪大了,竖起拇指连连夸赞:“真好!真好!”

“小时候我们可没这个福气哟!你们不知道,小时候我还会踩高跷呢。”老爸兴奋地说。“真的?”我们瞪大了眼睛问。这还是第一次听老爸说会耍高跷呢,着实让我们吃了一惊。

“那时我们都是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看邻村有高跷队耍得好很羡慕,就跑到大麦场上偷偷地学。起先没有高跷腿子,就劈几棵树杈削成木棍,再楔上两颗钉子绑腿上练着玩。开始站不稳常常摔倒,拍拍土爬起来接着练。练了一段时间,渐渐地,我们站住了,并稳稳当当踩着腿子自由行走了。村上大人看我们这帮小孩练得好,就让木匠制作了几副腿子还买了锣鼓。我们如鱼得水练得更欢了。不仅练会了慢步扭、小步跑、劈大叉、打棒,还练会了倒立走、翻筋斗等高难动作。锣鼓棒的基本功都有相当的水平。”听老爸说起他小时候的事儿,我们姐妹都爱听,争着问:“那您在高跷里是啥角色?”老爸乐呵呵地说:“我是敲锣的兼当卖花的角色,卖花的唱词我至今还记得呢,我学给你们听听:哎──五丰的,朝阳的,飞来凤的,大朵的,鲜的,香的,花儿,花儿,买来呦!还有卖瓜的唱词:哎──东瓜,西瓜,南瓜,刘泉进的北瓜,皮皮皱子菜瓜,搭拉尾巴黄瓜,七道楞儿,八道眉儿,芝麻粒儿,蛤蟆皮儿,脆的鲜瓜买来呦──”

老爸抑扬顿挫的小调哼唱,顿时把我们镇住了。想不到年愈八旬的老爸记忆力如此惊人,真让人佩服。据老爸的介绍,我推断他饰演的是高跷里二哥儿的角色。

“那您和小伙伴们蹬街表演了吗?”我追问道。老爸顿时一脸的惆怅和失落:“那时由于刚刚解放,村上还很穷,当我们练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没钱请师傅买服装,高跷队就只能半途而废了,想起来实在可惜呀,唉!”他不由得叹了口气,眼睛顿时黯淡了下来。

“你看看葛沽这些孩子们扮相多漂亮啊!他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我在庆幸新时代孩子们幸福的同时,不免替老爸感到惋惜。若当年老爸亦能扮上相蹬街踩跷,不知招来多少帅男靓女的青睐呢!

来源:天津日报·津南时讯

踩高跷的故事有哪些3

过年过节老家总喜欢要请一帮子杂技表演者,献技表演。其中踩高跷的表演让我产生啦兴趣,于是自己也想踩高跷玩一把。于是也就有了下边的故事。

过年节气欢乐多,邀请杂技表演者。

众多节目揭精彩,高跷表演最喜我。

内心萌生自表演,奈何无有高跷乐。

思来想去一灵通,废弃桌腿一样做。

找把锯子开始干,弄点钉子固定着。

寻些绳子绑腿上,一步一晃开始了。

起初不熟有点晃,分钟之后奔飞客。

东邻西舍串串门,左亲右戚提醒我。

高跷也没啥难度,熟能生巧坚持踱。

过程踱步不能停,要么有物可扶着。

好比西天取真经,坚持到底能成佛。

【本文标题和链接】踩高跷的故事有哪些名字(关于高跷的历史记载和故事) http://www.hzhe123.cn//n/72254.html 页面最新缓存时间: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